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将中将这些称呼,翻书一看就明白,陈诚、周至柔这些人,往台上一站,军衔亮着很明显,吴石只是个中将,国防部参谋次长,这个位置说得好听挺大,其实也就是个参谋,听着不算顶,规矩却不是看这些,见了吴石,陈诚、周至柔得喊学长,这不是表面功夫,也不是谦虚,是要喊,错了会被说不懂行。
保定出身这事,圈里都知道,吴石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三期炮兵科的,白崇禧、张治中这帮人都是同一期,名字摆出来,个个能叫得上号,这些人后来国民党军里都混到大头衔,陈诚是黄埔一期,周至柔是日本士官学校,出身不一样,不归保定那路,民国军政圈子里,谁哪期哪校,见面先问,听你说出个学校年份,心里就有数,能不能合作,能不能提拔,要不要敬称,都看这个。
保定前三期,圈子最讲究,那是源头地位,北洋末、国民政府初期正规军官的老本营,军龄、战场、门徒,保定老资格,吃得开,哪怕后来你升官了,遇到学长还是得让着,规矩摆着,不是嘴上说说。
保定系不显山露水,根扎得深,学校才办了十一年,出来的将官三百多个,国民党军队高层一半打底,和黄埔分庭抗礼,黄埔名气大,宣传铺天盖地,保定稳扎稳打,撑起军官底子,战区司令、兵团司令、军长、师长,名单一翻,十有八九保定出来,白崇禧、顾祝同、薛岳、张治中、卫立煌、汤恩伯,这些人背后全是保定,圈子里碰面,问的不是官大官小,“你哪期”,一问便知,学长学弟排好,谁都不乱说话。
江湖规矩,比军衔硬。
吴石,不只是学长,能耐是公认的,保定炮兵科,日本陆军大学、炮兵学校,外语过硬,懂情报,懂战略,诗写得漂亮,“十二能人”的名头,大家都服气,长沙会战、研究日军战法,都是实打实的本事,到1949年做国防部参谋次长,虽说文职,作战计划、战略研究、地图、情报、兵力部署都要他过一手,蒋介石自己都重用,称他是“将军中的儒将”,保定系底子在,圈子里没人敢怠慢。
陈诚、周至柔再怎么有背景,蒋的心腹、台湾省主席、参谋总长,这些头衔再响,不归保定那路,吴石是正统保定出身,资历压他们一头,蒋介石心里也明白,黄埔一系不能独大,平衡派系,还得抬保定系,吴石这种人正合适,是用来制衡的,陈诚、周至柔喊学长,是表尊重也表态度,谁都懂这学长不是随口喊,是祖宗规矩,谁都不敢坏。
他们对吴石那股礼敬劲儿,不是对个人,全是在敬那套系统,民国军政文化,称呼就是江湖,杜聿明是黄埔一期,见了保定的卫立煌,叫俊公,蒋介石发电报,喜欢喊“吾弟”“吾兄”,李仙洲收到电报“仙洲吾弟”,像家人,实际是套路,什么时候叫主任,什么时候叫老哥,什么时候起身敬礼,什么时候能开玩笑,全是细节,弄错了掉面子,甚至丢位置。
吴石倒下,学长两个字成了回声,1950年6月,台北马场町处决,被指是共谍,枪决时没留遗言,眼神望向大陆,那会陈诚、周至柔想保他,保不住,一顶共谍的帽子,命就没了,几十年后真相慢慢浮出水面,渡江战役的线人,解放军拿的长江水文图是他的功劳,还掩护了朱枫,学长的称呼,早已不是嘴上的尊重,里面藏着一个体系的记忆,一份历史的份量,还有一份正义。
军衔,穿在身上给人看的,辈分,早写在心里,学长,这俩字,远比官阶重,真正懂行的人,心里门儿清。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