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一听到 “撤退” 俩字,就自动脑补出怂包画面?比如职场上遇到烂项目,明明知道再扛下去只会浪费时间,却硬着头皮说 “再坚持下,总会好的”;投资时买的股票一路下跌,心里明明发慌,却嘴硬 “长线投资,不怕套牢”;甚至谈恋爱,对方明显不上心,你还自我安慰 “再磨合磨合,他会改的”。
我以前也这么想,觉得 “撤退” 就是认输,是没本事的表现。
直到前几年看芒格的股东大会实录,老爷子说的一句话把我敲醒了:“我这辈子犯过的最大错误,不是没抓住多少机会,而是在几个烂机会里耗太久,要是当时能早点撤退,省下的时间能赚三倍的钱。”
那时候我还没太懂,直到亲眼见证我表哥的 “撤退奇迹”。
表哥之前在一家教培公司做运营,政策下来后,公司开始裁员、降薪,还逼着员工卖高价课程冲业绩。
同事们要么骂骂咧咧硬扛,要么偷偷投简历却不敢马上走,怕 “裸辞没保障”。
表哥却不一样,发现公司现金流出问题的第一周,就递了辞职报告,然后用攒的钱报了个数据分析班。
三个月后,教培行业大面积倒闭,他那些硬扛的同事要么失业在家,要么转行做销售从头来,而表哥已经凭着数据分析技能,拿到了互联网公司的 offer,薪资比以前还高 20%。
这时候我才明白,芒格说的 “撤退越快价值越高”,根本不是让我们当逃兵,而是教我们把 “撤退” 变成一种高价值决策,毕竟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浪费时间在错误的事情上,才是最亏本的买卖。
今天咱就掰开揉碎了说,为什么 “快速撤退” 反而能让你更值钱,每一条都能颠覆你对 “撤退” 的认知。
![]()
一、撤退不是认输,是精准止损的 “价值校准仪”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买了一件不合身的衣服,明明穿一次就勒得难受,却因为 “花了钱”,硬着头皮穿了好几次,最后还是压箱底。
看一部烂电影,开头十分钟就觉得无聊,却因为 “买了票”,熬到散场,结果浪费了两小时还憋一肚子气。
做一个项目,开头就发现方向错了,却因为 “已经投入了时间”,硬扛着做下去,最后项目黄了,还耽误了其他工作。
这就是心理学上说的 “沉没成本谬误”,我们总舍不得已经投入的东西,哪怕知道继续下去只会亏更多。
但在芒格眼里,这就是 “跟自己的钱和时间过不去”,他在投资里有个规矩:只要发现标的不符合自己的 “能力圈”,或者基本面出了问题,不管已经亏了多少,立刻止损撤退。
比如早年他和巴菲特投资一家百货公司,发现公司管理层开始瞎决策,哪怕当时已经投了几百万,他们还是果断退出,后来那家公司果然倒闭了,他们没亏更多。
我之前有个同事小杨,就犯了 “不撤退” 的错,她在公司做市场,接手了一个 “高端护肤品推广” 项目,一开始就发现目标客户不对,公司产品定价亲民,却要推给高端人群,投了两万广告费,只卖出去三瓶。
领导让她 “再想想办法,别轻易放弃”,她就硬扛着,又花了一个月做活动策划,再投了三万,结果还是没效果。
最后项目被叫停,她不仅被扣了绩效,还因为这段时间没做其他有价值的工作,年底评优也没份。
后来她跟我说:“当时要是早点跟领导说‘这个方向不对,得撤退’,也不至于浪费这么多时间和钱,还影响自己的业绩。”
你看,快速撤退根本不是认输,而是帮你 “校准价值”,把时间、精力、金钱这些宝贵的资源,从 “没价值的事” 里抽出来,投入到 “有价值的事” 里。
就像你手里拿着一个漏了的水桶,硬扛着去打水,只会越打越少;不如赶紧把漏桶丢了,换个好桶,才能打更多水。
那些觉得 “撤退是认输” 的人,其实是把 “硬扛” 和 “坚持” 搞混了,坚持是对 “正确的事” 不放弃,硬扛是对 “错误的事” 不放手,这俩根本不是一回事。
![]()
芒格还说过:“如果一件事不值得做,就不值得做好。”
意思就是,要是你一开始就发现这件事没价值,哪怕你做得再好,也没用,不如早点撤退,就像你种了一棵死苗,再怎么浇水施肥,它也长不成大树,不如赶紧拔掉,重新种一棵好苗。
所以下次再遇到 “明知不对还硬扛” 的情况,别犹豫,赶紧撤退,你撤退得越快,浪费的资源就越少,你的价值就越不会被消耗。
二、快速撤退需要 “反人性” 判断力,反而暴露高阶能力
很多人觉得 “撤退很容易,坚持才难”,其实恰恰相反,快速撤退比坚持难多了,因为它需要你 “反人性”:反 “沉没成本谬误”,反 “怕被人说怂” 的面子心理,反 “再等等说不定会好” 的侥幸心理。
而这种 “反人性” 的判断力,恰恰是高阶能力的证明,也是让你更值钱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