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5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一场采访中突然情绪上头,罕见打破外交惯例,点名批评中国商务部副部长李成钢“行为异常、不请自来、不尊重美国”。
说话毫不客气,完全不像是一个代表国家财政政策的人该有的风度。
![]()
这番言论一出,舆论炸锅了,不是因为中国代表做了什么出格的事,而是因为贝森特的暴怒,可能暴露了美国政策层的真实焦虑:被中国精准反制打中了软肋,急了。
而就在几天前,这位财长还在场面话上说得挺温和,说“中美关系正在改善,100%关税不是一定选项”。结果,几天之后突然翻脸,怪起别人来。
这场外交翻脸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别急,我们来拆解这场财长怒火里的博弈逻辑。
从关系改善到怒怼,美国财政部翻脸比翻书还快
贝森特10月13日才在记者会上表示不会草率实施100%关税,暗示还有谈判空间。但才隔了48小时,话风突变。
他不仅否认8月李成钢访美是“邀请机制下的访问”,还指责对方提出取消美方对华船舶港口费是挑衅。
![]()
这操作,不太像外交,是像在搞脱口秀。
问题是,中方早就公布过李成钢的访美行程,是应美方机构邀请赴美沟通经贸议题,且会议纪要显示,李全程强调“相互尊重”、“和平共处”。没有挑衅,更没有失礼。
那这场火到底怎么烧起来的?说白了,是美方内外压力双重夹击,找不到台阶下。
美国想在谈判里压中方,可中方没有接招,而是反手送出两记效果精准的反制:一是稀土出口限制,二是港口费用对等征收。
这两招直接击中美方产业命门,贝森特这才情绪失控,改走情绪牌,试图制造一个中方不配合的舆论场。
但问题是,外交不是打扑克,说翻脸就翻脸。
![]()
贝森特的“急眼”让人看见的,不是中国不讲理,而是美国的招数失了灵。
稀土卡脖+港口费反制,中国这两招,打得美国不敢吭气只敢发火
事情要从10月9日说起,中国宣布升级稀土出口管制,将钕、镝等5种关键稀土元素纳入审批制度。
这些东西可不是普通金属,是F-35战机、导弹制导系统、电动车驱动马达的核心材料。
美国手里有图纸、工厂、订单,但没材料——因为这些稀土,美国90%以上都得靠中国。
这还没完,中方还宣布,依据《海商法》修订案,对进出中国港口的美籍船舶征收对等港务费。
这本来是美方先开的头,想靠对华船舶加收费用打击中企远洋航运,结果中方一反击,美方航运企业年成本直接飙升30亿美元。
![]()
这些反制看起来不高调,但杀伤力极强。
稀土限制让美军工企业措手不及,特斯拉等高科技公司也受到连带冲击,甚至传出部分企业因材料短缺短期停产。
港口费政策让原本想“扶持本土造船”的算盘彻底落空,反而让美国企业成了新规下的“被收割者”。
这时候,贝森特想用外交上“甩锅”的方式转移视线,说穿了,是想把“谈不下去”的锅甩给中方。
可惜的是,中方反制不仅依法依规,逻辑清晰,还赢得了不少国际同情票。这也是为什么他这波“点名批评”一出,不仅没吓到中国,反而在国际上成了笑柄。
当外交失了分寸,美国反而成了“被围观对象”
外交场合批评对方代表“行为异常”“不请自来”,这在国际政治上等于公然撕破脸。
![]()
贝森特的这番话,不仅让中国代表团无从回应,更让外媒感到尴尬。连彭博社、路透社等美媒都罕见发文批评其“破坏谈判氛围”,认为这是“非建设性表达”。
中国方面并没有回击人身攻击,而是通过三条核心路径稳住舆论:第一,公布李成钢访美行程和相关会谈纪要,用事实说话;第二,引用国际贸易规则和海商条约条款,说明反制合理合法;第三,强调合作大门始终敞开,欢迎美方在对等基础上重启沟通。
而社交媒体上,“李成钢行为异常”的说法直接引爆反弹。
不少网友反问:“哪国谈判代表不维护本国利益?”“不配合美国就是不尊重?”更有网友调侃:“李成钢去谈判不是去赴宴,当然得说实话。”
许多国际学者也指出,这种泼脏水式的指控,反而削弱了美国在国际规则体系中的正当性。
![]()
彭博社一项统计显示,在贝森特发言后,社交媒体上关于此事的评论中,68%的舆情支持中国的立场。
美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也发布报告称:“对华妖魔化策略已在全球舆论场失效。”
这次,美国本想通过“话语战”收割舆论,结果却成了自己被围观的对象。
结语
贝森特的“失控发言”,不是简单的情绪失言,而是中美之间一场博弈中的“信号释放”。
当美国发现自己的传统策略如压关税、造舆情、设壁垒都撬不动中方立场时,便只能用“情绪表达”来掩饰战略焦虑。
![]()
短期来看,美国可能会继续在APEC峰会前后做文章,用议程安排或多边施压制造谈判优势。
但从稀土依赖、军工业受限、国内通胀压力等多重现实看,美国的“主动权”正在缩小。而中国以“反制+合规”的组合打法,在不激化矛盾的前提下,牢牢掌握了节奏。
这场争议也提醒我们,在全球博弈格局中,话语权的竞争不再只是靠谁嗓门大,而是谁更守规则、谁更有实力、谁更能稳住棋局。
外交是技术活,不是情绪场。美方要想赢得尊重,首先得学会尊重别人。
否则,再多的“点名批评”,也只能让世界看清一个现实:当霸权开始焦虑,理性往往是最先出走的那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