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炸鸡排的能量有多大?在2025年的秋天,江西景德镇的一位小摊主李俊永用6元钱的鸡排撬动了近亿流量,让无数游客跨省而来,只为品尝一口承载着“情绪价值”的平民美食。
“鸡排免费,塑料袋6块。”“做完你的我做你的,做完你的做你的,我心里有数。”这些看似简单的语句,正来自如今网络上爆火的“鸡排哥”李俊永。
这位在景德镇街头卖了多年鸡排的普通摊主,在国庆期间突然成为现象级网红,甚至被授予“景德镇文旅推介官”的称号。
Part 01
现象拆解:小摊主的大流量

鸡排哥的走红,绝非一夜成名的偶然故事。早在三年前,他就已是景德镇当地的“小网红”,只是当时的主业还包括鸡蛋饼和肉夹馍。他那名为“回头客”的摊子,积累了一批又一批学生顾客,有些人甚至已从大学毕业,仍会专程回来光顾。
鸡排哥真正走向全国,始于2025年9月。一段现场视频展现了他独特的销售风格:一边娴熟地裹粉、翻炸鸡排,一边以幽默金句与顾客互动。网友评价他提供了“6元的鸡排,60元的服务,600元的情绪价值”。他没有选择常见的网红路径——直播带货或连锁加盟,而是坚守小摊,甚至拒绝了不少MCN机构的邀请。面对暴涨的人气,他召集亲戚组成“鸡排世家”应对客流,但始终坚持学生优先、四点半后不接待散客的原则。
Part 02
情绪价值:稀缺的商业密码
![]()
在效率至上的现代社会,鸡排哥提供了一种难得的“活人感”。他对品质的坚守、对学生的照顾、对顾客的真诚,构成了强大的情绪吸引力。
“炸不到位,我是无法原谅我自己的。”这样朴素的职业操守,在预制菜与标准化服务泛滥的今天,显得尤为珍贵。鸡排哥与顾客的互动远不止于交易。他能记住数十位顾客的口味与点单顺序,用幽默化解等待的焦虑。这种脱口秀式的经营风格,让排队变成了一种娱乐体验,消费者购买的已不仅是鸡排,而是参与一场社交活动。
与此同时,河南济源的“炒粉哥”也凭借为车祸出院顾客上门炒粉的暖心故事走红网络。两者共同印证了情绪经济在文旅市场的崛起——游客越来越看重旅行中的情感连接与人文体验。
Part 03
文旅接流:景德镇的快速反应
![]()
面对鸡排哥带来的“泼天富贵”,景德镇展现了出色的流量承接能力。当地有关部门迅速为鸡排哥成立了工作专班,负责维持秩序、引导顾客,并安排环卫专队和志愿者。
更明智的是,景德镇文旅部门邀请鸡排哥担任“景德镇文旅推介官”,让这位草根网红为家乡代言。在授证座谈会上,鸡排哥一句“严控食品安全,不辜负游客”,被网友调侃为“6块鸡排讲出6亿气魄”。
景德镇的反应速度并非偶然。这座老牌陶瓷之城早已练就一身“造星大法”:从“无语菩萨”表情包爆红网络,到手串吸引年轻人“进货式旅游”,景德镇在文旅营销上愈发娴熟。
![]()
(“无语菩萨”表情包)
数据显示,国庆期间景德镇酒店入住量同比增长30%,文旅预订量上涨10%,“景德镇陶瓷”搜索量激增400%。鸡排哥的个人热度已切实转化为城市的文旅消费。
Part 04
一人一城:素人带动文旅的演进
素人带动城市文旅的现象,鸡排哥并非首例。2020年,藏族小伙丁真带火了四川理塘;2023年,怀化理发师晓华凭“听得懂话”让理发店日均客流过千。此类案例呈现了一个共同特点:真诚平凡的个体比官方宣传更能打动人心。

与传统文旅营销相比,素人网红具有独特的传播优势。他们起于草根,更易被大众接受;他们的故事真实自然,更容易引发共鸣。
然而,个体网红的热度难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消退。媒体回访怀化晓华理发店发现,曾经大排长龙的盛况已不复见,周边临时摊位也已撤离。这揭示了一个关键问题:城市该如何将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留量?
Part 05
流量反思:狂欢背后的冷思考
鸡排哥的霸榜热搜也引发了关于舆论资源分配的质疑。有评论指出,稀缺的公共舆论资源被平台算法裹挟,当民众注意力集中在鸡排哥的排队盛况时,景德镇酒店供需失衡背后的城市服务短板等公共问题却被忽视。
![]()
网络平台通过“造神”构建起新型的“算法权力”,掌握了舆论资源的分配权。从郭有才、拉面哥到卤鹅哥、鸡排哥,每一次“流量彩票”开奖,都伴随着民众关注焦点的被动转移。
更值得警惕的是,一些地方为追求短期热度,主动配合平台打造网红,而传统媒体盲目跟风报道,忽视了舆论引导和监督的责任。这种“流量至上”的逻辑,可能使舆论资源偏离服务公共利益的轨道。
Part 06
文旅启示:从流量到量的转变
鸡排哥现象给文旅行业带来了宝贵启示:当下的旅游已从“打卡式”向“沉浸式”转变,游客不仅要有景可看,更要有情可感。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需要在借助网红热度的同时,夯实文旅基础设施,提升城市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才能将短暂的网红效应转化为持久的文旅魅力。
鸡排哥所在的景德镇,早在多年前就开始布局文旅转型。从陶溪川文创街区的打造,到版权服务保障原创,再到吸引“景漂”青年创业,这座城市一直在构建自己的文旅生态系统。正是这种系统性的产业规划,使得景德镇能够迅速承接鸡排哥带来的流量,并将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文旅消费。
![]()
国庆期间,景德镇街头的一幕或许是最好的注脚:鸡排哥的摊位前人声鼎沸,旁边的鸡蛋饼和绿豆汤摊位也共享着客流。一位游客笑着说:“等了两小时,但感觉不只是买了块鸡排。”
网络热度终会退潮,但一座城市留给游客的温度不会轻易消散。鸡排哥终有一天会回归平静的生活,而景德镇在接过这“泼天富贵”时展现的智慧,或许能为更多寻求出圈的城市提供借鉴——珍惜那些自然生长的民间烟火,它比任何刻意策划的营销都更有生命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