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6月12日,四川阿坝州,四川卧龙中华大熊猫苑神树坪基地,游客正在拍摄“福宝”。(视觉中国 / 图)
全文共4613字,阅读大约需要10分钟
部分极端猫粉将大熊猫视为情感投射对象,通过编造谣言、逼停运输车辆、人肉饲养员等方式施加压力。致使熊猫中心十余名工作人员陷入失眠、焦虑等健康危机,正常的科研节奏亦被打乱,相关保护工作如履薄冰。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强调,在大熊猫国际合作研究中,从未进行过所谓活体“抽骨髓”“抽脑髓”等实验,也未开展过任何有损大熊猫健康的实验。
当狂热的“爱”越过边界,也可能成为伤人的利刃。
近年来,畸形的“饭圈文化”在娱乐圈、体育圈大行其道,干扰正常的明星活动或体育赛事,也侵蚀到大熊猫等动物保护领域。此前,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下称熊猫中心)一份抵制“饭圈化”的声明,将长期隐于幕后的网络暴力问题推向公众视野。
部分极端猫粉将大熊猫视为情感投射对象,通过编造谣言、逼停运输车辆、人肉饲养员等方式施加压力。致使熊猫中心十余名工作人员陷入失眠、焦虑等健康危机,正常的科研节奏亦被打乱,相关保护工作如履薄冰。
何为猫粉的正常关心,何为越界的干扰?“大熊猫是野生动物,不是宠物。”在接受南方周末专访时,熊猫中心表示。
1
大熊猫“高温下工作”?
南方周末:在熊猫中心看来,猫粉的哪些行为属于“饭圈化”行为?
熊猫中心:以大熊猫“福宝”为例,我们认为有两种行为比较明显。
一是大熊猫“福宝”回国后,部分激进人士就以中韩两国大熊猫饲养管理差异为由,拉踩中方机构不如韩国机构,恶意制造中韩两国大熊猫保护机构的对立,恶意制造粉丝群体和保护机构的对立,并由此导致“福宝”粉丝群体间的对立。不同群体的粉丝因为喜欢和支持的饲养员不同,对立情绪严重。比如,今天“福宝”胃口好,多吃了两斤竹子,会被过度解读为某个饲养员“有爱”,适合养“福宝”;“福宝”发情或假孕了没胃口,恰好是另外一个饲养员在管理,另外一个饲养员就被解读成虐待“福宝”的凶手。实际上,旅外大熊猫回国后,无论是环境、场馆、食物、饲养员等都有较大变化,体重有轻微浮动、饲养员性格和表达能力存在差异,这些都是正常情况。
二是部分粉丝过度关心喜爱的大熊猫,为了让机构按照其个人意见饲养管理熊猫,通过偷拍、尾随,或放大一些细节,利用信息差制造焦虑,或有组织地通过集资打榜、示威、游行等方式进行非理性表达。更有甚者,还制造大熊猫被打、被饲养员恐吓、脸颊被植入电池、被抽骨髓等谣言,在超话、直播、粉丝群教唆他人,伪造身份信访、网暴大熊猫工作者,误导真正关爱大熊猫的人群。这些行为不仅是人人痛恨的“饭圈化”,还涉嫌违法。
南方周末:有不少猫粉表达了对大熊猫们在炎热天气下“工作”的担忧,担心降温措施不够充分,应如何向粉丝进行解释与科普?
熊猫中心:今年6月以来,一些不了解熊猫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的网友,不断放大一百多公里外成都的高温天气预警,不正确测量卧龙神树坪基地温度,制造“工作人员办公室吹空调,却不肯给国宝装空调”“工作人员威胁驱赶测量温度的游客”等谣言。针对此类问题,熊猫中心于2025年6月12日起,在官微发布了成都高温预警下神树坪基地气温实况,回应了公众对神树坪基地办公室出风口的疑问,转发了汶川文旅部门关于当地气温的介绍文章,对谣言进行了澄清,并公布了神树坪基地办公室空调是用于监控设备散热的真相。同时,针对粉丝所谓实测出来的神树坪温度,我们公布了部分实时记录的大熊猫内圈的温度情况。
为了让粉丝放心,我们还通过公开平台告知,如果出现高温天气,将通过提供冰块、增加湿度、对流通风等措施进行降温,大熊猫也可自由进出内外舍,选择令自己舒适的地方。如果未来卧龙神树坪基地出现危及大熊猫生存安全的极端天气,熊猫中心也会及时采取措施,保障大熊猫的安全。
南方周末:能否给猫粉们提供更清晰的指南——怎样监督熊猫健康,不算“饭圈化”?
