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8月10日,距离吴石牺牲已过去整整两个月。
27岁的王正均走向刑场时,判决书上“无期徒刑”四个字被人用红笔划掉,旁边赫然写着“死刑”二字。
这支笔,握在蒋介石手中。
![]()
判决书上的三次改判
判决书送到蒋介石案头时,已经是第三稿。
特别军事法庭审判长蒋鼎文拿着卷宗犯了难。
![]()
蒋鼎文
吴石案涉案人员近两百人,核心人物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的罪名清晰,处决无疑。
麻烦出在王正均身上,这个27岁的副官,案卷里的材料薄得可怜。
国民党参谋总长周至柔的调查报告写得模棱两可:王正均为吴石收集情报,传递情报。
收集了什么?传递给谁?材料里找不到直接证据。
按照军法,判个七年徒刑已经算重了。
蒋鼎文把判决草稿递给韩德勤,两人都是保定军校出身,韩德勤还是吴石的学弟。看到吴石的名字出现在判决书上,韩德勤手都在抖。
![]()
韩德勤
他们商议后,决定给主犯判死刑,从犯酌情减刑,王正均七年。
蒋介石看完判决书,茶杯直接摔在地上。
“审判不公,为罪犯说情,殊为不法之至!”批示下来时,蒋鼎文、韩德勤、刘咏尧三人差点被革职。
他们连夜改判决,七年改成十五年,送上去。退回来,蒋介石在十五年旁边画了个叉。
三位审判官揣摩圣意,咬咬牙:无期徒刑,总该过关了。
三天后的,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四人牺牲。
![]()
王正均关在保密局监狱里,以为捡回一条命。牢房外的台北下着雨,马场町的血迹被冲刷干净。
判决书再次送到蒋介石桌上时,距离那场枪决已经过去一个多月。
这次蒋介石拿起笔,在“无期徒刑”四个字上用力划了几道,旁边写上两个字:死刑。
![]()
福州三人组的隐秘线索
王正均第一次见到聂曦,是在福州三坊七巷的宫巷。
抗战刚结束那阵子,王家付不起房租,搬到亲戚家借住。隔壁就是聂曦。
![]()
两家都是福州人,聂曦在吴石将军手下做事,穿着笔挺的军装,气派得很。
王正均当时在福州新闻检查处当文员,月薪勉强糊口。
真正改变王正均命运的人,是聂曦的堂兄聂能辉。
王正均家里穷到祖母活活饿死,父亲过世连下葬的钱都拿不出,只能把妹妹卖给人家当童养媳。
聂能辉那时已经加入新四军,偶尔回福州活动,见到这个苦孩子,动了恻隐之心。
聂能辉没能看到福州解放。南京解放前夕被捕,牺牲在雨花台。
![]()
留下的那张地下关系网,把王正均送进了南京国防部。
1946年某天,王正均突然接到通知:去南京,有职位。
家人都懵了,王家上下几代人,没一个跟军界沾边的。
堂弟王兴后来回忆,全家把沾亲带故的人都过滤了一遍,找不出任何在军界工作的关系。
福州人重乡谊。这是刻在骨子里的文化基因。
吴石在南京国防部任史政局局长时,手下一批福州籍军官:吴仲禧、聂曦、龙舜琴。
他们表面上各司其职,私下里却是另一张网。
吴仲禧后来出任国防部监察局中将首席监察官,专门负责到各地巡查部队,方便搜集军事情报。
![]()
王正均就是通过这张网,从福州新闻检查处的小文员,摇身一变成了国防部二厅中尉。
到台湾后,聂曦升任东南军政长官公署总务处交际科上校科长。
吴石身边需要贴身副官,聂曦第一个想到王正均。
三个福州人,在台北重新组成一个小圈子。
外人看来,这是同乡互相提携。真相藏在298箱军事档案里。
福州解放前,吴石专门叮嘱聂曦:那批档案要妥善安置。
![]()
聂曦和参谋王强把箱子全部转移到仓前山的福建省研究院书库。
福州解放后,这批绝密档案完好无损地交给了解放军第十兵团司令部。
那时聂曦和王正均已经在台湾。
![]()
特别通行证与最后的营救
1950年1月29日晚,蔡孝乾在住处被捕。
台湾地下党组织负责人落网的消息,像地震一样在隐蔽战线传开。
![]()
吴石知道出事了。蔡孝乾的公事包里有个记事本,上面写着“吴次长”三个字。
保密局局长毛人凤连夜召开紧急会议,目标锁定吴石。
