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卡片 关注脆皮,加★ 星标★
来源 |王耳朵先生
![]()
金庸在「天龙八部」里,写到马夫人和段正淳偷情那段时,我印象非常深刻。
用现在的话说,马夫人是全书里最具「性张力」的女人,可也是最危险的女人,她的心机和美貌一样致命。
可马夫人,到底是因为什么,才成长为一名蛇蝎美人?
这就不得不提她跟段正淳调情时,讲的那段童年往事了。
![]()
马夫人和段正淳小酌后,娇嗔地白了段正淳一眼,然后说:
“你想呢,段郎,我小时候家里很穷,想穿新衣服,爹爹却做不起,我成天就是想,几时能像隔壁江家姊姊那样,过年有花衣花鞋穿,那就开心了。”
段正淳说:“你小时候一定长得挺俊,这么可爱的一个小姑娘,就是穿上一身破烂衣衫,那也美得很啊。”
随后马夫人就敞开心扉了:
“不,我就是爱穿花衣服……你从小大富大贵,自不知道穷人家孩子的苦处。那时候啊,我便是有一双新鞋穿,那也开心得不得了。”
“我七岁那一年,我爹爹说,到腊月里,把我家养的三头羊、十四只鸡拿到市集上去卖了过年,再剪块花布,回家来给我缝套新衣。我打从八月里爹爹说了这句话的时候起,就开始盼望了,我好好的喂鸡、放羊……”
可有句话,我们都在书上听过无数遍,也在现实里看过无数遍:
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
临近年关的一天夜里,忽然下起了大雪,压垮了家里的羊圈。
幸好羊儿没压死,但失去了羊圈,羊就失去了保护。
那天后半夜,村里进了狼。
三只羊都被叼走了,十几只鸡也被咬死大半。
马夫人坐在雪地里嚎啕大哭,她的父亲只能安慰说:
“咱们赶明儿再养几头羊,到明年卖了,一定给你买花衣服。”
那一年的新年,马夫人隔壁的江家姊姊穿了一件黄底红花的新棉袄,一条葱绿色黄花的裤子,马夫人瞧得发了痴,气得吃不下饭。
于是,大年三十的晚上,马夫人做了一件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事。
她偷偷摸摸溜进了隔壁江伯伯家,江家姊姊在炕上睡着了,她的新衣新裤盖在身上,红艳艳的烛火照着,更加显得好看。
7岁的马夫人呆呆的瞧了很久很久,然后拿起桌上针线篮里的剪刀,将那件新衣裳剪得粉碎,又把那条裤子剪成了一条条的,永远缝补不起来。
“剪烂了这套新衣新裤之后,我心中说不出的欢喜,比我自己有新衣服穿还要痛快。”
![]()
出身皇室,自小衣食无忧的段正淳自然不能理解马夫人,还在打趣说,“哎唷,我只道咱们小康会偷汉子,原来还会偷衣服呢。”
马夫人郑重地摇了摇头说,接下来这句话,令人不寒而栗,也是今天我想跟大家聊的话题:
“我从小就是这样,要是有一件物事我日思夜想,得不到手,偏偏旁人运气好得到了,那么我说什么也得毁了这件物事。”
![]()
说马夫人的故事,是因为昨天的一条新闻。
深圳初三女生被害案,昨日开庭。
案件的发生时间,是今年的4月8日。
初三女生潘某,在自家楼栋门口,被同住一小区的同班男同学钟某,持刀杀害。
潘某妈妈说,女儿被残忍地捅了26刀。
行凶后,钟某手上有伤,跑回家被问时,还谎称是“见义勇为”弄伤了双手。
![]()
但这件事,最让人愤怒和后怕的地方,还在于潘某母亲透露的一个细节。
因为是同班同学,又是同小区邻居,潘某一家与钟某一家早就相识。
而潘某母亲,还曾因为凶手钟某母亲的要求,连续三年无偿顺带接送钟某上下学。
其实很多人平常都不太在意,但实际上,绝大部分强奸、凶杀案,都是熟人作案。
但作案,总得有动机吧。
哪怕这是一个白眼狼的故事,但狼也是饿了才会咬农夫。
可人就不同了,因为任何人都可以变得狠毒,只要你尝试过什么叫做嫉妒。
原来潘某不仅家庭条件更优越,自己还很优秀。
她的成绩,是班级前五,还多才多艺,钢琴过了9级,长相也漂亮清丽,落落大方。
相比之下,一直被潘家人照顾的凶手钟某,就显得处处不如人。
这种深埋心底的自卑,让他嫉妒,也让他泯灭了人性。
![]()
因为人,虽然不会憎恨远在天边,过得比自己好很多的陌生人,但却会对近在咫尺,过得比自己哪怕只好一点的人,恨得咬牙切齿。
所以我们身边总是少不了泼冷水的人,少不了背地里暗暗对你下绊子的人。
钟某的嫉妒压抑已久,她的行凶同样蓄谋已久。
