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不到中国稀土后,欧盟决定跟美国并肩作战,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王毅外长在杭州会见了两位贵客。那么,欧盟在稀土问题上,真的敢跟随美国起舞吗?中方会见两位来自欧洲的贵客,又传递了怎样的信号?
自中方出台稀土出口管制新规以来,欧美之间的分化正在被放大。美国反应激烈,威胁加征100%关税,结果股市暴跌、舆论反噬,不得不赶紧收回强硬言辞。欧盟起初保持沉默,但随后,欧盟贸易委员谢夫乔维奇坐不住了,高调宣布要联合七国集团对中国采取“强有力回应”。他甚至宣称,已与美国商务部长通气,准备召开G7视频会议,讨论所谓“联合反制方案”。而这番表态的锋芒之下,却藏着难以掩饰的底气不足。
![]()
原因很简单,稀土是高科技产业的命脉。欧洲在芯片、风电、电动车等领域拥有制造能力,但在原材料供应上极度依赖中国。以荷兰光刻机巨头阿斯麦为例,其关键部件中使用的高性能永磁材料几乎全部来自中国。一旦供应受限,整个欧洲半导体产业链都有停摆的风险。彭博社透露,阿斯麦已经启动应急预案,准备应对稀土中断。
在这种背景下,欧盟的政治表态就变得尴尬。丹麦外长拉斯穆森在记者会上大谈“要展示欧盟的实力”,但下一句又承认,欧盟不会单独对华采取报复措施,得先与美国“商量着来”。这等于公开表明,欧盟虽然嘴上要强硬,但心里没把握。拉斯穆森甚至强调,“在稀土问题上,欧盟与美国的利益一致”,必须抱团施压中国。这种赤裸裸的依附逻辑,恰恰暴露出欧盟所谓“战略自主”的虚弱。
于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欧盟面前,如果拿不到中国稀土,是否只能抱紧美国这根“安全绳”?然而,这根绳子能救谁,又能勒死谁?眼下欧盟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法国和西班牙的态度,正说明问题。就在欧盟高层为稀土议题抱团发声之际,王毅外长在杭州接连会见了两位欧洲贵客——法国总统外事顾问博纳和西班牙外长阿尔瓦雷斯。两场会见,几乎涵盖了中欧关系的全部关切,战略自主、互利合作、以及对单边主义的共同警惕。
![]()
王毅外长说得很直接,中欧关系走到今天,靠的是互利共赢。中欧没有根本矛盾,合作才是主旋律。他也提醒,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正在抬头,如果欧洲丢掉战略自主,只会被裹进别人的对抗漩涡。法国总统外事顾问博纳的回应同样坦率:法国会坚持独立外交传统,不会被绑上阵营对抗的战车,并将一如既往地奉行一个中国政策。西班牙外长阿尔瓦雷斯的表态更实在,强调西班牙要深化对华合作,把发展中西关系放在外交优先位置。
有分析认为,这两场会见释放出耐人寻味的信号。欧盟内部,并非所有国家都愿意被美国牵着鼻子走。法国与西班牙强调“战略自主”,其实是在为欧盟的未来留一条退路。欧洲深知,一味追随美国的对华政策,不仅难以获得经济利益,还会被迫承担惨重代价。俄乌战争的经验已让欧洲吃尽苦头,制裁俄罗斯,反噬的却是自己。如今若再在稀土问题上跟随美国,无异于重蹈覆辙。
更何况,从现实角度看,欧盟即便想施压中国,也缺乏有效手段。中国稀土出口的调整是依法管理,而非政治报复。中方已多次阐明立场,出口管制是为了防止资源滥用、维护国际安全,并愿意与各国加强沟通合作。这也衬托出欧盟的“联合应对”,更像是一场政治秀。口号喊得越响底气越虚。毕竟,无论是光刻机、汽车、还是风电机组,欧洲工业的半条命都握在中国手里。从供应链依赖到市场需求,欧盟无法割舍中国这个最大贸易伙伴。
![]()
当前的世界正在进入一个多极化的时代,合作与竞争并存,理性与冲动交织。拿不到中国稀土,只是欧盟的一面镜子,照出了其经济的依赖,也照出了其政治的摇摆。王毅外长在杭州接连会见两位“贵客”,正是中国向欧洲释放的清晰信号,对抗注定两败,合作才能共赢。关键在于,欧盟究竟想做美国的附庸,还是一个有主见的伙伴?答案将在时间里显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