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标志着秋季的尾声与冬季的来临。
今年霜降落在10月23日11时51分。不过,从当前实际来看,霜降未到,北方部分地区已经开始下雪,提前入冬!
在民间,霜降到,最怕两样东西,你知道哪两样吗?今年是什么情况?一起来看看。
一怕:无霜
“霜降”,一个与“霜”有关的节气。
![]()
从字面上看,“霜降”就是指气温骤降、露水凝结成霜的意思。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说的便是这个意思。
露结为霜,即当近地面的温度降到0°C以下时,白天形成的水汽和露水就不会再以液态存在,而是直接凝结成微小的冰晶,附着在草木、泥土之上,这就是我们看到的“霜”。
![]()
霜降是秋与冬的过渡阶段,此时草木摇落,百虫蛰伏,自然界一派肃杀之象。
在靠天吃饭的古代,老祖宗们没有天气预报,全凭二十四节气这本“老黄历”来安排农事活动。霜降节气到,意味着繁忙的秋收进入最后倒计时,再往后,天就就冷得伸不出手了。更重要的是,再不收,粮食作物就要烂地里了。
![]()
一如农谚说:“霜降不起葱,越长越要空”、“霜降不摘柿,硬柿变软柿”。
这个时候,最后的农作物如晚稻、红薯、柿子等必须抓紧收割采摘,否则一旦遭遇严霜,就会烂在地里或品质下降。
![]()
那么,为什么说霜降到,怕无霜呢?
霜降,顾名思义应当是开始见霜的时节。俗话说“霜降不见霜,来年闹饥荒”,节气的变化,应该顺应自然规律。
霜降时节如果无霜,往往意味着气温偏高,气候异常。这种天气可以导致冬小麦等作物过度生长,提前消耗养分,降低抗寒能力。当真正的寒冬来临时,这些作物就容易遭受冻害,影响来年收成。
![]()
另外,适时的霜冻能促使树木进入休眠状态,减少养分消耗,为越冬做好准备。而无霜的温暖天气则会打乱植物的生长周期,影响正常的生理代谢。
二怕:打雷
民间素有“霜降打雷,百日无霜”“霜降打雷,盗贼四起”等说法。
这主要是因为,霜降时节打雷,不符合节气常态。
![]()
霜降时节,冷空气活动频繁,大气层结本该趋于稳定。如果此时出现打雷现象,表明暖湿气流依然强盛,冷暖空气剧烈交锋,这意味着冷空气势力不够强大,难以持续控制局面。
这样的天气条件容易导致冬季气候异常,可能出现暖冬现象。暖冬不仅会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周期,还可能导致病虫害越冬基数增加,对来年春播作物构成威胁。
![]()
三,今年霜降是什么情况呢?
今年的霜降节气时间在10月23日,从目前的天气来看,广西桂北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无霜”的可能性较大;而桂南地区降水量偏多,不排除“打雷”的可能性。
由于地区不同,天气有所差异,大家可以结合自己所处的本地实际情况来判断,有针对性调整和预防,降低可能存在的风险。
![]()
面对霜降节气的变化,我们需要注意几点:
关注天气:霜降时节气温波动大,需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尤其要注意突然的降温天气。根据中国气象网的天气预报,17日至22日,较强冷空气将持续影响中东部地区,带来较大幅度降温,需提前防范。
饮食调整:霜降时节宜润燥健脾,可多吃梨等食物,并适当进补。
![]()
适度锻炼:霜降时节适合登高远眺,既可以锻炼身体,也能放松心情。但要注意,登高时避开气温较低或较高的时间段,以免引发身体不适,同时保证安全。
预防疾病:霜降后气温下降,易引发呼吸道和心脑血管疾病。体弱多病者及老人儿童需注意保暖,尤其应保护好肩颈、腹部和膝关节。
对此,你又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我们一起聊聊。
图片来自网络及AI绘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