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国家对赖清德定性升级:台独首恶分子、民族败类!是否会开展通缉

0
分享至

赖清德上台后的那个“520”讲话,大家应该都还有印象,通篇都在讲“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这就是赤裸裸的新“两国论”。紧接着,他又跑去接受《时代》周刊的专访,继续向全世界兜售他那套“台独”逻辑。

北京现在做的,就是把“家法”亮出来,而且是明文规定、白纸黑字的法律条文。

去年(2024年)6月,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国安部和司法部,五大部门联手出了一份文件,全称叫《关于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的意见》。你听听这名字,再看看这发布单位,就知道分量有多重了。这里面没有国台办,说明什么?这已经不是政策层面的喊话,而是直接进入了国家司法程序,是刑事犯罪层面的问题了。



这份《意见》可以说是一把早就锻造好的法理之剑,现在只是在等待一个出鞘的时机。赖清德的一系列言行,恰好就成了那个递剑柄的人。

《意见》里有几个词,特别扎眼,也特别关键。

第一个是“首要分子”。什么叫首要分子?就是在“台独”这个犯罪集团里,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人。这个帽子一旦扣上,量刑的起点就不一样了,最高可以直接冲着无期徒刑,甚至死刑去。

第二个是“缺席审判”。这个就有意思了。以前我们总觉得,你要审判一个人,总得先把人抓到案吧?现在不用了。即便他人还在台湾,不到案,只要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大陆的法院照样可以开庭审理,照样可以定罪判刑。这从根本上解决了“台独”分子自以为躲在岛上就万事大吉的幻想。



第三个就是大家最关心的“通缉令”。《意见》第十三条写得明明白白,如果犯罪嫌疑人在逃,公安、国安机关就可以发布通缉令,追捕归案。这个“在逃”,可不仅仅指他从大陆跑到境外,对于一个被大陆司法体系认定为犯罪嫌疑人的人来说,他只要不在大陆司法管辖的实际控制范围内,理论上就处于“在逃”状态。

这三个东西连起来看,你就明白这套法律组合拳的逻辑了:先通过司法程序,将“台独”头面人物定性为“首要分子”;然后,即便他不到案,也可以启动“缺席审判”给他定罪;最后,一旦定罪,他就是一个法律意义上的罪犯,发布“通缉令”进行全球追捕,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下一步。

那么,为什么现在对赖清德的定性突然升级了呢?前段时间,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在回应记者提问时,直接用了“数典忘祖、民族败类”这个词。这在官方话语体系里,是极具分量的。这背后,是赖清德当局一系列“去中国化”的小动作。比如,他们刻意淡化台湾光复79周年的历史意义,反而去美化荷兰、日本对台湾的殖民历史,想从根子上割裂台湾与大陆的历史连接,为他的“台独史观”找依据。



这种刨祖坟式的“文化台独”,比“法理台独”更阴险,因为它动摇的是民族认同的根基。这彻底激怒了大陆。所以,你会看到,定性的词越来越重,从政治上的“顽固分子”,上升到了法律上的“首要分子”,再到民族大义上的“败类”。

这不仅仅是情绪的表达,更是为下一步的法律行动铺垫舆论和法理基础。

说到这里,我们再回过头看那个核心问题:会不会对赖清德发布通缉令?

我个人的看法是,发布通缉令本身,可能不是最终目的,但让“通缉令”成为一把时刻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这个威慑效果已经达到了。



想想看,一旦赖清德被大陆的司法机关缺席审判并定罪,全球通缉令发出,会发生什么?

