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0月16日报道 (文/姜涛)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件文物都是凝固的记忆,承载着民族的智慧与文明的密码。然而,岁月的侵蚀与物理空间的限制,使得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难以走近大众,其保护与传承也成为各国面临的一大难题。
当科技与人文交汇,一种全新的可能性正在显现。随着移动影像技术的发展,采用数字技术守护人类文明已成为全球趋势。在国内,一场名为“数字国宝计划”的数字化文化实践也在打破时空壁垒,让千年文明在数字世界里“活”起来,焕发出新的生机。
打造“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过去,记录文物多依赖于专业摄影设备和复杂的后期处理,门槛高、流程长,难以规模化。如今,随着移动影像技术的飞跃式发展,高像素、高保真、智能化的手机影像系统,使“人手一台扫描仪”成为可能。上半年召开的第二十一届文博会就透露出一个明显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文旅大IP与科技企业走到一起,共同挖掘传统文化的现代属性。
今年以来,定位人文科技品牌的中国手机制造商vivo发起的“数字国宝计划”深入故宫博物院、河南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等全国多地文博机构,采集文物影像,用行业领先的数字影像技术还原文物细节,用空间影像构建沉浸式体验,为文化遗产传承提供新可能。
vivo X300系列具备2亿超高像素和精准色彩还原能力,可以对文物的肌理、釉色、铭文等最细微的痕迹进行超清采集,达到前所未有的精细度。这种“数字复刻”最大限度地排除了环境光、设备差异等干扰,实现了对文物本真面貌的还原,为文物的研究、修复和永续保存提供了一份可靠的“数字底稿”。
更重要的是,技术超越了形似,开始追求神韵。针对文物在特定环境下的拍摄难点,例如玻璃橱窗的反光问题,先进的影像算法能够智能消除光斑干扰,清晰呈现文物细节。而对影调色彩的精细调校,则能准确传递文物历经沧桑的独特质感,让数字影像不仅清晰,还富有生命感。
文化遗产的价值在于传承,传承的关键在于传播。传统的博物馆参观受制于时间、地域和展示方式,难以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数字国宝计划”利用影像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拆除文化殿堂的“围墙”,让公众从“走近”展柜,变为“走进”历史场景。
得益于移动影像的便捷性和可及性,结合vivo Vision等设备,静态的文物可以被立体化、场景化地呈现。观众可以零距离欣赏青铜器的铭文,甚至可以“走入”古画中的山水意境,感受历史的呼吸与脉搏。这种沉浸式体验,极大增强了文化的感染力与互动性,大幅降低了公众参与文化传承的门槛。
技术拓宽了文化普惠的边界。无论身处何地,人们都能通过数字终端接入这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欣赏到以往难得一见的国宝珍品。这对于推动教育资源均等化、丰富公众文化生活、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具有深远的社会价值。
国外数字化经验值得借鉴
文物保护是全球面临的共同难题,而采用数字技术守护人类文明,国外目前已有诸多成功案例,这也为国内推进类似保护举措提供了借鉴。
以巴黎圣母院为例,早在2019年火灾发生前,数字化扫描技术就开始被用于记录巴黎圣母院的结构细节。火灾发生后,大量的数据被汇集至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由这里的科研团队创建了巴黎圣母院的数字孪生模型。利用这一模型,工程师们完成了复杂的力学分析并制定了详细的重建方案,为其复原提供了精确指引。正如法国《费加罗报》所报道,数字技术为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修复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持,也为全球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提供了宝贵经验。
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让意大利庞贝古城的文物修复效率大幅提升。在与威尼斯大学等机构合作的“重建过去”项目中,科研人员利用三维扫描仪对受损壁画碎片进行数字化结构重建,通过人工智能解析碎片特征、确定原有位置,最后由机器人完成物理修复。庞贝考古公园负责人表示,未来,公园还计划借助数字技术普及历史知识,吸引游客参与到文物保护中来,让更多人成为遗址守护的伙伴。
此外,国际合作在文物保护中的作用也必不可少。希腊与中国在文物保护领域的数字化合作成果丰硕。早在2018年,清华大学、雅典理工大学和两国企业签订了“中希文化遗产数字化项目合作备忘录”,约定在两国各选取一到两处遗产地开展保护利用合作实践。去年7月,中希8家机构再度签约,成立了“中希数字遗产联合实验室”,共同探索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路径。
新质生产力助推文化传承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加快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的承载者,能以技术赋能千行百业、提升社会整体福祉。“数字国宝计划”超越了单一的技术应用范畴,折射出中国科技企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的价值演进。当一家科技企业将研发重心投向影像等底层技术,并主动将其应用于文化传承这类具有重大社会价值的领域时,其角色便从“产品提供商”向“社会创新推动者”延伸。
值得一提的是,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泛滥的当下,确保数字内容的真实性变得至关重要。国内手机厂商如vivo,已率先加入国际内容真实性联盟,致力于从技术源头为影像注入“可信”基因,确保每一份数字档案的可溯源与可验真。
“数字国宝计划”昭示我们,科技的使命并非仅仅是创造更强大的工具,而是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于文明的延续与繁荣。影像技术、人工智能、空间计算等前沿科技的持续进步,也有利于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和产业的发展成就,助力中华文化实现从本土符号向全球叙事的历史性跨越,推动全球文化繁荣发展、多元共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