更危险的是朱枫。这位来自上海的女交通员,已经从吴石手中取走大批军事情报。
按照原计划,她应该在二月初乘船返回大陆。
蔡孝乾一被捕,台湾所有出岛的空中和海上航线全部封锁。
![]()
朱枫困在台北女儿家里,进退不得。
吴石派聂曦去通知朱枫撤离。聂曦找到王正均:需要一张特别通行证。
这是个送命的差事。当时台湾风声鹤唳,连坐飞机都要层层审批。
特别通行证由国防部参谋次长签发,用于紧急军务。
吴石签字,王正均跑腿,送到朱枫手里。
![]()
整个过程留下完整的书面材料:申请表、审批单、签发记录。
2月4日傍晚,朱枫拿着这张通行证,登上最后一架飞往舟山群岛的军用运输机。
飞机起飞时,台北已经开始抓人。
舟山距离大陆只有一百多公里,朱枫几乎看到了希望。
2月18日,国民党特务还是在舟山把她抓回台湾。
保密局从朱枫住处搜出那张特别通行证的存根。
上面有吴石的签名,有王正均的经手记录,还有聂曦留下的名片。
![]()
所有线索串在一起,指向同一个结论:这三个福州人在合谋。
3月1日,吴石被捕。王正均和聂曦随后落网。
审讯室里,特务把那张特别通行证摊在桌上:解释一下,为什么要帮一个共党分子办通行证?
王正均不说话。聂曦也不说话。吴石更不说话。
三个人像商量好了一样,对这个问题保持沉默。
参谋总长周至柔写调查报告时犯了难。
材料里只有一张通行证,没有其他实质性证据。
按说王正均只是个办事员,按上级命令办事,顶多算失职。给七年徒刑,已经是往重了判。
![]()
周至柔
蒋介石看到那张通行证时,想的是另一回事:
如果没有这张证,朱枫走不了,吴石案就破不了,台湾地下党组织还在暗处活动。
这张证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整个情报网。
从这个角度看,王正均的作用不比任何人小。
![]()
27岁生命的最后时刻
8月10日清晨,王正均写完绝笔信,信很短,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诀别宣言,只是叮嘱家人好好活着。
这封信后来被陌生人带回福州,交到堂哥王正镐手里。
![]()
王正均绝笔信
送信人说完“为革命牺牲了”几个字,转身就走,再也没出现过。
行刑前,看守问王正均:还有什么要说的?
“我无言可诉。”
五个字说完,王正均转身走向刑场。
同一天牺牲的还有林志森,吴石的作战参谋。
马场町的土地上,六个人的血渗进去。
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在两个月前。王正均和林志森在这天。
王正均死时27岁。家里最小的弟弟还在药店当学徒,母亲守着空荡荡的房子,等不回儿子的消息。
![]()
王正均
那封绝笔信被堂哥收好,后来转给姑母王友雅保管。
六十年代又传到表弟王兴手里。
信纸发黄,字迹模糊,家人不敢拿出来,也不敢销毁。
1991年,原中共中央调查部部长罗青长接见吴石在大陆的子女时说:
我们对你父亲的事一直念念不忘,我当时是当事人之一。
这句话里藏着另一段历史。
![]()
罗青长
吴石提供的情报,对解放战争和渡江战役起了关键作用。
《长江布防图》上标明的国军番号精确到团一级建制,解放军只用两天就突破长江防线。
王正均的名字很少被提起。
聂曦至少还有张临刑前的照片流传,王正均连照片都没留下。
2011年,民政部下发通知,追认王正均为革命烈士。
同年11月,亲友到台北富德公墓领回骨灰,归葬福州。
从1950到2011,61年。
蒋介石在判决书上划掉“无期徒刑”改成“死刑”时,大概想不到这个结局。
![]()
蒋介石改签判王正均“死刑”的手谕
历史有自己的记忆方式。
那些被抹去的名字,那些被涂改的判决,最终都会浮出水面。
马场町的枪声早已远去,台北街头车水马龙,没人记得那片刑场的位置。
福州的墓地里,王正均的骨灰盒安静地躺着,旁边是家乡的泥土。
这大概就是答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