首先,他个人将彻底失去“国际空间”。目前,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和中国签有司法互助协议或引渡条约。这意味着,只要他踏出台湾岛,去到任何一个与中国有司法合作的国家,理论上都面临着被逮捕和引渡的风险。他会被牢牢锁在岛内,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孤岛囚徒”。这对于一个地区的领导人来说,是巨大的政治和心理打击。

其次,这对岛内“台独”势力是釜底抽薪式的震慑。以前大陆公布的“台独”顽固分子清单,像萧美琴、苏贞昌那些人,大家可能还觉得离自己有点远。但现在,矛头直接对准了在任的最高领导人。这等于明确告诉所有人,搞“台独”是有刑事责任的,而且这个责任会追究到最高层级,谁都别想跑。这种杀鸡儆猴的效果,会让很多跟风的“小独”们掂量掂量自己的斤两。



再者,这也是对外部干涉势力的一个明确信号。特别是美国,一直在玩“以台制华”的牌。但当台湾地区的领导人被大陆定性为刑事罪犯,并可能被全球通缉时,美国再与他进行官方往来,性质就变了。这无异于公开支持一个被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通缉的罪犯,外交上的炒作空间和道义制高点都会受到极大压缩。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大陆目前仍然保持着战略定力。法律的剑已经磨好,但什么时候出鞘,怎么出鞘,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这就像解放军的围台军演一样,我可以随时围,随时打,但打不打,什么时候打,看你的表现。



“联合利剑-2024A”演习已经清晰地表明,解放军具备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的能力。岛内退役将领张延廷都坦言,大陆有把握在96小时内结束战斗。军事上的绝对优势,是法理斗争最坚实的后盾。军事上“关门打狗”的能力,配合法律上“全球追逃”的布局,形成了一个天罗地网。

现在大陆在做的,是多维度施压。军事上,军机军舰常态化巡航,不断压缩台军的活动空间,所谓的“海峡中线”早已不复存在。经济上,ECFA的部分关税减让被终止,精准打击依赖大陆市场的“绿色台商”。而在法理上,这份《意见》就是最锋利的手术刀,准备随时精准切除“台独”这个毒瘤的核心病灶。



赖清德上台后,支持率暴跌,流失了近200万支持者,这说明岛内的主流民意还是求和平、求发展,而不是跟着他一起走向战争的边缘。连台军内部都出现了“退役潮”,官兵宁可赔钱也要提前走人,不愿意为“台独”卖命。这些都是大陆采取行动的重要民意参考。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通缉令会发吗?

我认为,在当前2025年10月这个时间点,大陆更倾向于将“通缉”作为一种潜在的、随时可以启动的程序性威慑。它就像一个倒计时,启动与否,完全取决于赖清德当局是否继续在“台独”的悬崖边上狂飙。

如果他悬崖勒马,主动放弃“台独”立场,消除恶劣影响,那《意见》里也留了口子,可以从轻或免于处罚。这体现了斗争的艺术,既有霹雳手段,也有菩萨心肠,给出路,也划红线。



但如果他执迷不悟,继续勾结外部势力,推动所谓的“法理台独”进程,那么当大陆认定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时,这张通缉令很可能就会和雷霆万钧的军事行动一起,作为组合拳的一部分,被正式拍在桌面上。

到那时,对赖清德的定性就不再是“可能”被通缉,而是板上钉钉的“在逃罪犯”。历史的审判席上,留给他的位置,恐怕就不会那么体面了。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看懂这盘大棋,就要明白,国家统一的进程,正在从过去的政治宣示、军事准备,大步迈向法理实践的新阶段。法律的介入,意味着统一进程的不可逆性大大增强了。这不再是一场可以讨价还价的政治博弈,而是一场必须执行到底的国家行动。

这盘棋,棋盘是整个台海,棋子却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军事部署。法律、经济、民心、国际舆论,每一颗子落下,都在为最终的收官做准备。而赖清德,以及他背后的“台独”势力,需要想清楚的是,他们究竟是想做顺应历史潮流的棋子,还是想做被历史车轮碾碎的螳臂。

时间,会给出最终的答案,但留给他们选择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老范谈史
老范谈史
专注历史知识,持续更新~
5849文章数 41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