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农视网)
今天(10月16日)
我们迎来第45个世界粮食日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粮食是如何来之不易?
一粒米最快要3072个小时
经过几十道工序
才能来到我们的餐桌
![]()
而另一方面,聚沙成塔
如果每人每餐只是浪费了小小一粒米
那么
一年下来会怎样
我们来算一笔账
假如一粒米重0.02克
14亿人×3顿×365天
30660000公斤
28万人吃一年!!!
有些人可能对这样的“舌尖上的浪费”
不以为意
然而,对于我国14亿人口来说
小小的浪费累积起来
数字是惊人的
无 法 忽 视 的 粮 食 安 全
粮丰天下安
粮食,无论对于哪个国家
哪个民族都是至关重要的物质资源
它不仅是民众的命脉
亦是保障国家安全的根本性要素之一
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始终具有
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
实际上,回顾历史
发生大饥荒的案例并不少见
19世纪的爱尔兰大饥荒
20世纪30年代的乌克兰大饥荒
20世纪40年代中国河南大饥荒
印度大饥荒等
饿殍遍野、惨状频发
都是出于各种原因引发的粮食危机......
![]()
20世纪40年代中国河南大饥荒,树皮成为食物来源。图源:网络)
正因如此
在一系列粮食供求矛盾日趋尖锐的背景下
1979年第20届联合国大会决议
将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日
自1981年起施行
以期引起人们对全球粮食短缺问题的重视
敦促各国采取行动增加粮食生产
与饥饿和营养不良作斗争
《2025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
报告估算显示
2024年全球约有6.73亿人挣扎在饥饿线上
饥饿人口比例降至8.2%
延续了2023年(8.5%)和
2022年(8.7%)的稳步下降趋势
然而,全球饥饿形势喜忧参半
总体向好难掩地区困境
非洲大部分次区域与西亚地区
饥饿状况仍持续加剧
大量非洲民众无法享有健康的生活
每天只能饥肠辘辘地入睡
醒来亦不知何时能吃上一顿饱饭......
所以
全世界粮食供应依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粮食节约,人人有责
每年世界粮食日都通过不同主题的活动
增强公众对于世界饥饿问题的了解
鼓励发展中国家开展经济和技术合作
促进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
今年,系列活动以
“手拉手共倡多样美食
聚合力同创美好未来”为主题
希望通过种种举措唤起更多人
对粮食和农业的高度重视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每一份餐食
藏着耕种者的汗水、厨师的忙碌
餐盘里的每一粒米、一口菜
都是劳动的馈赠,容不得浪费
打餐按需不贪多
用餐惜食不丢弃
餐后见光便是对劳动的致敬
米粒虽小,尤见礼义廉耻
节俭事微,可助兴国安邦
小小的餐盘里
装着对美德的坚守
对资源的珍惜
节约粮食,要从点滴做起
从每一个人做起
编辑 |赵宁宁
主编 | 张 越
监审 | 杨 巍
来源 | 农视网综合联合国粮农组织微信号、央视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