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乌冲突的复杂棋局中,局势正不断演变出新的态势。近期,一系列军事动态引发全球关注,这些动态犹如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深刻影响着俄乌冲突的走向以及地区乃至全球的安全格局。
![]()
俄欧美军事动作频出,冲突升级态势明显
据相关报道,俄罗斯方面,塔斯社报道俄罗斯最高领导层已签署法案,授权在和平时期使用预备役人员执行俄罗斯境外的任务。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防委员会主席安德烈·卡尔塔波洛夫介绍,俄罗斯实际上有两个动员预备役——普通预备役和作战预备役。俄罗斯拥有200万合同预备役人员,涵盖已完成义务兵役的男性、已签订合同服役或完成军事训练的男女。这些预备役部队主要资金由俄罗斯各州、企业和民间提供,战争状态下能以志愿者身份参战,平时正常生活,每年带薪停职一个月接受军事训练。这一举措无疑打开了俄罗斯预备役出国参战的大门,为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的军事行动增添了新的力量。
与此同时,欧洲多国也在大规模推进军事化进程。德国投入1000亿欧元专项资金,订购数千辆坦克装甲车和火炮;波兰投入500亿美元采购坦克火炮与火箭炮系统;罗马尼亚投入100亿欧元用于武器采购。美国银行系统更是为欧洲订购武器弹药提供资金支持,堪称现代版本的租借法案。欧洲利用数十年贷款购买美国库存各种武器装备,美国借此获得价值数十亿美元、数百亿欧元的合同,还强化了欧盟对美国的经济依赖。不仅如此,欧洲又有7个国家愿意参加资金换美制武器计划。
![]()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美国正在考虑向基辅当局提供战斧式巡航导弹,10月17日,泽连斯基赶赴美国,与特朗普面对面讨论包括战斧式巡航导弹在内一系列武器的交付问题。美国库存有4150枚巡航导弹,有可能在第一批提供20 - 50枚战斧式巡航导弹。
这些军事动作的背后,是各方在俄乌冲突中的利益博弈。俄罗斯授权预备役出国参战,是为了增强自身在冲突中的军事力量,以应对来自乌克兰及其背后西方集团的压力。欧洲多国大规模采购武器,一方面是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支持乌克兰,对俄罗斯形成战略威慑。而美国考虑提供战斧式巡航导弹,则是进一步加大对乌克兰的支持力度,试图通过军事手段影响俄乌冲突的走向,维护其在欧洲的地缘政治利益。
![]()
弹药消耗成关键,持久战考验各方实力
在俄乌战场上,弹药消耗成为了一个关键因素。以色列与伊朗大战12天,即便有西方最强的国防工业,也几乎耗尽主要弹药,必须依靠美国大批量紧急援助。而欧洲国家在三年半时间里,到处搜罗武器弹药,源源不断送到乌克兰,但乌军却还是节节败退,无法阻挡俄军全面攻势。
以库尔斯克战役为例,俄罗斯国防部宣布,在该战役中,乌军损失了7700多件装备,具体包括412辆坦克、341辆步兵战车、314辆装甲运兵车、2297辆其他装甲车、2803辆汽车、647门自行火炮和野战炮以及64套多管火箭炮。如此巨大的装备损失,已经超过了整个英国陆军、整个法国陆军、整个意大利陆军的装备数量。从巴赫穆特战役、夏季扎波罗热大反攻、阿瓦迪夫卡战役、红军城战役一直到库皮扬斯克战役,乌克兰损失了欧洲很大部分库存和新生产武器弹药。
![]()
实际上,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武器弹药,也就够打不到2个星期的量。俄乌战争这种大规模持久战,比拼的是整个能源供应、资源保障、工业体系、供应链以及技术人员等等。俄罗斯拥有庞大的军事工业体系和丰富的资源储备,尤其是苏联时期留下的储备基地,为其在持久战中提供了一定的支撑。而西方集团虽然经济实力雄厚,但在弹药生产方面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生产周期长、原材料供应紧张等。
这场弹药消耗战,最后就看俄罗斯先把西方弹药库耗尽,还是西方先把俄罗斯的苏联储备基地耗干净。俄罗斯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军事工业基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承受弹药的消耗。而西方集团虽然可以通过紧急援助等方式补充弹药,但长期来看,其弹药生产和供应能力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对于此事件,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加关注。
注:文中插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