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更深刻了解汽车产业变革
出品: 电动星球
作者:思为
BBA 的调整仍在进行中。
今年三季度,宝马、奔驰、奥迪品牌分别售出 51.46 万台、44.15 万台、39.22 万台新车,除宝马实现 8.8% 的同比增长外,奔驰和奥迪分别录得 12% 和 2.6% 的下降。
然而,在纯电车销量方面,作为三季度总销量唯一录得正增长的品牌,宝马售出了 10.29 万台纯电车,同比下降 0.6%;
奔驰纯电车三季度微增至 4.26 万台(2024 年同期为 4.25 万台),奥迪则大幅增长 58.6% 至 6.2 万台。
![]()
2025 年进入尾声,眼看 BBA 新一代平台与技术的相继亮相,在技术方面逐步追赶特斯拉与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人们对 BBA 产品与技术担忧,逐渐由「用什么参与竞争」,变为「如何参与竞争」。
关于 BBA 新能源汽车在 2026 年的定价权话题,成为围绕 BBA 的新的讨论中心。
那么 BBA 在三季度有什么得与失?我们一起来看看。
本周福利:对话框回复【好运】
可以参与现金红包的抽奖活动。
![]()
阵痛犹在
宝马是 BBA 中,今年韧性表现突出的品牌。
从宝马集团公布的数据来看,宝马集团在三季度能获得 8.8% 的增长、售出 58.83 万台新车,欧美市场表现的强势是主因。
宝马三季度在欧洲售出 23.96 万台(同比增长 9.3%)、美洲售出 12.59 万台(同比增长 24.4%),再将镜头拉近,宝马在德国和美国这两个主要市场,分别获得 7.29 万台和 10.42 万台的成绩,同比增长 12.3% 和 24.9%。
![]()
相比之下,奔驰三季度仅在欧洲获得 2% 的增长、售出 16.08 万台,并在北美和美国皆录得 17% 的下降,后者的销量为 7.08 万台,占北美总销量的 88.5%。
![]()
然而,即便是三季度在大部分主要市场销量增长明显的宝马,在发布三季度销量情况的同一天,还是选择公布下调 2025 财年展望的信息。
这一方面来自宝马在三季度销量新闻稿中提到的,2024 年同期「疲软的基数」给予了宝马今年三季度获得可观增长的空间,并且中国市场的销量表现低于预期;
另一方面,则是美国和德国的海关退税延迟,导致宝马预期的关税支出削减目标未能实现。
综上,宝马的预计收入提升有限,同时支出增长,让其将汽车业务的资本回报率从此前的 9%-13% 下调至 8%-10%,税前利润也从与 2024 年持平调整至「预计略有下降」。
![]()
奔驰尽管未就三季度销量与营收情况进行详细说明,但其也早在今年 7 月份下调了全年营收预期。
中国市场是宝马和奔驰的症结所在。
三季度宝马中国的销量微跌 0.4%,相比于二季度 13.7% 的跌幅有较大程度的缓解,但是仍未见正增长,也带来了今年 1-9 月宝马中国市场 11.2% 的销量下跌;
奔驰三季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下跌更是来到了 27%,远高于其今年以来 18% 的下降幅度。
奥迪未公布在华销量表现,但我们或许能从合资公司披露的信息来猜测一二。
![]()
一汽奥迪 8-9 月的销量回暖,共售出 10.41 万台新车,同比增长 16.09%,三季度售出 14.11 万台,同比微增 0.07%;
而上汽奥迪 9 月份在终端销量 5700 台,同比增加 90%,但受限于 7-8 月的下滑,其三季度销量 9538 台,同比下降 1%。
综合上述信息,奥迪三季度在华销量最终只能说是「维稳」。
BBA 在中国市场的涨跌,如今又与新能源车的销售情况与竞争力有更强的相关性。
奥迪三季度纯电车销量 58.6% 的同比增长,是叠加奥迪 Q6L e-tron、E5 Sportback、美国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前的冲刺等因素影响下的成绩。
![]()
截至今年三季度,累计售出 118.63 万台的奥迪,已经被售出 179.63 万台的宝马,拉开 61 万台的差距,规模上处于传统豪华品牌第一梯队的边缘,正面临「存在感」危机,已经开始 PPE 平台叙事的奥迪,新能源车是它在中国市场,乃至全球市场迎头赶上的重要棋子。
依旧处在平台转换期的宝马与奔驰,在纯电车销量上未有太大起色,三季度销量分别微跌 0.6% 与微涨 100 台。
已经在今年早些时候进一步放缓电动化计划的 BBA,产品阵容的调整仍在路上。
![]()
还有多少定价权?
对于宝马和奔驰而言,值得高兴的是,他们的高端车型如宝马 M 部门、奔驰 Top-End 豪华车型,同比销量在三季度皆获得超 10% 的同比增长,依旧是两个品牌重要的利润来源。
![]()
BBA 的危机感主要来自于,特斯拉、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对其中低线车型市场的侵蚀。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品牌对 34C、56E 的挑战已经不再是 PPT 上沉默的参考坐标,而是实实在在地撼动了他们在中国市场的地位。
人们对 20 来万落地的 34C、十几万优惠的 56E 逐渐习惯,甚至即便是主动让利,BBA 在华销量依旧未见有大幅提升,以价换量策略在新能源的冲击下失灵,同时侵蚀着品牌的利润与形象。
BBA 20-40 万区间的主力产品,正在遭遇新能源汽车品牌在性能、智能化、用户体验上的冲击,并且已经持续数年,「豪华」光环使其在中国新能源品牌激烈竞争影响下的新一代消费者心中褪色。
面对新的市场环境,BBA 的行动也已经持续数年,譬如奔驰与 Momenta、千里科技等公司的合作、宝马新世代平台展现出的能力显著提升、奥迪与华为、上汽集团的新合作等。
在产品上的体现,是 CLTC 续航 900km 的新世代首车宝马 iX3、搭载 Momenta 高阶智驾的奔驰全新纯电 CLA、PPE 平台首车奥迪 Q6L e-tron 等。
![]()
而最关键的价格因素,已经上市的奥迪 Q6L e-tron 售价 36.98 万起、奔驰全新纯电 CLA 预售价为 25.9 万元和 29.9 万元,虽然与其此前的纯电产品相比有一定的价格让步,但还是需要市场检验成效。
以 8 月份便已上市的奥迪 Q6L e-tron 为例,其在 8、9 月份的销量分别为 1200 辆与 1000 辆,未掀起明显浪花。
这款新车和尺寸相近的小鹏 G9 起售价相差约 10 万元,与 Model Y(参数丨图片)、小米 YU7、理想 i8、问界 M8 等同级对手在配置与智能化体验上存在一定差距。
不仅如此,以尊界 S800 为代表车型,开始向 BBA 超豪华车型发出挑战。
此次宝马下调全年目标,瑞银与摩根大通都将重点放在与中国相关的指引下调原因上,后者表示「比关税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该公司在 26 财年稳定中国销量势头和定价能力的能力,这最终将确保该集团的长期竞争力」。
眼看 2026 年新一代产品即将发起攻势,BBA 还能维持在中国市场的定价话语权吗?
(完)
![]()
![]()
![]()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