调查显示,钟某作案前曾搜索“15岁杀人刑事责任”、“无色无味毒药”、“捅刺颈部致死方法”等。
而行凶那天,钟某在潘某家楼下埋伏了很久。
那一天,距离潘某15岁生日仅仅一个月,而她的母亲,还计划等中考结束,趁着暑假带上她去新疆旅游。
![]()
这些年,我看过了太多这类惨剧。
某种程度上说,嫉妒,就是人性之中最深的恶,是各种悲剧惨案里,最大的杀人凶手。
比如前年,轰动全国的香港名媛蔡天凤碎尸案。
比如清华大学朱令案。
比如湘潭大学室友投毒案…
一定要说区别,就是上面那些案件,是发生在成年人身上,而今天说的深圳惨剧,是一起未成年人嫉妒杀人案。
可这,也正是误导了很多人的认知偏差。
中国人自小都读过「三字经」,觉得「人之初,性本善」。
但人之初,到底善不善,其实科学上从未有定论。
甚至这些年,看多了未成年犯罪的案例,我越发觉得:
有些人性深处的恶,是从远古时代丛林法则下就刻进基因里的,孩子与成人之间并没有太大差别。
承认别人的优秀,就相当于认同了自己的平庸和无能,这是很多人的劣根,从小便如此。
比如马夫人,7岁的时候就剪碎了邻居姐姐的新衣服,因为她骨子里就是一个“得不到的就毁掉”的人。
比如深圳的钟某,14岁就杀了又是邻居又是同学的潘某,因为他骨子里就是一个“见不得身边的人过得比自己好”的人。
我再举一个例子。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说「孤勇者」这首歌,明明歌词里一直讲的都是战斗、孤独、废墟、伤口、绝望、暗巷、枪口,这些暗黑的内容,为什么最后却在孩子的世界里火了,成为流传最广的儿歌?
答主@铃兰不语 的回答,特别有启发,他说:
如果留心过真正在儿童间口口相传的儿歌,就会发现,儿童其实并不喜欢大人为他们定制的儿歌,他们真正喜欢的儿歌都没什么童趣,甚至其中一些非常的不和谐。
所谓共同记忆中的黄金儿歌,比如《让我们荡起双桨》、《捉泥鳅》等等,其实在儿童中没什么传唱度,反而是“你的头像皮球,一脚踢到百货大楼”、“背起炸药包,我要炸学校”等等暗黑歌曲,更加流行。
![]()
儿童有强烈的长大欲望,这份欲望甚至有些野蛮。
《孤勇者》正好契合了这一点,歌词直白,战斗感很强,曲调也不复杂,受到儿童欢迎很正常。
其实很多时候,是我们大人,在一厢情愿的把儿童想象成单纯可爱的小白兔。
这种对童年的美化,是人类流传长久的认知偏差。
不然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校园霸凌,会有那么多的未成年犯罪?
甚至,你只用想想自己小时候,班上那个不合群的人,是不是都没人跟他说话,有时候放学了都回不了家,因为有人会堵在路上打他。
![]()
说了这么多嫉妒的恶,不是为了宣扬恶,反而是想告诉大家,我们要杜绝这种恶。
人类自诩高级动物,我想高级之处,就在于应该有自查自纠的能力。
再讲一个故事,作为今天的收尾吧。
清朝雍正年间有个白泰官,是当时的八大武术家之一。
成亲后他因故离家多年,一直都在江湖上流浪,那天他终于决定回家。
就在回家途中,他遇到了一个小孩对着石头练功。
小孩一招一式的力度、准确度,都非常到位,白泰官看到后心生嫉妒:
如此偏僻之处,竟然有如此天赋异禀的孩子,比我小时候还厉害。假如放任他长大,以后一定会远远超过我。
一念至此,他果断出手,把那个孩子打得五脏俱裂,倒地不起。
孩子在断气之前,对着他说了句:
“我爹爹白泰官一定会找你报仇的!”
白泰官一听,顿时五雷轰顶,眼前的小孩竟然就是他自己的孩子,却被他亲手打死了。
善恶终有报,在这个到处是天眼摄像头的时代,作恶者不可能逃过科技的法眼。
劝你善良,从来就不只是一句玩笑话。
共勉。
![]()
文: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间略懂点人生歪理。关注【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一个路见不平,就忍不住一声吼的中年boy。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后台。
查看历史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