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河南多地的驴肉汤馆改推出马肉产品,有的索性把店名改成马肉汤馆,只因驴肉价格太贵了!
驴的数量太少了,没法满足需求,故价格上涨。
“卸磨杀驴”、生养周期长等让驴越来越少。
面对需求端的缺口,该如何破?
01
前不久,有关“牛马很多,驴不够用了”的消息冲上热搜。
这说的是牲畜界的事实,但以“牛马”自称的打工人破防了。
“我们还没驴值钱?就因为不够倔?”
言归正传,咱们国家的驴,是真不够用了。
驴的存栏量从1990年的约1100万头降到去年的约129万头。
曾经的农业生产中,能拉犁、驮粮食、会磨磨的驴绝对是重要的生产资料。
甚至在1955年审议通过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家明确提出,计划5年间把驴的存栏数增加200万头。
这可是上升到国家战略里的。
后来,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当第一台拖拉机冒着浓烟轰隆隆开进田间地头时,驴的好日子宣告结束了。
拖拉机、三轮车、磨面机把驴的价值碾压得渣都不剩。
留它何用?
肉身之驴就被逐渐忽视,养殖户精准地完成了“卸磨杀驴”。
更重要的是,因为驴的生长繁育时间长,要把一头小驴驹养大成驴,要2—3年;而母驴妊娠期要整整1年,繁殖率很低,甚至3年2胎。
对养殖户而言,既然不需要驴干活了,谁还愿意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养?
资金长期被占用,万一中途有个闪失,几年的心血全完。
一句话,不值当的!
还不如养其他好饲养、出栏时间短、变现更快的牲畜。
我觉得吧,驴的数量骤降,类比到职场,就属于新技术引发的“结构性失业”。
02
和供给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需求端的红火。
“天上龙肉,地下驴肉”,虽然我没觉得驴肉有多好吃,但这句话能流传至今,足以说明驴肉在餐饮界有庞大的消费群体。
对吃货而言,驴肉作为火烧的灵魂伴侣,绝对是这道美食里不可或缺的“主角”。
随着驴越来越少,驴肉的价格扶摇直上。
据悉,目前生驴肉已经贵过牛羊肉。
除了“吃”,还有“补”。
阿胶,以驴皮为核心原料,对驴的需求根本停不下来。
要说一个驴肉汤馆还可以改成马肉汤馆,但生产阿胶的企业可不是说改就能改的。
难怪,某阿胶生产企业次次涨价都在强调“原料成本上涨”。
有意思的是,这么高的价格,这么大的供给空缺,却没给养殖户太多补栏的动力。
或许,大家都担心一窝蜂地补栏,如果市场集中出现供大于求,那好几年的投入就打水漂了。
眼下的年景,落袋为安是最重要的。
所以,养殖户可能不想赌,也赌不起。
03
照这么发展下去,驴会不会再过不久就成为国家保护动物了?
玩笑而已。
但缺驴,绝不仅仅是关于动物的危机,它更像一个病症,其症候直指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深层困境。
至今,缺驴的故事还在继续。
要找出路。
国内不够,海外来凑。
非洲有全球三分之二的驴资源,起初,咱们会从非洲国家进口驴皮。
但在非洲,驴还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大量出口导致驴数量急剧减少,严重影响到当地人民生活。
去年,非洲各国元首和政府宣布,未来15年内全面禁止驴皮出口。
无奈之下,咱们国家部分企业开始从巴基斯坦等地进口驴皮。
但谁也无法保证不会遇到下一个禁令。
近几年,国内开始重视养驴产业的发展。
部分省市出台了相关政策,给予养殖户资金补贴等。
企业端,也在积极研发新的滋补品,分散对驴皮的严重依赖。
行业内,一直在积极开发驴奶、孕驴血等产品的附加值,以提升单头驴的综合效益,让养殖户更有信心。
以上这些努力,都在为“被优化”的驴,探寻一条可持续的出路,寻找其现代产业中的新角色。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