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刘轶琳10月15日报道:38岁,正值壮年,一位在中国工作的蒙古国男性巴特尔(化名)突遭“大脑生命线”堵塞危机——右侧大脑中动脉完全闭塞!上海冬雷脑科医院通过颅内外血管重建手术,为他化解了这场危机,更让他在异国他乡感受到了家一般的安心与温暖。
危急时刻:“黄金年龄”遭遇“大脑断流”
一个月前,巴特尔突感头晕无力。检查结果触目惊心:右侧大脑中动脉完全闭塞!
大脑中动脉,是大脑最重要的“供水总管”之一。冬雷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王威解释道:“它负责为大脑的‘核心功能区’——额叶、顶叶和大部分颞叶输送氧气和营养。这些区域掌管着我们的肢体运动、语言表达、感觉认知甚至记忆。”
“大脑中动脉闭塞最常见于中老年‘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人群,但像巴特尔这样年轻的患者比例虽然没有中老年高,但是现在也在逐渐增加。”王威主任表示,长期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压力过大、吸烟及家族史等都是重要诱因。血栓栓塞和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闭塞的两大“元凶”。该患者的大脑中动脉闭塞主要就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
大脑中动脉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溶栓治疗(超急性期)、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重建血流,避免因血管阻塞导致的组织缺血或坏死。
![]()
大脑“再灌溉”:上海专家实施颅内外血管重建术
在冬雷脑科医院,巴特尔接受了全面的检查和评估。脑血管造影清晰地显示:右侧大脑中动脉主干确实完全闭塞了。经过讨论,王威主任团队为巴特尔制定了颅内外血管重建手术方案。但棘手的是,术中发现由于长期的血管闭塞,原有的血管功能退化,进而增生了很多细小血管。“这种情况就像是一条年久失修、废弃的‘主干道’,周围布满了勉强通行的‘羊肠小道’。”王威主任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没有找到适合的可供搭桥的脑皮层血管,因此我们选择了颅内外血管重建术之一的颞肌贴敷术。”
手术中,团队小心地将患者头颞部的一块肌肉(颞肌)剥离出来。这块肌肉紧邻大脑,本身就拥有非常丰富的血液供应网络。随后,将这片带着鲜活血管网的颞肌组织,像“贴敷料”一样,精准地覆盖在大脑表面缺血缺氧最严重的区域。
这块富含颈外动脉血供的肌肉,会持续刺激其下方缺血的脑组织,诱导产生新生血管,形成新的、有效的侧支循环通路。“如同在干涸的土地上,利用邻近的丰沛水源,自然‘渗’出新的灌溉沟渠。这是一种间接的血流重建方式,安全有效。”王威主任介绍。
手术在王威主任团队精湛的操作下顺利完成。术后,巴特尔恢复良好。令人欣喜的是,他术前无力的右手功能开始逐渐改善,语言表达也清晰流畅了许多。“我能感觉到力量在回来!”巴特尔用逐渐流利的中文表达着感激。经过精心护理,他已顺利出院。出院前,巴特尔感激地说:“非常感谢!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是中国专业的医疗团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防患未然:警惕大脑“生命线”的隐形杀手
巴特尔的案例,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脑卒中(俗称“中风”)绝非老年人的“专利”,它正日益年轻化!
王威主任提醒,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慢性病者;有脑卒中或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者;长期吸烟、酗酒者;肥胖、缺乏运动、长期精神紧张压力大者;饮食习惯不健康者,是大脑血管闭塞的高危人群。
大脑保卫战,预防是关键。要严格管理“三高”,遵医嘱服药,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务必达标;彻底戒烟限酒,烟草是血管的“腐蚀剂”,酒精过量危害大;动起来,每周保证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选择白肉,用好植物油,控制盐糖摄入;40岁以上,尤其是有高危因素者,建议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TCD)或头颈CTA/MRA等检查,评估脑血管健康状况。
巴特尔现在已回到工作岗位,他需要遵医嘱在3个月后复查头部核磁共振(MRI),查看新生血管网的初步建立情况;6个月后复查脑血管造影(DSA),直观评估新生血管的成熟度和血流改善效果。这条由颞肌“孕育”出的崭新生命通道,将默默滋养他的大脑,支撑他继续为生活、为梦想奋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