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0月17日讯在东营宏源食用菌有限公司的生育室里,8800盆金黄色的虫草花静待采收,这些原本扎根于东北的珍稀药食两用真菌,如今在渤海湾畔生根发芽,填补了山东虫草花规模化种植的空白。从技术攻坚到产业孵化,从企业孤勇到村企共赢,这朵“黄金花”的绽放之路,折射出新时代农业转型的坚韧与智慧。
“从0开始,什么都没有,对农业菌类一无所知。”企业总经理李颖的感慨,道出了产业初创的艰辛。虫草花菌种属于易退化的子囊类菌株,对环境极为敏感。最初从长白山引进的野生菌种,在山东出现菌丝生长缓慢、活性不足的水土不服,产业化进程一度陷入僵局。
破题之钥在于菌种驯化。企业实验室中,上千次反复试验成为常态:试管内菌丝的老化与旺盛,直接决定产业的生死。“驯化不仅是技术活,更是与时间的赛跑。”副总经理贾荣忠的感慨,揭示了农业创新中“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坚守。
技术突破只是起点,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稳定供给,需依托现代化工业生产体系。“光建车间就花了3年多。”李颖的这句话,轻描淡写地道出了背后的巨大投入。斥资6000多万元建成的智能工厂,其价值不在于厂房的宏伟,而在于其对生长环境的绝对控制:温度、湿度、光照、通风……这些在传统农业中听天由命的变量,在这里被全年无休地精准调控。
从培养基灭菌开始,全程无菌化的洁净环境,确保了虫草菌丝的茁壮成长,做到全程无污染。正是这套体系,保证了今天消费者买到的东营虫草花,都能拥有“口感偏甜、虫草素含量较高”的稳定品质。农业的工业化,在这里不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竞争力。
东营虫草花的成功,更在于它探索出的“党建+村企联建”模式。通过这一模式,企业与乡村的命运紧密相连。它成功带动了村集体增收,更重要的是,它为70多名村民,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职工毛霞说:“对于我们这种年龄的人来说,简单好上手,已经是不错了。”这句朴实的评价,是衡量产业社会价值的重要标尺。
东营虫草花的产业逆袭,是一个关于创新、坚持与共享的故事。这朵“黄金花”的绽放,或许正预示着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金色未来。
闪电新闻记者 马捷 广饶台 于文静 燕华飞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