在加沙地带停火协议框架下的人质遗体移交进程再次陷入僵局,巴勒斯坦哈马斯运动于近日通过其Telegram官方频道发布新闻稿,明确将19名遇害者人质遗体至今未移交医疗人员的责任归咎于以色列。哈马斯方面在声明中强调,提取这些遗体需要重型设备,但以色列当局始终封锁设备进入加沙的通道,导致遗体回收工作无法推进。
“要找到剩余人质的遗体,必须动用特殊设备,而目前由于以色列当局的禁令,这些设备根本无法送入加沙。”新闻稿中这样写道,字里行间透露出对以色列封锁政策的不满。哈马斯进一步指出,任何在遗体移交问题上出现的延误,责任都应完全由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领导的政府承担,认为以方的封锁行为是阻碍进程的核心原因。
为了佐证设备需求的必要性,哈马斯在声明中详细说明了遗体的存放环境:部分人质遗体被埋在以色列国防军军事行动期间摧毁的隧道中,这些隧道在战火中坍塌,普通工具根本无法开展挖掘工作。
另有一些遗体仍被压在以色列轰炸造成的建筑废墟之下,想要安全提取必须依赖重型破拆、起重设备,而这类设备恰恰被以色列禁止进入加沙。此前加沙经历了长时间的军事冲突,大量建筑和地下设施被毁,这也为遗体回收增添了客观难度,而设备封锁则让这一难题雪上加霜。
回顾此次停火协议下的人质移交进程,10月13日曾是一个关键节点。当天,哈马斯按照加沙停火和平协议的约定,释放了20名以色列人质。同日,哈马斯还通过国际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向以色列方面移交了4具装有人质遗体的棺木,开启了遗体归还的第一阶段。
以色列当局对这一阶段的移交结果当即表达了强烈不满。按照以方的说法,哈马斯在第一阶段仅归还了4具遗体,而协议中约定应移交的遗体总数为28具,这一差距让以方认为哈马斯违反了停火协议。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直接将此举定性为“违约行为”,并对哈马斯发出警告,称拖延遗体移交进程将给该组织带来“严重后果”,暗示以方可能因此调整停火后的应对策略。
在第一阶段的争议之后,遗体移交进程虽有推进但仍未达预期。10月14日,哈马斯再次向以色列移交4具遗体;10月15日,又归还了2具,三天内累计移交10具人质遗体。
以色列方面随后组织法医对这些遗体进行鉴定,目前已确认其中9名遇害者的身份,并将相关信息公开,同时把遗体交还给家属,以便家属安排安葬事宜。但即便如此,仍有19具遗体未能按约定移交,这也成为当前哈马斯与以色列之间新的矛盾焦点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