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无聊,翻了下《道德经》,忽然想写点东西。
![]()
其实,读《左传》也好,其它历史事件也罢,我发现没有一个家族,一个王朝是能够长盛不衰的。
为什么呢?
一、透过晋国六卿的盛衰消亡看生生不息之道。
晋国六卿,本是世袭,可是族氏却换了一拨又一拨。
最开始显赫的几家,比如范(士)、栾、郤都被灭族了,就连赵氏也几乎灭族过。
观这几家最后灭亡的情况,除了因为晋国六卿粥少僧多本来竞争激烈以外,便是这几家最后都很狂。赵宣子狂、赵穿狂,赵括狂;栾书狂、栾黡狂;郤克狂、郤犫、郤至、郤锜狂。
赵氏狂,被栾氏灭,郤氏狂,也被灭,栾氏狂被范氏灭,范氏狂同样被灭。
读《道德经》第十五章,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弊而新成。”
![]()
无论多浑浊的水静置就会慢慢变得澄澈,安静久了,就会慢慢产生动静。预示着一种生生不息的道理,动极生静,静极生动,周而复始,生生不息。也是所谓的永恒之道。
那么永恒之道的秘诀是什么?是不欲盈,不追去满盈的状态,不会一直混浊到底,不会一直安静到底,每当快到临界点的时候,能及时打住,焕发生机。
晋国六卿相继灭亡的道理,便是在这个“盈”上面,都达到了满盈的状态。
其“盈”的表现是:
1、权力达到最大,赵、郤、栾、范都做过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正卿。
2、他们都不满足于一人之下的状态,企图控制国君。
赵盾废立国君,郤克逼迫国君给他出国兵报私仇,郤犫在诸侯横行跋扈,强占别人的妻等,栾氏也是想控制国君,范氏跋扈。
所以他们满盈的状态,便是权力达到目前的顶峰,而后狂妄异常得罪了上上下下不少人,故而被灭了。
一开始的范氏祖先,也就是士会,他是很明白这个道理的,所以他亲自把郤氏送上了巅峰,加速其灭亡。
原本士会是执政卿,但是郤克出使齐国时被齐国国母嘲笑驼背,他觉得愤恨难当,回国就请求国君出兵攻打齐国报仇。国君没有同意。
![]()
士会看出来郤克不报仇是不会罢休的,可此时的他位置不够报不了仇,或许会打别的主意,所以士会准备送他一程,主动辞职告老,并且告诫他儿子为人要谦逊并且敬事郤氏,正卿之位就落到了郤克头上。
齐、晋鞌之役,齐国战败,两国讲和,郤克为报私仇,逼迫齐顷公把他母亲交出来作人质,还说要齐国的田垄全都改成东西向,以方便晋国的兵车进出。
这两个要求可以说是极大地羞辱齐顷公,却因此被齐顷公抓住把柄反击回去。齐顷公说,我的母亲是国君的母亲,按理也是你晋君的母亲,你敢让你国君母亲作人质你也是牛逼。你一个霸主国,竟然要求人家违背自然地形,将关乎民生大事的田垄全部改向,脑子都不要了?
这事搞得郤克面子上很难看,却也不好再为难齐顷公了。
第二年,发生了很戏剧性的一幕:
齐顷公来晋国朝拜,奉上自己的玉璧以示诚意。郤克跑上去说,我们国君因为被女人耻笑而觉得屈辱,可不敢接受您的示好。
下一刻就变成了,晋侯宴请齐侯。
![]()
也就是说,这时候的郤克自作主张咬着齐顷公不依不饶,晋侯并不认同他。而且,晋侯宴请齐侯时,郤克不在场,韩厥却在场。可见,郤克已经引起了晋侯的不满。
在诸侯是分是合这种大事上理应以国君利益为上,郤克却老是企图用私仇干预,在一个家族里,若是领头人带头猖狂,那他的族人必定也不知节制,所以最后栾书上位,干掉了赵氏,接着就干了郤氏。
而加速郤氏灭亡的士氏也就是后来的范氏,发展到后来,竟也出现了一个狂妄的范鞅,完全忘记了祖宗是如何要求后代谦逊的,又或者祖宗没有把谦逊这一条传下去,以至于范鞅位高权重,却专横跋扈,贪得无厌,引得群情激愤,人神共愤,导致灭族。
这些氏族被干掉以后基本就等同于消亡了,但是赵家却死而复生,还干到了晋国最后,与韩魏一起瓜分晋国,位列诸侯,最后建国。
为什么赵家可以,其它家族不可以?
