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山东的大城市,多数人先想到青岛的红瓦碧海,或是济南的趵突泉涌。可很少有人知道,山东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其实是临沂——这座藏在鲁南的城市,曾是春秋时的琅琊国都城,越王勾践曾迁都于此,秦始皇东巡在此刻石,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里藏着它的文脉,如今更是把“汉墓竹简”的厚重与“沂蒙山水”的灵秀揉成了独特的风景。不用挤网红打卡点,在这里走的每一步,都能踩见历史的纹路,尝得到烟火的暖。
![]()
先懂临沂:为什么它是“被忽略的山东第一城”?
临沂的“大”,不止在数据上——面积1.72万平方公里,比2个青岛还大;人口超1100万,是山东人口第一市。更在它的“家底”里:2500多年前,这里是琅琊国的核心,《史记》里“越王勾践徙都琅琊”的记载,让它成了春秋时期的东方重镇;秦始皇五次东巡,三次到琅琊,留下的“琅琊刻石”(现存中国国家博物馆),是秦代篆书的巅峰;到了魏晋,这里更是王氏家族的故里,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魂,就扎根在这片土地。
如今的临沂,没那么多网红滤镜,却把历史藏得处处都是: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填补了兵学史上的空白;王羲之故居的洗砚池,还映着当年“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影子;连街头的路名,都带着古意——“琅琊王路”“启阳路”“书圣路”,走在路上像翻开一本活的史书。
![]()
3日漫游攻略:从汉墓竹简走到沂蒙山水
Day 1:触摸千年琅琊——在文物里读历史
上午: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看“兵书复活”
来临沂,第一站必须去银雀山汉墓。1972年,这里出土的两本兵书竹简,震惊了世界——在此之前,没人能确定《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是两本不同的书,而这堆沉睡了2000多年的竹简,直接解开了这个千年谜题。
走进博物馆,隔着玻璃看那些泛黄的竹简,上面的篆字虽有些模糊,却能想象出当年士兵捧着兵书推演战局的场景。馆里的“竹简复原”互动区很有意思,你可以试着用毛笔在仿竹简的纸上写字,感受一下古人“书写兵略”的心境。别忘了看“汉墓遗址厅”,保留着当年发掘时的墓坑,泥土里还嵌着零星的陶片,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声。
![]()
下午:王羲之故居——寻“书圣”的墨香
从汉墓博物馆打车20分钟,就到了王羲之故居。推开朱红大门,最先撞见的是“洗砚池”,池水清浅,岸边的垂柳垂到水面,据说当年王羲之练字后,就在这里洗砚台,久而久之,池水都染成了墨色。
故居里的“琅琊王氏纪念馆”一定要逛,墙上挂着王氏家族的族谱,从王羲之到王献之,再到唐代诗人王维,一脉相承的文脉让人惊叹。最妙的是“晒书台”,相传王羲之夏天常把书摊在台上晒,防止受潮,现在台上摆着几卷仿古籍的书,阳光洒下来,像穿越回了东晋的午后。如果赶上书法展,还能看到当地书法家临摹的《兰亭集序》,墨香混着桂花香,格外惬意。
![]()
晚上:兰山路夜市——尝一口临沂的烟火
傍晚去兰山路夜市,这里是临沂最接地气的地方。刚走到街口,就被“糁汤”的香气裹住——铜锅里熬得浓稠的汤,撒上香菜、胡椒、牛肉片,配一个刚出炉的“油饼”,咬一口酥皮,喝一口热汤,浑身都暖了。夜市里的“临沂炒鸡”是必吃的,老板用大铁锅爆炒,鸡肉嫩得脱骨,辣椒和花椒的香气直钻鼻腔,再配一碗“煎饼卷大葱”,裹上酱和咸菜,是最地道的临沂味道。
![]()
Day 2:走进沂蒙山水——在自然里吸氧
上午:沂蒙山银座天蒙旅游区——走“云端栈道”
