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继海银财富、中植系财富公司后, 曾经的“世界500强”企业雪松控股也加入了基层销售退佣的名单。
10月13日,西安碑林公安发布通告,称正在侦办的雪松控股集团西安办事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一案,通知通过雪松集团公司西安办事处投资的受害群众(不含:信托产品、私募基金、美元)进行报案登记,相关业务经理及业务员前去配合调查,全额退缴所获佣金、返点等非法所得。
从雪松、海银到中植,这些曾经的财富巨头如今纷纷倒塌,留下一批被抽干积蓄的投资人和一群面临退佣的业务员。
![]()
雪松的悲歌
雪松控股的发展历程堪称一部企业急速扩张与坠落的教科书式案例。
雪松控股创立于1997年,全球总部位于广州。2015年,其营业收入还停留在593亿元,而到2016年却暴涨至1570亿元,跃居广州民企首位。2017年,营收继续增长至2210亿元。
2018年7月,雪松控股跻身“世界500强”,并连续四年上榜。创始人张劲为雪松信托描绘了一幅美好蓝图:“雪松要做中国的嘉能可”。
在2019年4月完成对中江信托(后更名为雪松信托)收购后,张劲在南昌面对数千名投资者做出庄严承诺:“我个人将作为中江信托历史问题的第一负责人”,并保证在9个月内全面解决逾期兑付问题。
雪松系看似健康的肌体下,早已布满溃烂的疮口。
据证券时报报道,自2020年1月起,雪松控股在兜底担保之下,打着“供应链金融”的幌子,以所谓的“应收账款”为底层资产,通过各类金交所、产交所、伪金交所通道,发行了超过350只违规“理财产品”,总规模超200亿元。
雪松信托最具代表性的“长青”系列产品,在近一年时间内连续发行42只信托计划,产品总规模超过200亿元。这些产品的底层资产宣称是对知名国企的220余亿元应收账款。
然而,当记者奔赴全国各地对这些应收账款的债务人进行实地调查走访时,结果令人震惊:债务人普遍否认该等债务的存在。
2024年10月,雪松控股及实控人张劲等19人因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背信运用受托财产、妨害作证等罪名在广州中院受审。
检方指控雪松系通过各地金交所发行1490个理财产品,募集资金约596亿元。其中约200亿元资金未能兑付,涉及6800名集资参与人。
更令人震惊的是,检方指出雪松控股账目上约有84亿元资金成为了实控人张劲的“小金库”。这些资金被用于购买黄金、字画、私人飞机,部分还通过地下钱庄转移至国外。
在庭审中,53岁的张劲穿着黑色圆领T恤,显得消瘦且苍老许多。与许多被告选择“愿意认罪认罚”不同,张劲坚持为自己辩护。
![]()
他承认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但否认集资诈骗罪。每当检方指控具体罪行时,他都会仔细翻阅辩护词,大声作出回应。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集资诈骗罪在法律上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后者所面临的刑罚更为严厉,甚至可能达到无期徒刑。
雪松系的爆雷,给投资者带来了深重灾难。自2022年开始,近二百亿信托资金逾期未兑付,牵涉八千余投资者,人均涉案金额约二百五十万元。
在2024年底的庭审中,张劲透露,按照现在所有资产变现来计算,能兑付给投资人的比例大约是3%。这一消息让众多投资人心灰意冷。
从2019年张劲在南昌面对投资者许下“负责到底”的承诺,到2025年西安警方发布退佣通告,六年时间,一位广州首富跌落神坛,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崩塌,留下的只有近8000名投资者的绝望与叹息。
财富三巨头的崩塌
雪松、海银与中植系,这三家曾经的资本巨头,如今相继倒塌,留下一地鸡毛。
海银财富在全国91个城市拥有185个财富管理中心,1700余名理财师服务着4.66万名活跃客户。2025年5月,海银财富实控人韩宏伟等6人涉嫌集资诈骗案被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
中植系的规模更为庞大,涉及总资金规模2748亿,其中本金2300亿。2023年11月,中植集团公告称账面资产只剩约2000亿,而相关负债本息累计在4200到4600亿之间。
随着这些财富巨头的崩塌,一场大规模的退佣行动正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2025年10月13日,西安警方发布通告,要求雪松集团公司西安办事处的业务经理及业务员立即配合调查,全额退缴所获佣金、返点等非法所得。
海银财富方面,常州、成都等多地警方已要求涉案人员退缴佣金、提成等非法所得。中植系的退佣行动在2024年3月开展,北京朝阳警方首次启动退缴工作。
这三家财富公司累计吸收了数千亿资金,那么,这些巨量资金最终流向了何处?
雪松控股的资金去向尤为引人关注。据检方指控,雪松控股账目上约有84亿元资金成为了实控人张劲的“小金库”,用于购买黄金、字画、私人飞机,部分资金还通过地下钱庄转移至国外。
海银财富则通过22家“伪金交所”违规备案465只理财产品,总规模达716.9亿元,并利用空壳公司构建庞大资金池。海银财富理财产品底层资产存在三种情况:完全虚构捏造;与底层公司合同、资金已经两清;大规模的超募。所募集的大部分资金去向不明。
相较而言,中植系的资金投向虽然也导致巨额亏损,但相对清晰。中植定融产品的资金投向主要包括集团自融、资本市场PE类项目、房地产和地方城投债。
这三家公司虽然都轰然倒塌,但它们的商业模式既有共性,也有差异。
雪松控股主要从事融资性贸易。自2020年1月起,雪松控股旗下公司打着“供应链金融”的幌子,以所谓的“应收账款”为底层资产,假借各类金交所、产交所、伪金交所通道,向自然人发售了超过350只违规“理财产品”,总规模超200亿元。
海银财富在市场上存续时间长达18年,依靠“借新还旧”的资金池模式滚动。支付给前序投资人的利息、支付给理财师的销售提成等运营费用、底层资产的坏账等,逐步“抽干”资金池,直到借新还旧的模式无法运转下去。
中植系则找了不少偏远地区的“伪金交所”作为渠道,融资的公司是中植系公司,担保的属于中植系,旗下的四大财富公司负责包装销售理财产品,于是定融变自融,借新还旧,中植系构筑起庞大的资金池。
这些财富公司的崩塌,给投资者带来了深重灾难。
雪松控股涉案金额造成损失的、尚未兑付的金额约200亿元,涉及投资者6800多人。
海银财富方面,截至2025年3月初,全国登记报案投资者突破5万人,较初期增长66%。
中植系的投资人超6万,涉及总资金规模2748亿,其中本金2300亿。
从雪松、海银到中植,这些曾经的财富巨头如今纷纷倒塌,留下一批被抽干积蓄的投资人和一群面临退佣的业务员。
当理财产品承诺的收益率突破8%,销售口中的“固定收益”不过是精心包装的风险,而提成账户里的每一分钱,都可能是未来某天需要退还的赃款。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所发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对任何因或间接使用本公众号涉及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本公众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就点赞、在看、分享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