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家训扬新风之139 ▏大树乡晚公庙钟村:元代进士的牡丹之歌
![]()
钟氏家训:伦次既整,训诲斯明。善不待教者,上学之人也;过不知改者,下等之人也。可不泽之以诗书,使发言制行皆归于正;纳之于车轨,使手舞足蹈弗近于邪乎。能如是斯,无愧于祖,而有贻于后矣。
一
![]()
祖祠兼村民文化活动中心
都昌县大树乡罗岭村委会晚公庙钟村与郑村之间,原有晚公庙。
晚公庙之得名,缘于明朝。
钟家有位渔翁从大沔池捕鱼回来,在泊岸时拾捡到两尊木质菩萨像,一黑一白。
渔翁虔诚地将菩萨供奉于村旁,置庙宇享香火。
因结缘时正是暮色四合的傍晚,故名之“晚公”,村名后来也被唤作“晚公庙钟村。
钟村老一辈人说,1950年代村上要是哪位妇人难产,只要将晚公菩萨请到家中祷祝,即可逢凶化吉。
正月初一,周边村庄将晚公菩萨接至祖祠接受膜拜,祈福多多。
晚公庙倒圮于“文革”期间,遗迹今已不存。
附近村民在原址新建有小型土地庙。
![]()
村牌
都昌钟姓除了晚公庙村,还有:
春桥乡钟舍村,左里镇杨梅塘钟村、甘思港钟村,大港镇钟家山村,大树乡小南门钟村,苏山乡钟家山村。
六个村庄共计1600余人。
都昌钟姓承袭颍川世家。
北宋年间,春桥钟舍村由安徽合肥迁入。
南宋年间,其他五个钟姓村庄由饶州(今鄱阳县)迁入。
2007年都昌钟姓六个村庄已融合成一家,编修了穿宗谱。
晚公庙这一支五个村庄,奉钟肖五(约生于1180年)为始祖。
南宋时,钟肖五因兵营差使,落籍都昌县城近东大门来苏坊。
传至元代,其后裔出了进士钟国光。
钟国光生五子:成一、成二、成三、成四、成五。
成四之孙钟友谅,约生于1435年。
明成化年间,由县城来苏坊迁一都汇泽乡晚公庙旁,即今晚公庙钟村。
![]()
池塘
二
元代进士钟国光不只是都昌钟姓引以为傲的祖先,也是都昌历史文化名人。
且让我们从历史深处探微,对钟国光生平来一番考究。
![]()
宗谱上的刑部尚书钟国光像
钟国光年少时求学于都昌矶山王石梁创办的矶山书舍。
王石梁乃都昌大儒,与创办云住学院的陈澔亦师亦友。
参阅都昌陈姓史料:危素撰理学大家陈澔墓志铭
康熙版《都昌县志》“人物”卷收录元代进士仅钟国光一人:
钟国光,鄠县主簿,延祐二年乙卯张起岩榜。
延祐二年为元仁宗1315年。
主簿在县令、县丞之下,相当于今县政府办公室主任。
![]()
村民在研读家训
《钟氏宗谱》记载钟国光官至刑部尚书。
五十七世国光,字少宾,号石田。
公于大元仁宗延祐二年乙卯春三月赐进士,都护沓儿、张起岩等五十六人及第。
公年二十有八,时登五十三名进士。
初任陕西西安府鄠县主簿,遂授云南御史。
张起岩一本寻迁大理寺正,因奉便民二十四事,超兵部侍郎,随擢刑部尚书。
元朝延祐二年首次开科取士,存立97年间,共举行十六次会试。
分右榜、左榜,右榜为蒙古人、色目人,左榜为汉人、南人。
钟国光这科左榜状元张起岩,右榜状元蒙古人都护沓儿。
是年左榜40名,右榜16名,钟国光位列第53位。
晚公庙钟村新修祖祠的“颍川世家”之上,还嵌有“御师第”三字。
想必钟国光曾做过皇帝老师。
钟氏宗谱载钟国光为钟安二独子,
钟安二“以子贵朝赠银青荣禄大夫”。
![]()
宗谱里的钟国光载录
三
让钟国光名垂志书的,不只是刑部尚书的显赫和荣耀。
还有钟氏牡丹的娇媚和富贵。
![]()
古宅
康熙版《都昌县志》“杂记”卷“古迹”栏有“钟氏牡丹”条:
在治东一百八十步。
元延祐二年进士钟国光遗种,有古居存焉,内有石台古迹。
自元明至今,子孙相传数百余年。
每逢三月花开,邑中绅衿过客与进士各称觞赏之,俱有题咏。
又传都邑为晋石崇湖庄,是花乃其遗种,后为钟宧所得。
每岁花开,钟氏以花色荣瘁卜休戚,历历不爽。
清初当事有目为花妖者,及时颜色顿痿,真若有神在焉。
