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水兑冰水,往鼻子里灌满十五分钟,停几秒,再灌。2021年台湾档案局把这段笔录公开时,有人当场在阅览室干呕。
![]()
画面感太强,以至于后来电视剧里演到“吴石案”,弹幕齐刷“拍得太轻”。
![]()
可真正的狠,从不需要特写镜头。
谷正文更阴。
他留了一张没派上用场的炸弹图纸,气压触发,比“克什米尔公主号”那颗还精细。2003年香港学者在旧货市场翻到,图纸背面有他铅笔写的备注:风大,延迟两秒。
像给死神调闹钟。
别人搞暗杀是“大概齐”,他连高空风速都算进去,心思细得吓人。
更魔幻的是晚年。
谷正文活到九十七,一个人住台北和平东路,邻居只记得他半夜喊“眼睛、眼睛”。
日记里写得更直白:三十年来,每周至少梦见吴石三次,将军的眼睛“没有血丝,也不愤怒,只是亮”。
他去心理诊所,医生给的诊断是“长期愧疚引发的REM入侵”,老头听完笑出声:要是愧疚就好喽。
叶翔之没留下日记,结局却更冷。
他升了官,儿孙满堂,照片里站在寿宴中央,笑得像邻家大爷。
北京西山无名英雄广场落成时,雕塑家把施暴者定格在挥鞭那一秒,脸却空着——没具体五官,只刻了编号。
导游说,那是给历史留空,谁都能套进去。
现场老太太问:这么狠的人,回家会帮老婆洗碗吗?
没人答得上。
所以,别再把酷刑简化成“咬牙就过去”。
冰水辣椒水交替,鼻腔黏膜先麻木再撕裂,喘口气都带血沫。
吴石在笔录里只写了一行:第十五分钟,想的是家乡稻田的露水。
就这一句,把“信仰”俩字撑得比任何口号都重。
后来人拍胸脯说“我懂”,其实真不懂——懂的人要么在档案里,要么在广场石碑上,名字被摸得发亮。
有人问:翻这些旧账干嘛?
答案挺简单。
当有人把暴力包装成“必要手段”,把施暴者洗成“时代悲剧”,就需要有人把冰水辣椒水、气压炸弹、半夜眼睛这些具体细节甩出来,告诉后来者:狠不是传说,是配方;恶不是概念,是有人一笔一划干出来的。
记住配方,才能在下一次“大概齐”出现前,先认出那股味道。
历史不会惩罚谁,它只是把账记在那儿。
广场上的雕塑群每天被阳光晒、被雨水冲,施暴者的空白脸越来越平,吴石的眼睛依旧没闭。
游客拍照打卡,说像网红景点;偶尔有小学生问:老师,他疼吗?
老师顿两秒,答:疼,但疼得不吭声。
这一句,比所有讲义都重。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