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燕大
受邀参加京东的发布会,最大的看点就是京东突然宣布“造车”。
为什么要加个双引号呢?因为京东先是高调官宣,将联合宁德时代和广汽集团共同推出一款“国民好车”,并于双十一期间正式发布。
大家以为他会像华某为、小某米一样,进军汽车制造业、推出京东品牌的车,但他很快又澄清“下场造车”传言,明确表示:京东主要提供用户消费洞察和独家销售,不直接涉及制造环节。
让我翻译的话,就是——我不搞“遥遥领先”、也不搞什么“逆什么光之王”,不会像其他造车新势力那样,我只做熟悉的两块,一个是用户洞察,二是销售。
这操作给人一种直接拉满“求生欲”的感觉。但说实话,手法看似粗糙,实则极为理智。毕竟,最近这段时间,造车新势力的风评可明显有塌台的风险。
而从京东要在双十一发布来看,说明早就深度推动此事了,钱肯定也没少投,现在箭在弦上、要赶在双十一发布,自然要避开负面环境,防止躺枪。
所以官宣“造车”之后的澄清是向大家解释,阐明自己并没有直接涉及自己不专业的事,造车这种专业的事由行业头部做,我只干熟悉的用户洞察与销售。
我也可以这么理解,造车的事交给了专业的造车头部和电池头部,换句话说,这也是爱惜羽毛、提前打好预防针的极限操作,如果出现什么门把手打不开、撞车着火等问题,与负责销售的东子无关,产品质量环节全在厂商。
这一招虽然有自我矮化之嫌,但确实能让观众印象深刻,与整天喊着“遥遥领先”、“一天一个第一”、“超越保时捷”之类完全不同,相反,还给人一种踏实的感觉。
这也是其他厂商过度营销导致的副作用,观众吃够了过度营销的苦,都老把自己吹得天上有地上无,但往往实际效果大打折扣,现在朴实点、真诚点,反而更容易获得观众好感。
最新消息显示,这款由京东联合宁德时代和广汽共同推出的新车,将由京东独家销售,在车型方面有望采取“换电”模式,预计由宁德旗下主攻换电业务的子公司提供换电场所服务。
![]()
最令人惊讶的是价格,这款车预估定价在10万-12万元之间,换句话说,京东没学其他新势力动辄走高端路线、把价格一个比一个定的高。
相比高端车路线,平民路线明显自带强哥的风格,以京东之名推出这个价位,只要配置中上、外观有档次,那几乎能吊打一众所谓高端车。
这里也必须提一句,对于换电网络的建设,宁德时代此前就有明确规划:2025年,会建1000座巧克力换电站,同时将进军港澳;中期目标为10000座,最终目标则为30000座至40000座。
从这也能看出来,京东与汽车头部合作推出这款车,目前也带有试水的成分,但如果能够持续推进,那么随着宁德换电网络在全国的铺开,或许京东也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占据一大块市场,成为一批闪亮黑马。
![]()
说实话,我倒是很期待刘强东能够整顿新能源车行业,就像他进军外卖市场一样,把服务、品质真正打上去,把价格打到与产品匹配为止。
就好比最近,为什么大家对许多新势力造车越来越不感冒了?实在是很多厂商吃相过于难看。
好比,今年有个“史上最惨修理工”,他主要修的是特斯拉汽车,也会修其他品牌新能源车,喜欢在修车过程中拍摄视频指出问题点,然后发布视频圈粉。
但你可以说特斯拉这里不好那里有问题,鸟事没有,说其他新能源品牌就不行了,直接起诉,然后这位修理工网红在今年喜提三家车企诉讼,要求赔偿700万。
这直接反映出了媒体言论边界与车企权益的激烈碰撞,但消费者可不管这些,消费者最实际,有网友直言——法务超强的车企,不建议碰。
再好比,有的车企能够远程锁车,也就是用户自己花钱买的车,厂商却能越过你直接锁你的车。有老司机说的很直白:所有能够远程锁我车的品牌,我都不考虑。
还有夸大营销、过度营销、取巧式对比,等等,几乎是大部分造车新势力的通病,但当出现问题了又应对失当,往往以“捂嘴”为主,令人诟病,最终遭到流量反噬。这些还不包括那些放了卫星之后倒闭跑路的新势力。
细数下来,你会发现互联网造车,教训比成功经验多得多,用互联网思维去造车,本身就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互联网产品可以快速迭代,可以先上线再修复,但汽车关系到生命安全,任何瑕疵都可能造成生命的代价。
这个年代不能让钱说了算,更不能有钱就能造车。造车需要门槛,需要底线,需要对生命的敬畏。
我们欢迎强哥出手整顿造车市场,一掌击碎那些网红造车的泡沫!
-End -
对话作者请添加微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