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看《雍正王朝》的姊妹篇《李卫当官》系列时,就记住了雍正身边最倚重的机构叫做“粘杆处”,因为感觉这个名字起得太草率了,当时以为这是编剧的脑洞,在既有认知里,古代各部门的名称还是很庄严的,长大关注历史后才知道,原来“粘杆处”是历史上真正存在过的机构,且在雍正一朝影响深远。
“粘杆处”这个名字看似普通,但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地下特务部门,就如同明朝时期的东厂、西厂和锦衣卫,其主要作用就是为了刺探情报、监察百官,这可为皇帝提供了不少便利和情报,十分有利于皇帝更加全面的掌控朝堂。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由雍正帝亲自设立的特务机关“粘杆处”是否真的如此厉害,能让人闻风丧胆?
清朝的“粘杆处”真的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存在吗?
清朝有个叫赵翼的人在自己的书《檐曝杂记》中写到这样一件事,清朝有位大臣叫王云锦,春节休假之期就与亲友在家中打叶子牌为戏,其实就类似于我们如今玩的长牌。玩着玩着,这牌就少了一张,几人遍寻不着,也就不在意了。
第二天上朝时,雍正帝看似闲聊的问王云锦昨日假期干什么去了,王云锦也是个实在人,立马回禀道,昨日去和亲友玩了一会儿叶子戏,雍正帝点了点头,夸赞他的诚实,边说边将王云锦遍寻不着的那张叶子牌给了他,王云锦接过之后,又是庆幸又是害怕。庆幸的是自己如实回禀,没有惹怒了皇上,害怕的是,皇上的竟然连他玩叶子戏都知道。
![]()
雍正帝能知道这些,也全都依仗自己的情报机构——粘杆处。换而言之,粘杆处的无孔不入也让雍正手下的大臣们日子过得战战兢兢,不敢兴风作浪。
粘杆处不仅像幽灵一样日夜不分的在暗处监视着他们的目标,而且他们往往还担任了杀手的身份,替雍正帝铲除一些眼中钉、肉中刺。他们的手段狠辣,残忍无情,他们目标所至,往往是不留任何活口,无论老幼妇孺皆逃不过他们的毒手,因此他们还有一个名字,叫作“血滴子”。
在一些野史中,经常可以看见一些血滴子杀人的记载,更有的说法认为,雍正帝的八弟和九弟都是死于血滴子之手。这些说法虽然没有什么真凭实据,但却可以旁证在当时人的心中,粘杆处中的确是杀人不眨眼、相当可怕的存在。
![]()
“粘杆处”的设立初衷
“粘杆处”的雏形,在雍正皇帝还未登基前就已经存在了,粘杆处的成员基本都是胤禛的包衣奴才,就是从小跟着胤禛伺候的人,粘杆处成立之初不过是负责料理皇子胤禛的一系列生活琐事罢了。
当时,四皇子胤禛的府邸内种植了许多树木,夏日炎炎,便有许多蝉在树上鸣叫,这让喜欢安静的胤禛十分烦恼,于是就命令府中的奴才拿着杆子将树上鸣叫的蝉都粘下来,让自己可以安安静静的休息。
![]()
不仅如此,粘杆处还可以给胤禛提供捕捉蜻蜓,捉鱼饵等服务,说起来不过是个生活类部门。由于杆子粘树上的蝉和蜻蜓,因此,这个部门就被称为“粘杆处”。
后来胤禛参与了九子夺嫡之争,粘杆处也就变了性质,表面上继续粘蝉,暗地这帮人却帮助雍正四处刺探消息,笼络大臣、铲除异己,实际上已经是一个小型的特务情报组织。
胤禛表面上虽不与自己的兄弟们争强逞勇,但是粘杆处的确帮了他不少大忙。
![]()
雍正当上皇帝,粘杆处是立了不少功劳的,为了感谢这些人,雍正在内务府之下,将粘杆处特意设立为一个部门,粘杆处中的掌管人叫做“粘杆侍卫”,手下的成员被称为“粘杆拜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