至康熙十三年,遭寇移至他宅,寻为好事者徙之江南,而名花无遗种矣。
![]()
古宅
钟氏牡丹始植者为西晋豪富石崇(249-300)。
石崇,字季伦,因曾任卫尉,亦称石卫尉,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人。
都昌石氏宗谱载有石崇世系,与都昌白水石氏可以无缝对接。
石崇曾任荆州刺史多年,《世说新语》言石崇富可敌国。
石崇来都昌的原由,据传因与晋武帝舅父王恺比富惹祸,带着爱妾绿珠从京城洛阳出走。
行至枭阝阳,即今都昌,爱此匡山蠡水,遂居焉。
石崇在此建成湖庄,有玳瑁阁、大清池、金谷园,广种牡丹。
有人考证,石崇湖庄在今县城官塘一带。
金谷园所在的菖蒲嘴在老水产公司、煤炭公司区域。
![]()
![]()
钟氏牡丹资料
钟氏宗谱对钟国光光大金谷牡丹园用了“缵绪”“垂统”二词,皆为承继世业之意。
钟国光对金谷园重构台榭,再培牡丹。
花团锦簇之际吸引来不少名士雅集,举觞相吟,以至风骚逾代。
都昌县志辑录有诸多名士吟咏石崇建园、钟氏培花之作。
比如清代都昌县令郑州玺《寻金谷园》:姚魏妆犹在,菖蒲坂更传
县令吴鸾《石卫尉湖庄》:来时椒屋迷金谷,去日貂冠满洛阳
都昌清朝进士黄有华《石卫尉湖庄》:珊瑚一树依云长,楼阁参差水槛凉
参阅都昌县清朝进士名录(19榜21人)
给事罗大纮《同县侯赏钟宅牡丹》:金谷佳人情未断,芳心应寄洛阳春
吏部郎中文德翼《钟宅牡丹》:气压春潮艳,花禁社雨寒
钟氏牡丹不只具诗性,更附神性。
花色的盛与枯,与赏花者容颜的润与谢、时运的兴与败相印证,可谓休戚与共,屡试不爽。
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
石崇遗种的钟氏牡丹,后来连同金谷园一起香销园匿。
一说损毁于戊戌之乱,1358年反元红巾军头领徐寿辉在都昌沿湖地区拉夫掠粮。
一说康熙十三年遭寇而遗迁。
四
宗谱未载钟国光殁于何年,仅载葬“治北大竹山西边”一“渴虎饮泉”地。
即今芙蓉山工业园区近郑姓村庄一山林处,数年前其后裔重修了钟国光墓茔。
关于钟国光的墓葬择地,还有故事流传下来。
元代都昌县城陡街至石家街(今县医院至老中医院接壤处)有钟家巷。
钟国光在来苏坊家中养老,去世后初葬钟家巷尽头(今东湖中学内),连续三天周边鸡不啼、狗不吠。
县令觉有异,让钟家后人在48处皆称虎山的山峦择地另葬,山权永属钟氏。
其时芙蓉山下虎山是只剥皮虎,山上怪石嶙峋,寸草不生。
钟家请来的风水大师言此地甚好,有渴虎饮泉之胜形——
穴地之下有口山塘,虎渴啜吮,且又近钟家故地。
于是落榇,诰封懿德夫人刘氏亦同葬一处。
![]()
入村口
五
晚公庙钟村入口处居县城鄱阳湖大道中端右侧,城乡一体化的钟声在村头响起。
不远处新迁的任远中学校舍拔地而起,与钟国光崇礼的那缕书香赓续相连。
![]()
村外的新建任远中学
晚公庙钟村不少人在景德镇成家立业。
钟圣保(派名金柏)、钟金袁(又名金松)两堂兄弟当年就是瓷都的学徒工。
后加入方志敏、邵式平的红10军,1930年血洒弋阳磨盘山。
时年分别为20岁、21岁。
2012年,都昌县民政部门在晚公庙村为烈士立碑纪念。
从晚公庙钟村走出了不少才俊。
钟毓宁在二汽基地湖北十堰市立德树人。
钟买喜带着部队淬火的刚毅由公务员转战商界。
钟文龙由乡镇择优步入全国政协机关。
武汉协和医院钟禹成博士在战疫一线奉献医者仁心……
钟氏后裔在新时代各行各业各展其彩,富贵牡丹的遗韵融入寻常百姓家。
![]()
![]()
娇媚牡丹
阅读更多:
都昌县宋朝进士名录(48榜137人)
都昌县明朝进士名录(14榜17人)
都昌县清朝进士名录(19榜21人)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