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围观群众
雷军的魔法,失灵了?
曾被无数人追捧的年度演讲,不再让人永远年轻,也不会让人热泪盈眶,反倒因为过于套路化,成了被嘲讽的段子;
![]()
曾标榜“为发烧而生”的产品,玩起了视力和文字游戏;
![]()
曾以真诚打动人的企业文化,也转变成了天花乱坠的营销话术,一场发布会后下跌最快的不是产品价格,是市场对雷军的好感。
![]()
小米段子年年有,今年特别多,网友们笑称,雷军正在“董明珠化”。
董明珠的今天,真就是雷军的明天?
错!
在营销上,雷军比董明珠更精明,小米与创始人的绑定深度,实际上也远超格力。
所以,一旦市场风向变化,雷军受到的反噬,可能要比董明珠强烈百倍。
![]()
将企业与舵手深度绑定的战略思路,本身就像一场严峻的越野赛,稍有不慎就会冲下赛道,粉身碎骨。
因为我们天生是擅长八卦的动物,我们总是宽以待己,严以待人,对于企业家,我们擅长用严格的、审视的、混杂着嫉妒和欣赏的目光去剖析、解构他们,我们挖掘槽点获得的多巴胺,远多于发现优点的。
没人经得起这样的审视,而若再加上断章取义、过度解读、曲解迎合等各式传播手段的“赋能”,一句无心之语,就有可能掀起企业舆情危机的巨浪。
雷军和董明珠,都是与浪共舞的常客。
不同的是,雷军的冲浪技巧,似乎比董小姐高出不少。
2015年,董明珠把签名玉照放在开机页面,效果比不上雷军一句are you ok;
2020年,董明珠刚开始玩线上直播,雷军的《一往无前》年度演讲都火爆全网了;
2025年,董明珠忙着爆改格力门店,雷军已经是全网有1.2亿粉丝的“国民老公”了。
更别提董明珠常有惊人之语,不管是“不招海归”,“35岁没人聘就去创业”,抑或是“年轻人不能为挣钱而活”,少有人纠结这些字句背后的本意,它们本身的冲击力意味着流量和情绪价值,也让董明珠离消费市场越来越远。
这种距离感体现在人们对董明珠的认知上。一个广为人知的事实,是从1990年至今,董明珠没有休过一天年假,本该是敬业的表现,却常被大众以“我要是年薪千万也不休”调侃。
这些段子逐渐成了市场谈起董明珠的第一印象,但少有人知的,是董明珠曾为抵制国美降价而自建渠道宁折不弯;是坚持先款后货,为格力锻造了最顶尖的现金流;是拒绝亲哥帮忙做经销商的要求,为此不惜十几年不相往来的“铁娘子”风范。
造成这种反差的,其实是董小姐嘴比脑子快的性格。即便71岁的董明珠在2024年股东大会上承认自己应该少说话,她也还是忍不住在几个月前开炮:
“你不用格力洗衣机和冰箱,那就是你犯的错误”。
固执得有些偏激,战斗力十足,向雷军开炮,向美的开炮,向宝能系开炮,执掌格力数十年,董明珠一直是“好斗者”。
陈鲁豫在采访中曾如此总结董明珠“好斗”的根源:
“董明珠是一个自由的人。她不用讨好也不用取悦,不管是政府官员还是公司员工抑或是亲戚朋友,董明珠始终只有一个标准,从不改变。别人对她的看法根本左右不了她。她自己就是一棵大树,也不用依傍别人。”
![]()
相较于董明珠的独立自我,周鸿祎等大佬对雷军的认识,是“他太在意别人的评价了”。
这让他总追求满足市场期望:
市场缺一款精致高质量男性企业家,他就在穿搭和日常护理上下功夫;
市场缺一款真诚实在的商界精英,他就主动把小米苦难的来时路展示出来。
市场缺什么他就成为什么,在此基础上,雷军还有十分高明的营销套路。
他骂自己,骂同行,像董明珠那样打造了不少出圈语录,又不至于像她那样,把自己置于消费市场的对立面。
他同样擅长经营社群,但(至少在早期)又能确保米粉是小米活动的主角,不会有把自己的头像放在手机开机画面的唐突——分寸把握得刚刚好。
