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10 日,乌克兰国防部用红章文件敲定:NEMO 模块化战斗机器人正式列入前线装备表。次日消息全网扩散 —— 这不是 PPT 概念,也不是试验场样品,而是直接交付部队的实战装备。
![]()
研发 NEMO 的,是利沃夫一家名为 Tank Bureau 的小公司。一年多前它才注册,如今却成了乌克兰版 “波士顿动力”:NEMO 外形不科幻,就是个扁扁的履带盒子,远看像工地遥控推土机,内核却藏着硬实力:能驮 300 公斤物资翻山沟、过沼泽;10 分钟展开部署,续航 25 公里;支持 Starlink、WiFi、LTE 全频段通信,操作员在 1500 米外就能用手柄把弹药送进战壕。
![]()
它的核心优势是 “模块化”:想加火力就装 KT-7.62 机枪,想扫雷就挂滚刀,想增强通信就立杆子,像拼乐高一样灵活,拆改效率远超俄军笨重的 BMP 步兵战车。更关键的是,它还有个 “作战兄弟” Joy-TW—— 基于同一平台改造,加装 12.7 毫米重机枪,主打遥控打击,打完就撤。目前,Tank Bureau 已联合 David Joy 公司,向 30 个作战旅批量交付。
对俄军而言,NEMO 的列装是个棘手难题。过去三个月,普京靠 1523 架无人机 + 93 枚导弹轰炸乌军补给线,甚至在 10 月 5 日炸了苏梅州军火车后,剪视频炫耀 “掐断粮道”。但 NEMO 直接破局:火车被炸,它能钻林间小道、田埂,把炮弹像 “外卖” 一样送进散兵坑 —— 俄空天军再强,也不可能给每片树叶配导弹。
更值得关注的是 “迭代逻辑”:Tank Bureau 总经理纳扎尔・普里马克是 90 后工程师,战前做农用机器人;战争爆发后,他带 20 人在地下仓库把拖拉机底盘改成军用履带,靠种子基金 + 北约众筹推进研发。样车先送巴赫穆特实战,士兵一句 “比送命强”,就让团队 48 小时内改悬架 —— 这种 “用户反馈 + 快迭代” 模式,是莫斯科国企官僚学不会的。
反观俄军:去年吹爆的 T-14 阿玛塔坦克,上了战场只敢拍宣传片;苏 - 57 隐身战机实战时挂铁炸弹低空飞,被乌军老式 S-300 追着跑;同款马克无人车在红场亮相后,偷偷去乌克兰试验却被炸得连主板都捡不回。单论速度,乌军小公司两周产 100 台,俄军审批盖章要两个月 —— 战场节奏差距一目了然。
NEMO 的意义,不止是 “让士兵少扛 20 公斤子弹、多带两罐水”,更是对俄军的心理压制:夜里听见履带声,俄军步兵以为是夜袭,露头却只看见铁盒子的枪口 —— 这种 “看不见敌人” 的恐惧,比炮火更伤士气。
如今 Tank Bureau 已放话:年底推出喷火版、医疗版 NEMO,配件全通用,坏了 10 分钟就能换模块复活。乌克兰早已不赌 “超级武器”,而是靠无数 “廉价、可替换” 的小家伙,把俄军拖进 “打不完、防不住” 的泥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