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外交部长西科尔斯基近日将一个特殊的“展品”带到了英国议会的殿堂,一架伊朗制造的“沙赫德-136”型无人机残骸。
![]()
这并非普通的军事模型,而是在乌克兰战场上被击落的实物,它无声地诉说着远方的战火与欧洲正面临的共同安全挑战。西科尔斯基通过其个人社交平台账号公布了这一时刻,迅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次展示发生在英国议会一场名为“团结应对伊朗核威胁”的重要活动期间。
![]()
西科尔斯基在演讲中手持实物,向与会者明确指出,克里姆林宫正在大量使用此类低成本、高效率的无人机,对乌克兰的城市与关键基础设施进行持续打击,其行为不仅在于军事目的,更在于试图以恐怖手段瓦解乌克兰民众的抵抗意志。
他进一步透露,这类无人机的威胁已不仅限于乌克兰境内,曾有失控或偏离航线的无人机闯入波兰领空,这为整个欧洲的东部边境安全敲响了警钟。
西科尔斯基向在场的欧洲伙伴们发出强烈呼吁:“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虽然单架‘沙赫德’无人机或许无法飞抵伦敦,但它们组成的‘蜂群’足以对任何一个邻国的能源、交通等核心设施造成毁灭性打击。碎片化的防御无法应对体系化的攻击,唯有团结一致,整合我们的预警与防御资源,才能确保欧洲的共同安全。”这番言论直指欧洲当前防空协作体系的短板,强调了深化区域防务一体化的紧迫性。
![]()
这已是西科尔斯基在短短数月内,第二次在国际高级别场合以此种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方式进行外交示警。
就在今年二月,他同样携带一架“沙赫德-136”无人机残骸,出席了在美国举行的保守派政治行动会议,将这场围绕伊朗制无人机的辩论从欧洲延伸至了大西洋彼岸。
![]()
这种持续不断的外交努力,凸显了波兰等前线国家对于此类非对称威胁的高度担忧,并试图将这一问题牢牢固定在西方联盟的安全议程之上。
“沙赫德-136”无人机已成为现代冲突中的一个标志性武器。它由伊朗自主设计制造,本质上是一种低成本、可大量生产的巡飞弹。
其技术虽不顶尖,但凭借低廉的造价和“蜂群”战术,能够有效饱和并穿透传统防空网络,对后方目标构成巨大威胁。
它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标志着战争形态正在向更注重成本效益和非对称对抗的方向演变。
![]()
在此背景下,由波兰率先提出的在欧盟东部边境建立联合“无人机防护墙”的构想,正获得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与讨论。
![]()
这一宏大的区域防御计划,远不止是物理上的隔离设施,其核心在于整合沿线各国的雷达、侦测、电子对抗及拦截力量,形成一个一体化的、从陆地到空中的全方位监视与打击网络。
更为前瞻性的讨论甚至包括,在法律与操作流程允许的情况下,探索让波兰等乌克兰邻国具备协助拦截进入乌克兰领空威胁的可能性,从而将防御前沿向外延伸。
西科尔斯基个人对此倡议表达了明确的支持。他认为,面对无人机技术扩散这一超越单一国界的共同挑战,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
从在黑海护航商船,到在东欧构建防空联盟,欧洲正被迫适应一个更具对抗性的安全环境。而如何有效协调各国政策、技术与资源,将是这项“无人机防护墙”计划从蓝图走向现实的关键所在。
这场发生在英国议会的无人机展示,无疑为这一紧迫的对话增添了又一重有力的注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