这为雷军赢得了不少信徒,动辄要他“打低房价”、“做好卫生巾”的呼吁,和社交媒体上1.2亿的粉丝总量,反映的是他带给市场善良、真诚、实在的主流印象。
但将个人IP与企业深度绑定,对小米而言实则风险更大。因为当企业以这种方式获取公众目光之后,不可避免地会面临新一轮审视,而这种审视对雷军而言,是不可承受之重。
因为在一个血腥的商业江湖搏杀而出的人,仍有可能善良真诚,但不太可能是一个“老实人”。
2009年,从金山离职后的雷军,受珠海高新区政府邀请,出席了一个招商引资的活动,就在那时,他认识了黄章,以投资人的身份。
黄章是魅族的董事长,彼时他想拉雷军做魅族CEO,但在金山已经做了16年CEO的雷军对此兴趣寥寥,他想做一些真正感兴趣的事情。
但雷军还是频繁造访黄章的办公室,与之讨论各种技术细节。黄章对此也表现出了十足的诚意,他知道雷军喜欢喝零度可乐,常吩咐COO郭万喜去给他买。
2010年4月,小米低调成立,实质上成为魅族的竞争对手,此后的7月和8月,雷军还两次发布微博夸赞黄章和魅族,表示自己期待魅族即将发布的新机M9。
后来,黄章对之前毫无保留地和雷军交流有些后悔:“我连M9的UI交互文档都发给过他,请他一起探讨。”
而曾给雷军跑腿买可乐的郭万喜,至今回忆起这事,“都忍不住想哭”。
另一个例子,是雷军在曾经震惊行业的“3Q大战”中扮演的角色。
在360与腾讯大战的主战场之外,雷军做了一件事情,他合并了一家名为可牛的杀毒软件制造商,时间正是在3Q大战最高潮“二选一”后的一周。
可牛的创始人是傅盛,早年与周鸿祎亦师亦友,后因战略路线上的分歧决裂。2008年,傅盛从360单飞,严格来说,可牛是他在竞业期里的作品。
合并前的9月2日,雷军还发表了一条耐人寻味的微博:“今天的互联网就是江湖,单打独斗肯定不行。兄弟们,一定要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抱团打天下。”
此后的战局,就变成了合并可牛的金山,联合腾讯,对垒360,这场商战也多了几分新仇旧怨一并清算的味道。
但没有无缘无故的爱,雷军为傅盛支起保护伞,亲自下场火拼,只因看到了更大的利益,时任360首席架构师李钊曾如此描述:
“傅盛、腾讯和雷军的关系,我以为概括地说就是腾讯出钱,傅盛出力,雷军获利......(雷军)通过360这个共同的敌人,找到了和马化腾唯一的利益交集......”
“把360的威胁放大到极致,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腾讯对米聊、多玩YY、UC浏览器等雷军系企业的竞争压力;拉来腾讯注资金山,不但能给快要断粮的金山网络及时输血,更是为自己对可牛的失败投资找到了最终买单的豪客,捎带着还能让求伯君套现,圆了自己‘登基’的夙愿。”
“作为整个棋局的总导演,雷军既不出钱,也不出力,但是一箭四雕、获益最多......”
客观来讲,从纯粹商业的角度,雷军在这场商战中的处理堪称教科书级,以最小的代价撬动了最大的收益,但它和雷军展现在明面上的特质截然相反。
那些“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的浪理想主义,本质上都以这些现实主义手段作为基座,它和雷军苦心营造的市场形象完全相悖。
若是米粉们早些时候尚可以“面对竞争对手毫不留情,是为了更好服务自己的消费社群”为雷军开脱,那么近些年,这些商战上的套路手段,似乎正在向内侵蚀小米的消费者。
“比一元硬币”还要薄的“雷氏比较法”自不必说,小米17宣传图上的那行小字,又让多少小米的忠实粉丝们觉得陌生?满电出发,低电到达,中途只充一次电,就宣称1300公里YU7只加一次电的真相,又让多少人哭笑不得?