熊猫中心:大熊猫是野生动物,真正爱护大熊猫应该尊重大熊猫作为野生动物的天性,尊重大熊猫机构正常的饲养管理流程和标准,通过合法途径理性反映问题,而不是制造谣言、炮制话题、炒作热度,通过舆论绑架保护机构按照其个人私欲开展大熊猫保护工作。关于大熊猫保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但大熊猫保护是一门科学,不可能按照某个人的一时情绪上头而朝令夕改。我们欢迎大熊猫粉丝及时向我们反映大熊猫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或提出建设性意见,我们也会通过内部研判酌情采纳部分建议。大家可以通过正规渠道进行反馈,比如微博私信、24小时应急电话、现场交流活动以及我们即将开通的云服务平台。我们也倡导所有大熊猫粉丝尊重科学、尊重专业,拒绝拉踩、互撕和网暴,用善意与建设性意见参与交流,以理性代替戾气,以尊重化解对立,以行动支持保护。
2
员工担心被网暴,不愿公开露面
南方周末:我们了解到,熊猫中心有不少工作人员都遭遇过网络暴力。
熊猫中心:近年来,熊猫中心十余名工作人员和他们的家人,遭受了网络暴力。有的长期失眠、有的患上了焦虑症或抑郁症。因为长期的网暴和谣言,导致部分科研工作迟滞。工作中大家也畏首畏尾,部分工作人员担忧被网暴或牵连同事,搁置创新方案,选择按部就班完成基础工作,只求“不出错”。部分工作人员因顾虑被“人肉”,非常抗拒公开露面,放弃或拒绝分享大熊猫的相关知识或我国大熊猫保护成效。
南方周末:工作人员遭遇人肉搜索、虚假指控时,最让他们感到无力的是什么?
熊猫中心:一位大熊猫饲养员说,看到网上针对自己的谣言和网暴,非常委屈和困惑。明明是正常的饲养管理,却被片面解读成几十甚至上百个版本的谣言。很多人信以为真,甚至一起口诛笔伐。作为饲养员,有时都不知道该怎么饲养大熊猫了。不管怎么做,在一部分人看来都是不对的。
受网络信息误导,有些粉丝认为大熊猫要有吃不完的辅食、大量精致的丰容以及过度的交流和干涉,这才是对大熊猫好。但大熊猫是野生动物,不是宠物,我们只有尊重大熊猫的天性,按照它的特性来饲养,才是真正对大熊猫好。
南方周末:熊猫中心选择此刻发声,是否与同事们承受的压力有关?
熊猫中心:此前熊猫中心多次通过官方平台对网暴行为进行谴责,也倡导公众共同抵制网暴,还联合公检法等部门对网暴和谣言进行打击。6月26日,引导受众网暴大熊猫工作者的网络主播“大辽皇后”受到法律制裁,该案件的通报起到了一定的警示作用。但部分网暴实施者并未停手,近期我中心还新增了两名受害者。熊猫中心通过官微发出倡议和声明,一方面是呼吁公众理性关爱大熊猫,另一方面也表明我们坚决抵制以“爱”为名的违法行为,提醒和警告网暴者必将付出代价。
3
“饭圈”误导青少年
南方周末:目前面临的“饭圈化”困扰,会给大熊猫的保护工作带来哪些影响?
熊猫中心:最大的影响是干扰了大熊猫保护科研工作正常秩序,阻碍大熊猫保护工作水平提升。有些主播根据个人臆测制造谣言。比如有大的车辆到基地,他们就会制造熊猫要被偷运走,要被送到国外做实验的谣言。有些主播为了博取流量,以高频次、近距离方式尾随甚至刻意赶超大熊猫运输车,或围堵在各基地出入口进行直播;更有极端者以哭诉等方式强行逼停大熊猫运输车,还有些激进人士叫嚣着要把熊猫放到野外去、要在运输车必经路线撒钉子、给大熊猫投毒等。
我们无法预判这些极端言论是否会被付诸行动,但为了保障大熊猫的安全,不得不加强防范。比如联动相关部门加强运输全程戒备、排查隐患,联动公安部门长期驻守等;甚至不得不加班深夜转运大熊猫,部分大熊猫因此错过最佳繁育期。而这些保障大熊猫的行为,却被趁机贴上了“不重视大熊猫排面”“偷运、贩卖大熊猫”等标签,持续恶意炒作和恶意投诉,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挤占和浪费国家资源,让人民的感情和国家的事业为“饭圈化”埋单,对大熊猫保护和国家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
南方周末:熊猫中心特别提到“饭圈”对青少年的误导。是否发现有学生因盲目跟风参与攻击?
