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0月14日,谁能想到?“五眼联盟”核心成员新西兰,宁可咽下6.71亿的巨亏,也要将关键渡轮订单,从韩国转手交付给被美国制裁的中国企业!
面对外界的种种猜疑,新西兰铁路部长温斯顿·彼得斯的回应却异常强硬,认为这个操作很务实,很聪明,可以为纳税人节省数十亿,口风自信,一副赚大了的样子。
新西兰为何宁愿亏损也要临时改变态度?这背后有何目的?
![]()
编辑:CY
一个填不满的无底洞
这6.71亿新西兰元的巨款,并非凭空蒸发,它的背后是一个项目管理彻底失控的灾难故事。
这个项目始于2018年,旨在为新西兰更换老旧的公铁两用渡轮,并升级配套港口设施,堪称国家级的重要基建。
最初,新西兰政府与韩国现代尾浦造船厂达成协议,单船预算定格在7.75亿新西兰元,一切看起来都很美好,然而,项目启动后,噩梦开始了。
![]()
新西兰方面在设计上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各种细节的增补修改,让造船成本像脱缰的野马一样疯狂飙升,到了2021年,单船的造价就已经翻了近一倍,冲到了14.5亿新西兰元。
这还没完,到了2023年,新西兰财政部发出了一份令人心惊胆战的预警:整个项目的总成本,最终可能会逼近40亿新西兰元的天文数字。
一个预算不到8亿的项目,硬生生变成了一个可能吞噬40亿的“无底洞”,对于在2023年12月刚刚上台的新西兰新政府而言,这简直就是前任留下的一颗定时炸弹。
![]()
继续投钱?不仅是经济上的无底深渊,更是政治上的巨大包袱,谁也不愿意为这样一个烂摊子背书,于是,新政府挥起了快刀,做出了唯一理性的选择——拒绝追加资金,立刻取消订单。
分手总是要付出代价的,为了了结这份合同,新西兰向韩方支付了1.44亿新西兰元的和解赔偿金,算上前期投入的各种费用,总计约6.71亿新西兰元就这样打了水漂。
![]()
而新西兰得到了什么呢?一艘船的影子都没见到,手里只有一张虚无缥缈的概念图,这笔昂贵的“分手费”,深刻地教育了新西兰政府:失控的风险远比预算超支更可怕。
经历了这场滑铁卢之后,惠灵顿方面对下一份合同的核心诉求,从性价比悄然转变为一个更朴素的词——“确定性”。
中国方案的硬核实力
当新西兰将目光转向东方时,他们寻求的不仅仅是一个更便宜的报价,而是一个能终结噩梦的“确定性方案”,而中国船舶集团旗下的广船国际(GSI),恰好能提供这种稀缺的安全感。
![]()
10月14日,新西兰方面宣布了这一决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条,就是新合同锁定了“船舶固定造价”这一关键条款,这意味着,那个曾经让新西兰官员夜不能寐的成本失控问题,将不复存在。
这种底气从何而来?彼得斯部长毫不掩饰他对广船国际的信心,盛赞其为“中国南方最大的现代化综合造船企业,实力雄厚”,这并非客套话,而是基于对全球造船业格局的清醒认知。
![]()
今天的中国造船业,早已不是吴下阿蒙,根据CSIS的数据,中国的造船产量已经超过了世界上其他所有国家的总和,2023年的数据更是惊人:全球50.2%的完工船舶、66.6%的新接订单,都来自中国。
这种无可匹敌的产业规模,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强大的供应链垂直整合能力和批量化建造效率,让交付周期和单位造价具备了系统性的压倒性优势。
更重要的是,广船国际的技术实力与新西兰的需求精准匹配。
![]()
这家成立于1954年的老牌船厂,不仅在建造长约200米、能容纳1500名乘客和40节列车车厢的公铁两用渡轮方面技术成熟,更在绿色环保技术上走在了前列。
其产品普遍配备SCR脱硝系统和废气洗涤塔等设备,完全能满足欧盟、国际海事组织等最严苛的环保法规,这与新西兰注重环保的国家形象不谋而合。
此外,中国造船业早已攻克了LNG运输船这类高技术、高附加值的船型,广船国际自身也曾为地中海航运集团高效缩短工时,并能根据客户需求在系列船之间快速调整设计。
![]()
这种可靠的交付记录和灵活的服务能力,与韩国项目的一再拖延和超支形成了鲜明对比,让“靠谱”二字变得尤为珍贵。
大哥的话也不听了
新西兰的这个决定,如果仅仅是一次商业采购,或许还不会掀起如此大的波澜。
![]()
问题的关键在于,广船国际的母公司——中国船舶集团(CSSC),赫然在美国政府的“中国军方企业名单”之上,是美国资本被限制投资的对象。
作为“五眼联盟”的一员,新西兰此举无异于在一个高度敏感的领域,公然无视了其最重要盟友的安全警告,这无疑是在太平洋上掀起了一股强大的“离心力”,直接挑战了“五眼联盟”所谓的统一战线。
![]()
面对外界关于安全风险的质疑,彼得斯的回答直截了当,他强调政府会进行详尽的尽职调查,潜台词很明确:新西兰政府是在用实际行动宣告,国家核心基础设施的建设,最终必须回归到性价比、交付能力和技术水平这些硬指标上,而不是盲目地进行意识形态站队。
这笔订单,像一颗石子投进了西方世界“去风险化”、“脱钩断链”的舆论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它用一个无可辩驳的案例证明,在全球产业链深度捆绑的今天,想人为地割裂经济联系是多么不切实际。
![]()
当实实在在的利益摆在面前——两艘关乎国计民生的现代化渡轮,以及未来可能节省的“数十亿新西兰元”——所谓的意识形态壁垒,便瞬间变得不堪一击。
更有趣的是新西兰政府对此事的政治包装,他们并没有将6.71亿的亏损视为耻辱,反而巧妙地将其塑造成了一次“及时止损”的明智之举,是为纳税人避免了更大窟窿的未来“政绩”。
![]()
这种操作本身,就极具示范效应,当“五眼联盟”的核心成员都开始高调地做出务实选择,并成功地将其转化为国内政治资本时,无疑会给其他那些在类似困境中摇摆的西方国家,提供一个极具诱惑力的参考模板。
这或许是第一张倒下的多米诺骨牌,其后续影响不可估量。
![]()
结语
回过头看,新西兰支付的那6.71亿新西兰元,确实是一笔昂贵的“学费”。
但这笔学费没有白交,它让新西兰认清了全球产业格局的最新现实,帮助他们从一个不切实际、管理失控的项目泥潭中挣脱出来,并最终确立了国家利益优先的务实原则。
![]()
这起围绕渡轮采购的跨国风波,更像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预示着,在一个日益多极化的世界里,任何试图基于单一意识形态构建的封闭联盟,都将持续不断地受到其成员国最根本、最现实利益的猛击冲击。
最终,谁能提供最优的解决方案,谁能带来最确定的回报,无论它来自世界的哪个角落,都将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牢牢掌握住主动权。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