![]()
如果说董小姐的“好斗”是一以贯之的,那么雷军表现出的转变,则与此前带给市场的人设完全相悖。
而当市场意识到,这转变并非突如其来,而是潜藏在面纱之下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则带来的似乎是更加灾难性的后果。
它会让信徒们觉得被欺瞒、被背叛、被操弄,而社群营销,从来都是小米的立身之本。
![]()
更关键的问题是,小米的公关策略,似乎也正被雷军有意无意地裹挟。
2020年,雷军达成了一项特别成就——连续收获两大时尚杂志《GQ》和《时尚先生》的青睐,登上年度封面。
此前,从来没有一位企业家同时登上两本刊物的年度人物和年度封面。米粉戏称,雷军解锁了“最时尚的数码博主”这一难得成就。
2020年同时也是小米成立十周年,雷军用一场疫情中的发布会,一场十周年公开演讲,启动了小米的高端化转型,也就是在那时起,他成了小米正式官宣的代言人。
在小米内部,雷军的广告价值众所周知,是类似“战略大杀器”的存在,一般只会用在刀刃上。
对小米来说,新品发布、文化宣传都是刀刃,所以你能看到雷军在发布会上各种致敬,也能看到他坐在SU7上涂护手霜,这代表着小米向高端精英化生活方式的转型。
什么不是刀刃?
今年3月,三个女孩驾驶小米SU7在安徽发生车祸,事后雷军整整沉默了72小时。
而就在10月13日成都车祸的前一天,雷军还在新疆试车,在开完了30公里,600多个急弯的盘古公路后,他发了条微博:
“今日走过了所有弯路,从此人生尽是坦途”。
![]()
网红山路配上鸡汤语录,加上“活蹦乱跳”的,没有丝毫高反的“少年感”状态,照片里右上角有意无意间露出的新品水印,组成了雷氏营销熟悉的味道。
而即便在事故之后,雷军的微博也大多与产品宣传有关。
必须承认,舆情危机当前保持沉默,不失为一种应对手段。格力玫瑰空调遭遇群嘲之际,董明珠一句“你不喜欢有人喜欢”,又增添了不少笑料。
但家电和汽车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后者毕竟性命攸关。
有理由相信,这种沉默是小米公关部经过严密商讨之后的结果,只是这种结果传递出的价值取向,似乎是更重视雷军这一“战略大杀器”的广告价值,为此不希望让其在危机公关中过早抛头露面。
再次强调,从纯粹商业的角度考虑,这一底层逻辑毫无问题,只是商业之外,从人性和情感的温度考量,它似乎有些冷血且令人恐惧。
而这或许是雷军与董明珠最大的不同点。
从基层一路爬到顶峰,不管是恣意自由的性格,还是常有出圈的“雷人”语录,商业规则之外,董明珠给人的感觉是生动的。
而雷军则不同,曾经真诚的,热忱的中关村少年,成了被主动淘汰的过去,他将自己打磨得日渐圆滑,只为完美嵌入所有的商业规则里。
董明珠的今天不会是雷军的明天,他的明天是什么样子,只有他自己知道。
参考:
《沸腾新十年:移动互联网丛林里的勇敢穿越者》林军 胡喆
《一往无前》范海涛
《生生不息》范海涛
《商界》
《巨人转身慢》《人物》杂志社
![]()
![]()
![]()
本文中所有涉及上市公司的内容,系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及监管要求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官方网站、官方社媒、定期或临时披露的官方公告等)做出的分析与判断,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其他商业建议。
本文中所有涉及商业人物的内容,系依据合法渠道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媒体采访、人物传记等)做出的分析与判断,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其他建议。
因采纳本文,或受本文影响而采取的行为及其导致的相应后果,智谷商业评论不承担任何责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