临沂的山水,最出名的就是沂蒙山。从市区开车1.5小时,到银座天蒙旅游区,这里的“世界第一人行玻璃悬索桥”一定要体验——桥长505米,悬在两座山之间,走在上面,脚下是深谷,远处是连绵的青山,风一吹桥微微晃,既刺激又过瘾。
不想走玻璃桥的话,可以坐索道上山,到“望海楼”观景台。站在台上往下看,云海漫过山谷,梯田像绿色的绸带,偶尔能看见山脚下的村落,炊烟袅袅,像一幅水墨画。如果体力好,沿着“木栈道”往下走,路边全是野生的栗子树和山楂树,9-10月来,还能摘几颗野山楂,酸得眯眼睛。
![]()
![]()
下午:竹泉村——躲进“江北小江南”
从沂蒙山下来,开车40分钟到竹泉村。这座古村藏在山坳里,泉水从石缝里冒出来,顺着巷子流,路边的竹子长得比房子还高,连屋顶都爬着藤蔓,难怪被称为“江北小江南”。
进村先找一家“泉水茶馆”,坐在竹椅上,用泉水泡一杯当地的“沂蒙绿茶”,茶味清甜,带着竹子的清香。然后沿着“泉边步道”逛,看村民在泉水里洗菜、洗衣,小孩在溪边捉小鱼,格外悠闲。村里的“古戏台”偶尔会演柳琴戏,演员穿着花衣裳,唱着听不懂的方言,却让人觉得热闹又亲切。傍晚的时候,阳光穿过竹林,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影子,拍照特别出片。
![]()
Day 3:慢品现代临沂——在烟火里感受生活
上午:临沂商城——看“北方商贸之都”的活力
很多人不知道,临沂是“中国市场名城”,临沂商城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商品批发市场之一。不用买东西,单纯来逛一逛也很有意思——“小商品城”里,从玩具、文具到饰品,琳琅满目;“服装城”里,摊主们用临沂话吆喝,热情得让人忍不住停下脚步。
如果对商贸历史感兴趣,可以去“临沂商城展览馆”,看从“地摊市场”到“国际商贸城”的变迁,墙上的老照片里,80年代的临沂人推着小车摆摊,和现在的高楼大厦形成鲜明对比,特别有年代感。
![]()
下午:沂河滨河景区——在河边发呆
临沂有“沂河”穿城而过,滨河景区是当地人最爱的休闲地。租一辆自行车,沿着河边的绿道骑,风吹过河面,带着水汽,特别舒服。累了就坐在河边的长椅上,看大爷们钓鱼,小孩们在草地上放风筝,远处的“沂河大桥”上车来车往,既有城市的活力,又有自然的宁静。
傍晚的时候,去“凤凰广场”看日落,夕阳把河面染成金色,风筝在空中飘着,偶尔有游船划过,留下一道水痕,那一刻,会觉得临沂的“大”,不只是面积,更是这份从容不迫的生活节奏。
![]()
临沂漫游小贴士
交通
• 外地游客建议坐高铁到临沂北站,出站后打车很方便,市区内打车起步价6元,到各个景点基本10-20元就能到。
![]()
• 去沂蒙山、竹泉村等周边景点,建议在市区拼车(人均50-80元往返),或租一辆新能源汽车(每天100元左右),路况很好,导航准确。
![]()
住宿
• 推荐住在兰山区,这里是市区核心,靠近王羲之故居、兰山路夜市,吃饭逛街都方便。经济型酒店(如如家、7天)价格在150-200元/晚,性价比很高。
• 喜欢古村氛围的,可以住竹泉村的“民宿”,都是石头房改造的,晚上能听着泉水声睡觉,价格在300-500元/晚。
![]()
美食必尝
1. 糁汤:清晨的糁汤馆最香,一定要加胡椒和香菜,配油饼或煎包。
2. 临沂炒鸡:选“本地小公鸡”,用大铁锅爆炒,加青椒和土豆,越辣越香。
3. 煎饼卷大葱:一定要用临沂本地的“玉米煎饼”,裹上酱、大葱、咸菜,一口下去超满足。
4. 八宝豆豉:临沂特产,配馒头或煎饼都好吃,适合当伴手礼带回去。
![]()
![]()
临沂不是那种一眼惊艳的网红城,却像一本耐读的书——翻到第一页,是琅琊国的青铜剑;翻到中间,是王羲之的墨痕;翻到最后,是沂蒙山的风、沂河的水,还有夜市里那碗热乎的糁汤。在这里不用赶时间,不用挤人群,只用慢慢走、慢慢吃、慢慢感受,就能懂为什么它是“山东第一大城”——这份大,是历史的厚度,是山水的广度,更是生活的温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