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5年10月3日,北京海淀区的一声巨响打破了假期平静。车评人陈震驾驶二手劳斯莱斯闪灵逆行,与对向比亚迪宋PLUS猛烈相撞,导致对方司机鼻梁骨折、后排乘客受伤,两辆车损毁严重。
4日交警通报明确其负全责,排除酒驾毒驾但存在超速嫌疑,本以为事件将以赔偿收尾,第一次反转却悄然发生。
![]()
▲图源:微博
10月5日,受害人家属以“温婉柳树学地理”账号发声,哭诉家庭困境与伤者伤情,却遭“卖惨讹钱”的网暴攻击。
次日,该账号内容突然清空,家属彻底退网。
网友纷纷猜测赔偿协议已达成——毕竟劳斯莱斯维修费用超200万,远超交强险2000元的赔付上限,私下和解似乎成了唯一合理的解释。
就在舆论渐息时,10月14日陈震的回应制造了第二次反转。他首次提及事故与辅助驾驶相关,一句“平时劳斯莱斯开得太少,对闪灵的辅助驾驶能力边界认知不够清晰”瞬间引发热议。
![]()
面对责任追问,他又强调“驾驶人无论什么情况都是第一责任人”,这种看似矛盾的表述,被解读为“既认责又甩锅”的微妙操作——既守住了法律底线,又隐晦暗示车辆系统存在认知门槛。
可以说,这场事故对陈震的打击,远不止200万赔偿款那么简单。
作为《萝卜报告》创始人,他曾以“二环十三郎”的传奇身份转型,靠“真实专业”“安全驾驶”人设圈粉无数,甚至宣称“只买交强险,因为我开车规矩”,被粉丝奉为行车典范。
但现实中的行为却不断戳破这套话术。
2024年12月,他就因驾车看手机被丰台交警罚款200元记3分,当时虽公开道歉称“很危险、是违法的”,却未真正收敛。
此次逆行事故更暴露致命漏洞:作为评测过数百款车型的专业车评人,竟连基本的路口观察义务都未履行,事故后3小时仍在更新日常微博,道歉时只提“向对方车辆道歉”,对伤者伤情避而不谈。
车评人的公信力本质是“专业信任”——消费者不仅参考其意见选车,更会受其驾驶观念引导。
当陈震将“安全规矩”挂在嘴边,实际却屡次触碰交通红线,这种知行分裂不仅消耗个人信誉,更引发行业信任危机。
值得注意的是,陈震的“辅助驾驶论”,恰好撞上了智能驾驶规范的关键节点。2025年9月,工信部发布《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为野蛮生长的技术划定边界,而这正是对陈震式争议的精准回应。
![]()
▲图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新国标直击三大痛点:要求系统具备手部及视线脱离检测功能,一旦发现驾驶员分心,将分级报警直至强制禁用30分钟;强制车企明确标注功能边界,禁止用“高阶智驾”“零接管”等话术误导消费者;车辆需配备“黑匣子”,存储2500次以上事件数据供事故追溯。
这些条款并非空穴来风——2025年武深高速、大广高速两起事故,均因驾驶员过度依赖辅助系统分心或倦睡导致侧翻。
回看陈震车祸,他强调“驾驶人第一责任”的说法虽符合法规,但结合“对系统认知不足”的表述,仍难掩甩锅嫌疑。
毕竟作为专业车评人,熟悉不同车型辅助系统的边界本应是基本素养。
最后,劳斯莱斯闪灵的残骸,确实照见的不仅是一个车评人的人设崩塌,更是整个行业的浮躁。
当大量新车搭载辅助驾驶系统,车企为销量夸大宣传,消费者为便利盲目依赖,事故风险便在技术崇拜中悄然累积。
新国标的推进传递出明确信号:技术进步永远不能替代人的责任,车企需守住宣传底线,驾驶者更需保持敬畏之心。
陈震的遭遇给所有公众人物敲响警钟:公信力的构建非一日之功,崩塌却只在一念之间。
而对普通消费者而言,这场事故更应成为清醒剂——无论车辆搭载多先进的系统,方向盘终究要握在自己手中。
在智能驾驶的浪潮里,真正的安全从来不是技术赋予的,而是源于对规则的遵守与对生命的敬畏。
参考消息:
南方都市报:《陈震称发生车祸系因对辅助驾驶认知不清晰!承认是第一责任人》
行业资讯、案例资料、运营干货,精彩不停
全文完,欢迎文末评论、点赞、分享。
各位朋友,因不可抗力,部分文章被强制性删除。为了不失联,请关注下面的备用号,有些精彩内容会发在这个号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