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乱世,说白了其实是内部斗争,所以文臣武将转换阵营并不稀奇。诸葛亮作为蜀汉的“二号人物”,其实一直是曹魏方面策反的目标,比如曹操曾送给诸葛亮鸡舍香,并写信给他;王朗、华歆也曾写过“劝降信”。
![]()
曹操送诸葛亮鸡舍香
今奉鸡舌香五斤,以表微意。——《与诸葛亮书》
《魏武帝文集》中有一封《与诸葛亮书》,是曹操写给诸葛亮的,这封信非常短,只有十一个字。意思也很容易理解,送给您鸡舍香五斤,聊以表达我对您的敬意。那么曹操给诸葛亮写这封信,送五斤鸡舍香有什么寓意吗?关键就在于搞清楚“鸡舌香”是个什么东西?
![]()
按《齐民要术》云∶鸡舌香,世以其似丁子,故一名丁子香,即今丁香是也。日华子云∶鸡治口气,至今方书为然。应邵汉官侍中,年老口臭,帝赐鸡舌香含之。原来鸡舍香就是丁香,应劭曾任汉侍中,年老口臭,皇帝赐鸡舍香给他含着。
那么曹操给诸葛亮送鸡舌香,是因为诸葛亮口臭?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由于东汉后期朝廷官员面见皇帝时口含丁香便成为一时风气。后来用口含鸡舌香来表达在朝为官、共事朝廷之意,曹操送五斤鸡舌香给诸葛亮,其实是想笼络诸葛亮共谋社稷、为己所用。
![]()
诸葛亮有没有给曹操回信我们就不知道了,曹操写这封信大概率是在赤壁之战后。因为他也曾给孙权写信,209年曹操派蒋干去劝说周瑜投降,这就是演义中“蒋干盗书”的桥段。后来曹操还给孙权写信,说赤壁之败是“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王朗、华歆写信劝降诸葛亮
据《诸葛亮集》记载,公元223年刘备托孤诸葛亮后,魏国的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尚书令陈群、太史令许芝、谒者仆射诸葛璋各自写给诸葛亮,大意就是劝说诸葛亮弃明投暗,带领蜀国投降。
亮集曰:是岁,魏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尚书令陈群、太史令许芝、谒者仆射诸葛璋各有书与亮,陈天命人事,欲使举国称藩。亮遂不报书,作正议曰……
华歆、王朗、陈群等人,在东汉末年都是天下名士,他们自认为有一定的分量,所以才舔着脸给诸葛亮写信。诸葛亮并没有给他们回复书信,而是撰写了一篇名叫《正议》的文章反驳:
![]()
“当年项羽起兵不义,虽然占据了华夏中原地区,如同帝王一般,但是最后却不免事败身亡,这成为了后世之人的永久训诫。你们这些贼人不审察借鉴前代的事情,现在如今是要走上项羽的这条道路了。
昔日光武帝中兴汉室创立基业,仅凭数千名孱弱的兵马,却在昆阳县城的郊外打败了王莽强大的四十余万军队。所谓根据正义大道来讨伐淫邪,胜败与否并不在于军马人数的多少。
曹操当年借着自己欺诈逞强的才能,带领数十万大军,前往汉中郡的阳平关来援救张郃,却使得自陷入了形势危困的境地,最后仅能够自己幸免逃脱,辱没损伤了他的精锐部队,于是便丧失了汉中郡的地盘,由此深知神圣的帝王之位是不可以狂妄非分获得的。
![]()
曹操从汉中郡退军返回还没有到达目的地,便在道途之中染病身亡。他的儿子曹丕为人纵欲放荡又骄奢淫逸,继承其父之后竟然篡汉自立。纵使你们这几个人像苏秦、张仪那样宣扬诡诈之说,用曹氏篡汉的恶行来诋毁尧舜禅让的事,到头来也只是白白浪费笔墨而已!
况且《军诫》中有言:‘有一万个人抱定为事业必死的决心,就可以横行天下而不可阻挡。’昔日轩辕皇帝统率数万兵卒,就征服四方,平定海内,况且现在我们大汉拥有几十万的大军,根据正道而去讨伐有罪的逆贼,有谁能够干扰阻止得了呢!”
![]()
其实汉末三国,虽然分处敌对阵营,但当时的士人之间互相联络就是靠的书信,曹操曾给孙权写信,诸葛亮曾给陆逊写信,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诸葛亮专门写文章驳斥华歆、王朗等人,就是为了表明自己忠心汉室的态度,他后来的北伐也确实证明他就是坚信自己文中所说的事情。
参考资料:《三国志》裴松之注、卢弼《三国志集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