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大学里面学习踏实认真,做事听话、守规矩,还特别努力上进,那么恭喜你,你在大学里面一定混不好。记住一句话:“努力”是一种典型的学生思维的表现,它不仅不能帮助你离目标越来越近,还只会让你越来越内耗。但如果你能越早掌握三个高级的思维方式,你在大学四年里能拿到的机会也就更多。
第一个思维叫做终点思维。你用正常逻辑得不到答案的事情,或者让你感到焦虑和迷茫的事情,只要从终点反推回来,就一定能找到答案。比方说,“我要不要考研?考什么学校?这个学历能给我带来多大的收益?值不值得我花几年的时间和精力去做?”
你用常规思维去思考,基本是无解的,因为你压根儿就没有经历过。不管什么学校,考研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获得钱多、稳定性强、发展前景好的就业平台和岗位。那我们就直接去这些优质企业的校园招聘官网上,看看他们秋招去哪些学校开宣讲会、有哪些专业相关的岗位、待遇怎么样,筛选出你意向单位参与校招的学校名单,再结合你备考的难度,就可以明确自己的考研目标。通过这种反向推导的方式,你往往就能得到最优解。
第二个思维叫做换位思维。大学中越有价值的资源、机会,名额也就越少,而换位思维可以让你在竞争中牢牢抓住每一次机会。我拿竞选班委打个比方:如果你的竞争对手已经提前做了军训阶段的临时负责人,并且已经拉了近半个班同学的票,你认为你还有没有机会在竞选中逆袭?我就遇到过这种情况的同学,并且帮他成功逆袭拿到了职位。
具体做了三件事:
第一,让他在竞选前收集整理一些有价值的学习资源,持续分享到班级群里;
第二,把竞选稿中“画的大饼”全部改成实际可落地的工作计划;
第三,让他在结果正式出来之前,主动承担起学委的工作。
我是怎么知道这么做一定能成呢?
答案是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如果我是投票人,我一定会把票投给那个给我带来实质性帮助的人,而不是只会画大饼、拉关系的人。在任何竞争中,换位到决策者的角度,思考清楚他们需要什么价值,并且用实际行动证明你具备这样的价值,机会就一定是属于你的。
第三个思维叫做杠杆思维。在大学中,做起来越困难的事情,就越不要去亲力亲为。通过不断试错来找对的答案,是一种非常容易内耗的笨办法,而杠杆思维则是通过找到对的支点,用最小的精力产出最大的成果。
比方说,你想在考试中拿高绩点,与其把大量时间投入到复习备考中,不如去找上一届的高分学姐在考前给你进行指导;你想要发论文保研,与其自己去琢磨研究方向,不如去科研组导师那儿找一个成熟的项目去做拓展。找到对的支点,就能让你花更少的精力办成更大的事儿。
如果说你能吃透我上面说的三个思维模型,并且在大学学业生涯中灵活运用,那你在任何有挑战性的工作中,不说降维打击,也一定能够事半功倍地拿到你理想的结果。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