二、为什么赵家能够死而复生?
我想是两个原因,
一、赵家有底蕴。晋侯并没有收回赵氏的爵位,赵武虽孤儿一个,只要安全长大就能袭爵,又是晋侯外甥,有公族血脉,身份尊贵。
二、赵家变得人口简单更好掌舵。从前的赵家,从赵衰下来,就有不少的分枝,赵衰先是做了晋文公的妯娌,又做了晋文公的女婿,生下来的孩子本该只有做女婿的这一支显贵,可是赵盾能力太强无法埋没。于是赵氏出现两根强劲的分支,就少不了内斗。
赵氏的这次灭族之祸便是栾氏利用了赵氏两支间的矛盾,让他们自相残杀。
好在,赵武还小,保住了小命保住了爵位。
赵武成了赵家唯一的掌舵人,他行赵家兴,他不行,赵家也就没有以后了,显然赵武吸取了灭族的教训,日后只默默苟着发展,再也不突兀冒头。
最后赵氏苟了下来,猥琐发育。
赵氏的那次灭族之祸,其实是赵氏的生机,尽管过程很残忍。
按照“不盈”的理论,赵氏不应该一直狂下去,而应该及时醒悟,谦虚退后。
所以赵武长大以后,虽然位高权重,为人也很是谦逊和气。后来他死后,也没有为自己的后代谋求高位,而是把正卿之位让给韩家。
![]()
韩氏能走到最后,大概也是因为韩氏一直都不是很咄咄逼人的角色,单看韩厥,就知道,他这人无论何时,对比自己位置高的人,哪怕是敌国的国君也尊敬得很。这种谨守本分的聪明人,怎么可能不长久?
后来到了韩起,也就是赵武让位之人,上位之后,也是一个劲到处交好,并不忙着扩张晋国的野心,而是一心发展韩氏,这才有了韩氏能够三分晋国的底蕴。
三、只有谦逊并不够
天道忌满,并不是拥有谦逊就可以的。
晋国有两个家族,一个是祁氏一个是向氏(羊社氏)。这两个家族一度挤进了晋国的卿族格局里面,但是他们却不是经过拼杀得来的,而是因为晋国国君为了牵制晋国老六卿氏族,强行拔起来的一股新生力量。
原本赵家被灭以后,晋国国君就要把赵氏的爵位给祁氏的,但是被韩厥阻止了。后来国君还是坚持提拔了祁、羊舌两氏,因为这两家出了两个特别厉害的领头人,一个是太傅羊舌肸,一个是举贤不逼亲仇的大显祁奚。
然而,这俩人虽然是有能力之人,却也是晋国国君和六卿氏族斗法的牺牲品,因为得来的财富太容易,又站在了六卿的对立面,后代没有能力守住,两人死后,祁、羊舌两族很快就被灭族瓜分。
说明“盈”的另一种表现,便是拥有超越自身能力的财富和权力。所以,我一直坚持一个观点,一个人的荣辱得失并不能代表什么,也许,你以为的荣耀,会加速后代的灭亡,也许你以为的灭顶之灾,竟是后代的生机。
多么不可思议。
天道忌盈,按照这个原则,祁氏和羊舌氏两家,应该在祁奚和羊舌肸死后,就将家财散了,再交出权力,或许能免遭灭族之祸。
比如赵武,他虽然做到了正卿,但是他要退位的时候,却让韩起来接班,便是给他的后代找了韩家这个大靠山,还能让子孙有喘气的机会。
人们常常希望暴富,殊不知,没有根基的财富,来得快,去得也快。
总结下来,其实很简单,一个人若是对后代有希望,若是想要家族长长久久下去,只要做到以下三点:
1、位高富贵而能谦逊。
2、贫贱而能不焦躁。
3、 激流能够勇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