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出现了不少“放弃考研”“研究生退学”的情况,曾经挤破头想上岸的学霸们,怎么突然集体反水了?
看一组数据:教育部最新统计显示,2025年中国考研人数暴跌50万,同比下降11%,创下20年来最大跌幅,加上2024年减少的36万,短短两年间,86万考生从考研大军里消失。
![]()
曾经被家长和学生奉为阶层跃迁利器,高薪通行证的研究生学历,怎么突然不香了,是学历贬值太快,还是我们对读研的期待太高,今天咱们就从求职成本教育三个维度,把这事说透。
去年年底,一位211高校的人在网上发视频,他从秋招开始投了1200多份简历,到春招结束只收到3个面试邀请,最后还都黄了。
![]()
但同专业的本科生学弟,不仅拿到了两家互联网公司的offer,起薪比他期望的还高2000块,这不是个例,数据能说明一切。
2023年研究生offer获得率还有56%,意味着10个研究生里有5个能找到工作,听着不算差,可到了2024年,这个数字直接跌到44%,首次低于本科生和大专生。
![]()
尤其双非院校的研究生,有招聘平台做过统计,2024年双非研究生offer获得率,比双非本科生低了整整10%,也就是说,花三年时间读研,最后找工作还不如没读研的学弟学妹利索。
为什么会这样,一位互联网公司的 HR说,现在企业招人很现实:要么花高薪抢清北复交、哈佛耶鲁的顶尖人才,做核心技术研发。
![]()
要么用低工资招本科生、大专生,做基础执行工作,双非研究生既达不到顶尖人才的标准,又不愿意接受基础岗位的薪资,卡在中间不上不下。
更有意思的是,现在不少岗位反而更倾向招本科生,比如某连锁餐饮的区域运营岗,HR表示他们发现本科生学习能力不差,还更愿意从基层干起,稳定性比研究生高。
![]()
反观有些研究生,觉得自己读了三年书,就该坐办公室,对跑门店、做调研的工作很抵触,反而难管理,这就导致,一些研究生空有文凭,却没拿到职场的入场券。
考研人数连跌两年,除了就业难还有个重要原因:读研成本越来越高,回报却越来越低,先看学费,中国的硕士分学硕和专硕,学硕学费大多每年8000到12000元,还在普通家庭承受范围内。
![]()
可专硕学费就不一样了,热门专业比如金融、计算机,很多学校每年学费能到5万、8万,甚至有顶尖院校的MBA专硕,学费三年下来超过30万。
除了金钱成本,时间成本也不能忽视,现在很多学生为了考研,会选择二战,三战,有的甚至备考四五年,同龄的朋友已经在公司做到了主管,有了存款和人脉。
![]()
他们却要从零开始找工作,还得面对年龄焦虑,有些企业招聘时会隐性限制30岁以下,对刚毕业的大龄研究生并不友好。
再看考研人数的变化曲线:2023年之前,考研人数连续15年上涨,2023年达到峰值后,2024年跌了36万,2025年又跌了50万。
![]()
这背后,其实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性计算:读研到底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如果只是为了逃避就业,或者跟风考研,那最后的结果可能比不读研还惨。
就业难、成本高,只是研究生学历降温的表面原因,更深层的问题,出在研究生教育本身,现在中文互联网上,很多研究生把自己的导师叫老板,这个称呼听起来有点调侃,实则暴露了师生关系的扭曲,在一些高校,导师更像包工头,学生则是打工仔。
![]()
更无奈的是关系户现象,有些导师会优先招收领导、老板家的孩子,这些学生即使成绩一般,也能轻松拿到奖学金、顺利毕业。
而普通家庭的学生,不仅要承担更多的科研任务,还可能面临论文署名被抢的情况,有学生反映,自己写的论文,第一作者却成了导师的亲戚,理由是帮你指导了思路。
![]()
这种不公平的环境,让很多普通学生对读研失去了信心,除此之外还有课程设置的问题,现在不少高校的研究生课程,还是十几年前的老内容,跟市场需求严重脱节。
比如某高校的市场营销专硕,课程里还在讲传统媒体广告投放,却很少涉及直播电商、私域运营这些当下热门的领域。
![]()
学生毕业时,简历上写的还是熟练使用Excel,参与过市场调研,根本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有企业HR调侃,现在的某些研究生,读了三年书,相当于读了个大号本科,能力没提升多少,架子倒是大了不少。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会问:难道研究生学历彻底没用了,其实不是,而是水文凭的时代过去了,市场永远奉行物以稀为贵的原则,当研究生数量越来越多,含金量自然会分化。
![]()
顶级名校、热门专业的研究生,依然是企业争抢的香饽饽,比如清华、北大的计算机硕士,毕业就能拿到大厂的SP offer(特殊人才offer),年薪能到40万以上。
还有医学法学这些需要高学历支撑的专业,研究生学历依然是进入行业的敲门砖,想进三甲医院当医生至少得是硕士,想考一线城市的法院检察院,研究生学历能筛选掉一半以上的竞争对手。
![]()
真正没用的,是那些为了读研而读研的人:比如本科专业不好,想通过跨考冷门专业混个文凭,或者觉得多读几年书就能涨工资,却不考虑专业是否对口、自己是否有能力。
所以,到底要不要读研,关键看这三点:你的职业规划是否需要研究生学历,比如医生、律师、高校老师,这些职业必须读研究生。
![]()
还有你选择的学校和专业是否有竞争力,双非院校的冷门专业读研的性价比可能很低,最后你是否有明确的目标,而不是盲目跟风,如果只是为了逃避就业,那读研可能会让你更焦虑。
考研热退潮不是坏事,反而说明大家开始理性看待学历,曾经,我们把研究生学历当成万能金钥匙,以为考上就能改变命运。
![]()
现在,我们终于明白,学历只是一块敲门砖,真正能让你立足的,是你的能力、视野和心态,如果你正在纠结要不要考研,不妨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我读研究生是为了什么,这个专业未来的就业方向是什么,以我的能力,能不能考上有竞争力的学校,想清楚这些问题,比盲目备考更重要。
最后想说的是,无论是读研还是工作,没有绝对的好
![]()
选择和坏选择,只有适合自己的选择,与其跟风追逐热门,不如沉下心来提升自己。
毕竟,真正有价值的,从来不是那张文凭,而是你在追求文凭的过程中,学到的知识、积累的经验,以及成为的更好的自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