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至榆木川,帝不豫,顾左右曰:“夏原吉爱我。”——《明史·夏原吉传》
公元1424年,永乐大帝朱棣为了驱逐鞑靼,带着大军前往了北方。
鞑靼首领阿鲁台早已探知了此消息,他们让朱棣扑了个空。
不服气的朱棣下令继续追击,但最终还是没追上。
无功而返的朱棣气火攻心,病逝于榆木川,临死前,他喊出了一个人的名字——夏原吉……
![]()
夏原吉出生于公元1366年,正好是朱元璋发布檄文,要征讨张士诚的那一年。
当时的朱元璋还没有当皇帝,也没有建立大明,全国各地的百姓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夏原吉的爷爷在元朝当过大官,但也正因如此,夏家自元朝衰落之后便被本地人排挤,被迫搬了家。
![]()
夏原吉的爷爷叫夏希政,他曾担任元朝的湖广行省都事,当时夏家人都在湖广那边住。
但是元朝衰落之后,夏家人被湖广当地人派人,他们只好搬家到江西去。
他们搬家的时候,遇到了很多的灾民,家里值钱的东西都被抢光了,因此到了江西之后,他们已经身无分文。
![]()
虽然没有钱,但日子还是得过,夏原吉的父亲不会种地,他能依靠的,只有脑袋里的知识。
明朝初年,夏原吉一家又被迁到了湖南湘阴,于是,夏原吉的父亲夏时敏便应聘当了湘阴县的教谕。
教谕的职能就是管理一个县的教育,还有祭祀等工作也得由教谕处理。
![]()
虽然没什么实权,但教谕好歹也是个公职人员,至少工资比较稳定。
夏时敏就靠着当教谕的工资,养活了一家五口人。
虽然日子不怎么富裕,但至少不愁吃穿,但可惜的是,夏原吉十三岁那年,夏时敏病逝了。从此,养育三个儿子的任务就落在夏母一人身上。
![]()
夏原吉的母亲是一个很能干的女子,她真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养大了“夏家三兄弟”。
不过好在这种“独木难支”的情况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夏原吉年少聪慧,学什么都学得很快,一个老师根本无法“满足”他。
湘阴县的两位大儒史九韶和郑菊隐都曾当过夏原吉的老师。
![]()
夏原吉十六那年,他也当上了教谕,开始挣钱养活自己的两个弟弟,替母亲分担一些压力。
夏原吉当官之后,他家之前的事情也很快就被人“爆”了出来,但是人们对于这位孝子并未产生偏见,反而认为他非常厉害。
夏原吉不光人品一流,在学问方面更是远超常人。
![]()
公元1390年,二十五岁的夏原吉被县令推荐到京师参加朝廷举办的会试,可惜夏原吉第一次进京,心里有点紧张,导致他名落孙山。
虽然夏原吉没有考上,但是朱元璋认可了他们这些人的才华,他下令将这些被县令推荐来的人才,都留在了南京国子监。
![]()
夏原吉进入国子监之后,凭借着一手好字,被选入宫中写“制诰”。
“制诰”就是皇帝下的命令,为了让全国各地都能收到命令,同样的制诰要写很多份。
朱元璋只写最开始的那一份,剩下的就得让其他人帮忙写了,夏原吉就是干这个的。
![]()
这项工作虽然没那么“高级”,但至少能让夏原吉在朱元璋面前露脸,至于能不能引起朱元璋注意,就看夏原吉自己的能耐了。
这天,朱元璋来到太学突击检查,而这些太学生都在教室里喧笑,完全没有注意到朱元璋在窗外观察他们。
![]()
朱元璋站在窗外,观察屋内的“大明才子”,大部分都没在学习,也没有在工作,只有一个人在座位上老老实实地坐着看书,此人正是夏原吉。
见夏原吉如此出色,朱元璋很高兴,当即就把夏原吉叫出来夸奖了一番。
![]()
随后,朱元璋又特许夏原吉提前毕业,让他去担任了户部主事。
明朝户部管的是户头和税收,不管是查户口还是分税收,都是十分繁杂的工作,一般人根本干不了。
不过夏原吉倒是能平心静气,将户部的工作做得井井有条。
![]()
当时的户部尚书叫郁新,此人是明朝初年的一名“理财家”,一听他这个称号,就知道他很会管理钱财,让他来当这个户部尚书确实非常合适。
郁新当户部尚书也有段时间了,他也见了不少新来的官员,但是夏原吉这样的信任他还是第一次见。
![]()
别人初到户部的时候,面对着那厚厚的账本,都是面有难色,但是夏原吉没有。
夏原吉就像天生就属于户部一样,一来就知道该怎么做,郁新很是欣赏这个年轻人。
夏原吉确实有才能,但他的才能也不是天生的,他之所以“轻车熟路”,是因为他小时候打工时干过这行。
![]()
夏原吉的出色表现得到了郁新的赞赏,但也引来了同事的不满,有个姓刘的户部郎中就很不喜欢夏原吉。
后来有一次,郁新上奏弹劾部门里一些蛀虫,但是朱元璋觉得一下弹劾这么多人有点说不过去,于是便驳回了郁新的请求。
![]()
结果郁新在朱元璋面前耍起了无赖,说朱元璋要是不答应他,他就不走了。
朱元璋大怒,当即质问郁新这是跟谁学的。
在朱元璋眼里,郁新是个文人,结果这个文人跟他耍起了无赖,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必须把这股歪风邪气给刹住。
![]()
郁新完全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他直接就告诉朱元璋,这是自己手底下的一个“书算生”交给自己的。于是朱元璋便让人将这个书算生抓了起来。
这时候那位刘郎中又跑出来插了一脚,举报说是夏原吉教给郁新的。
但是,朱元璋知道夏原吉是什么人,他当然不信这话。
![]()
最终,这个诬陷夏原吉的刘郎中和那个书算生都被杀了。
洪武年间,夏原吉就一直在户部跟郁新搭档。
建文年间,郁新被罢官,夏原吉也被送到了外地任职,朱允炆不让他们俩再管理户部了。
一直到朱棣即位之后,郁新和夏原吉才被再次启用。
![]()
夏原吉不是上阵杀敌的将军,也不是冒死进谏的文臣,他只是个在户部“管账”的。
虽然夏原吉的工作没什么危险性,但是他每时每刻都要绷紧自己的神经,因为从他手里经过的账目,差一点都不行。
永乐年间,朝廷并不算富裕,除了收税,没有什么政权的途径。
![]()
但是,朱棣既要打仗,还要修《永乐大典》,还要“下西洋”还要修水利工程,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
一旦哪里安排不好,很可能会全面崩溃,因为“拆东墙补西墙”的结果就是家徒四壁。
想要让大明朝不出问题,钱是万万不能少的,而夏原吉就是那个让大明朝有钱花的关键。
![]()
这些年来,朱棣做了这么多事,但是从未因为“钱不够”而担心,这背后的功臣便是夏原吉。虽然夏原吉也会因为朱棣乱花钱而感到为难,但是真到了用钱的时候,夏原吉还是能一分不少地拿给朱棣。
当初有人认为夏原吉是“靖难遗孤”,不能重用,后来就再也没人敢提了。
![]()
国家想要做事,钱是万万不可少,朱棣的“永乐盛世”需要钱,朱高炽和朱瞻基的“仁宣之治”也需要钱,而这些钱都是夏原吉给弄出来的。
如果没有夏原吉这位顶级理财师,这两大盛世都不会出现。
公元1430年,夏原吉去世,享年六十五岁,明宣宗下令:夏家永不交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