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这个人人自危的时代,“各扫门前雪”成了生存智慧,“别多管闲事”成了父母对孩子的日常叮嘱。
我们教会孩子保护自己,却忘了教他们守护公义;
教会他们追求成功,却忘了告诉他们何为担当。
![]()
壹
我们的孩子正活在一个矛盾的教育环境中:
我们教孩子背“见义勇为”的成语,却在实际中说“别惹麻烦”
我们期待孩子成为有担当的人,却为他们铺好所有避开冲突的路
我们赞美正义,却用“现实”的名义教会他们明哲保身
这种撕裂,造就了太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懂得竞争,却不会关怀;擅长获取,却吝于付出。
![]()
贰
邻居家十岁的男孩小光,每天推着坐轮椅的同学上学。
有次我问他:“会不会觉得麻烦?”他认真地摇头:“他是我的朋友。如果我不帮他,他就不能来上学了。”
这样朴素的担当,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
小光的妈妈告诉我,她从不在孩子面前说“别人家的事少管”,而是常说“能帮的时候就帮一把”。
这种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比任何德育课都更深入人心。
“当仁不让”不是要求孩子做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在日常中:
看到同学被孤立时,主动说句话
发现公共设施损坏时,及时告知大人
面对不公平时,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
叁
首先,父母要做“不让”的榜样
记得小区电梯里的广告总是被乱涂乱画,七楼的张爷爷默默清理了半年。后来我发现,他六岁的孙子也开始主动捡起楼道里的垃圾。
有一天听见孩子对小伙伴说:“我爷爷说,这是我们的家。”
真正的教育,是让孩子看见父母如何对待世界。
当我们对需要帮助的邻居伸出援手,当我们在公共场合遵守秩序,当我们对不公正的现象发出声音,孩子就在学习什么是“当仁不让”。
其次,给孩子担当的机会
朋友家的两个孩子每天要负责洗碗和倒垃圾。有次小女儿抱怨:“为什么别的孩子都不用做家务?”朋友回答:“因为这是我们共同的家。”
现在,孩子们不仅认真完成分内事,还会主动关心父母:“妈妈今天累不累?我来帮你捶背。”
在家庭中赋予孩子责任,就是最早的责任教育。一个在家庭中学会担当的孩子,走向社会才可能成为有担当的公民。
最重要的是,守护孩子心中的火种
女儿三年级时,因为指出班长作弊被孤立。她哭着问我:“我做错了吗?”我紧紧抱住她:“你做了最难也最对的事。”
那段时间,我每天在校门口给她最大的微笑,在家认真听她讲述学校的点滴。
三个月后,真相大白,班长转学。女儿对我说:“妈妈,虽然很难,但下次我还会站出来。”
那一刻我知道,她心中的火种没有被现实浇灭。
![]()
在这个崇尚“聪明”的时代,选择“当仁不让”需要勇气。但当我们看到孩子因担当而挺直的脊梁,因正义而明亮的眼神,就会明白:所有的坚持都值得。
因为教育的终极目标,从来不是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是培育能够守护善良、担当道义的下一代。
这盏心灯,一旦在孩子心中点燃,将照亮他们一生的路。
当我们的孩子长大后,也许不记得童年背过的课文,但一定会记得:那个黄昏,他为正义站出来的那一刻,内心的坚定与坦荡。
点个「在看」,与君共勉。
和千万妈妈互动分享,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