熊猫中心:自2023年至今,我们发现较多激进粉丝带着自家孩子,参与非理性的维权或应援活动,向青少年儿童灌输“旅外大熊猫被虐待”“大熊猫活体实验”“大熊猫合作是卖国”等谣言和错误信息。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部分幼儿园园长、中小学教师甚至大学老师,通过网络、线下等途径参与传播关于大熊猫的片面信息或不实信息。比如利用校园、教室等场景,让青少年儿童唱跳大熊猫被虐待的歌曲和舞蹈,录制视频并投放到网络平台上传播。其中,幼儿园的孩子们被利用的最多。
这些视频利用儿童及青少年学生的“纯真”形象,掩盖谣言或错误的知识进行传播,在公众放松警惕、情感被带动的情况下强化舆论施压效果,影响极其恶劣。这些情况不但否定了我国大熊猫保护科研成就,践踏了几代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奋斗心血,还严重违背了我国的教育宗旨,严重污染和毒害了青少年儿童的心灵,误导和干扰青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认知观。若不加以治理,贻害无穷。
![]()
2012年,大熊猫“福虎”在奥地利美泉宫动物园度过两岁生日。采访对象供图。
4
未开展过任何有损大熊猫健康的实验
南方周末:我们目前与多个国家开展大熊猫国际合作研究,网上有人说合作研究是做残忍的科学实验,作为大熊猫提供单位,如何保障旅外大熊猫的健康与安全?
熊猫中心:首先,这种说法和认识是错误的。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大熊猫国际合作工作,不断总结大熊猫国际合作中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与时俱进地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为旅外大熊猫的健康和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熊猫中心在大熊猫国际合作项目中,承担协助大熊猫国际合作交流、技术指导的职责。按照大熊猫国际交流合作相关管理规定,熊猫中心对国际合作单位进行多重监管。
一是在合作之前,对合作单位的能力和条件提出明确要求。合作单位必须具备承担大熊猫场馆建设、饲养管理、食物保障、人员配备、疾病防控、科普教育展示等方面工作的能力。派专家赴实地评估并指导,只有满足相关要求的合作单位,才会与之开展大熊猫合作。开展合作前也会对外方技术团队进行专业培训,指导制定相关饲养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
二是强化事中监管。大熊猫到达合作单位后,熊猫中心会通过月报表、年报表、年度健康体检报告等,了解大熊猫的精神、食欲、活动、粪便、体重等情况。每年对合作单位开展大熊猫实地检查评估,检查评估大熊猫健康状况和安全状况,若有问题及时反馈并要求整改。
三是如果日常发现有健康异常的情况,立即成立专家组密切跟进,通过远程指导、派驻专家现场协助等方式保障大熊猫健康。
必须强调的是,在大熊猫国际合作研究中,从未进行过所谓活体“抽骨髓”“抽脑髓”等实验,也未开展过任何有损大熊猫健康的实验。国内外开展大熊猫相关科研工作都始终严格遵循“非损伤性研究”原则,在保护和不影响大熊猫健康的前提下开展。基于上述原则,通常研究样品或数据仅来自粪便、尿液、毛发、影像资料、行为观察数据等,通过行为训练后可在非麻醉状态下采集少量血样、乳汁,上述样品和数据用于大熊猫疾病与健康监测、繁育等相关保护研究。根据大熊猫国际合作协议约定,除日常健康监测外,未经中方书面同意,外方不得就协议内的大熊猫个体开展协议规定以外的其他活动,更不得采集大熊猫的生物样本。哪怕需要麻醉治疗,也需征得中方同意。
旅外大熊猫是促进中外友好交流的窗口,是中国与各国人民友好情谊的使者。它们不会也不可能被虐待,我们也再一次倡导公众理性关爱大熊猫。
来源 | 南方周末 作者:唐珠安冬
提供环境新闻线索
![]()
![]()
环境新闻线索征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