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人爱坐在马路牙子上喝酒,为何不能在沿街的人行道上,站着聊聊艺术?在历史与现代交织的历史风貌区沿街,由艺术引领的文化与商业变革正悄然发生,南昌路文化艺术街区即为一例。过去一年,一群青年艺术家成立平台“AUU亚托邦艺术”,在若干沿街铺面大干一场,串联起艺术的街边联动。
![]()
沿街铺面吸引着艺术人气
这群怀揣艺术理想的年轻人,将南昌路296号、312号等多个空间翻新,打造成让青年艺术家施展才艺的实验场,为街区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展厅空间有限,容不下多位观众,路过的观众可以在展厅外,隔着玻璃看展。
![]()
李政钟介绍《张赢个展》
从2024年11月起,15场艺术展览、20余场艺术活动在这里精彩呈现,展厅面积10-30平方米,所以每次展览的容量,一人一展。如果是稍微偏大的装置,那么只能递交1件作品。每次展览开幕,这里都人头攒动,观众站在人行道上为艺术家的开幕展览鼓掌,人行道站不下很多观众,有时候就得站到马路对面遥望。
![]()
个展开幕
《观察者剧场》《对话》等展览在学术领域引发广泛讨论,专业人士纷纷驻足,深入探讨艺术的内涵与边界;《明天要做什么呢?》《异化星系》则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各个年龄段的观众,成为大众文化艺术的盛宴;《荒芜之墟》《浮游生物》等展览,更是以艺术为镜,映照出社会现象,引发人们对现实的深刻思考。这些展览和活动借助线上线下多种渠道传播,线上转载量突破千万,让有历史和文化、有氛围感的南昌路街区,增加了当代艺术这枚新鲜的标签。
![]()
今年夏日举办的《观察者剧场》
平台主理人李政钟是活跃于美术馆一线的策展人、青年艺术家。这位95后说:“我们希望每一位艺术家,创作者都能在这里展现自我,让大众感受到艺术的温度与力量。这些空间不仅仅是一个展示的场所,更是艺术家成长的土壤,是大众与艺术心灵交汇的桥梁。”
![]()
南昌路的文化与商业也呈现出和谐共生的繁荣景象
在艺术的运营下,南昌路的文化与商业也呈现出和谐共生的繁荣景象。随着艺术活动的开展,周边的商业氛围愈发浓厚。艺术展览吸引了众多游客,带动了周边餐饮、零售等行业的蓬勃发展。许多游客在欣赏完艺术作品后,会选择在附近的咖啡馆、餐厅稍作休息,品尝美食,交流感受。商家们也纷纷抓住机遇,与艺术活动相结合,推出特色产品和服务,吸引了更多消费者。一些具有艺术创意的店铺更是成为网红打卡地,游客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为这些店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真正实现了文化与商业的双赢。
![]()
小展厅可以搞出大动作
瑞金二路街道对这一文化艺术街区的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街道不仅提供了政策上的便利,还在资源协调、活动宣传等方面给予了全方位的帮助,为艺术传播和街区发展铺平了道路。街道负责人表示:“通过与青年文化艺术创造者们的联动,我们看到了艺术在街区发展中的巨大潜力,也更加坚定了我们支持此类文化艺术活动的决心。”
艺术团队有更多空间去探索艺术的边界。他们希望,让艺术和科技的融合,让艺术作品更加生动、互动,增强观众的体验感,同时在文化旅游、商业联动上做出更多成果,把南昌路打造成一个具有独特魅力城市艺术的打卡点。
![]()
过路人会对新奇的装置一探究竟
马上评| 城市文化的毛细血管
一些较有文化艺术积淀的城市,角落往往都体现出一种艺术设计感,走街串巷间,不时会与有趣的艺术装置偶遇,让人在赏心悦目的同时,不禁因其文化基因的发达和丰沛的当代创造力。
上海有百余家大型的注册美术馆,艺术展览可谓方兴未艾——“门面”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了,但边边角角往往值得更多巧思。这些被遗忘的、缺乏设计感的、零零碎碎的街面小铺,除了出租为可营收的食肆,也可以见缝插针地成为城市文艺发展的毛细血管。
南昌路的若干沿街空间未必是最佳的艺术陈设,但它们的先行先试,打开了一个个令人启发创意“脑洞”。在没有国界的中外社群平台上,甚至释放出比大中型美术馆更多的声量。看上去不起眼的迷你空间,给年轻艺术家降低了“入场门槛”,让我们明白,在这个城市里还有许多被忽视的角落,等待用艺术去装扮,让来到上海的人群去探索发现。(乐梦融)
原标题:《南昌路,让青年艺术可以沿街偶遇》
栏目编辑:江妍 图片来源:AUU亚托邦艺术
来源:作者:乐梦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