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失业率回升到了3.7%,创下近三年新高。
看到这个数字,不少人可能会倒吸一口凉气,尤其是在找工作的、刚毕业的,或者正在“骑驴找马”的朋友,这回真的得打醒十二分精神了。
![]()
来源:NOW新闻
根据政府统计处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至7月期间,香港失业率较上一个周期上升了0.2个百分点,失业人数也从13.6万人增加到了14.5万人,一下子多了将近8800人没工开。
不止如此,就业不足人数也升了2600人,连“勉强撑着”的打工人都开始吃紧了。
这次的“重灾区”,主要集中在几个行业:地基与上盖工程业、餐饮服务业、零售业和地产业,全部都录得较明显升幅。其中,餐饮业的失业率攀升至6.4%,建造业更是飙到7.2%,简直是把前线打工仔打了个措手不及。
![]()
来源:香港经济日报
眼见数字越来越不好看,
港府也坐不住了。
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赶在数据公布当天站出来说明情况,强调这波上升“属于温和”,并指出部分原因是毕业季,不少应届毕业生和离校人士刚好冲进了劳动力市场,自然会造成短期失业数字上升。
听起来好像可以理解,但这波“暂时失业”到底会不会转正,还真不好说。
不过他也话锋一转,补充说同期的总就业人数其实是上升的,说明市场整体还是有吸纳力的。
![]()
来源:香港经济日报
数据显示,香港劳动力人口在这段期间增加了约2.27万人,其中就业人数也涨了1.4万人,说明香港的经济活动并没有“趴地”,只是局部失衡严重。
孙局长还强调,随着经济持续复苏,加上政府推动消费、吸引投资等政策逐步落地,未来还是有望带动就业的,尤其是为刚入行的年轻人提供机会。
但说到底,压力山大的人还是想知道——那外劳呢?这么多人没工开,是不是该暂缓“请人落场”?
这里就要说到另一个焦点:
外劳政策的收紧安排。
政府这次真的下了一点猛药,特别针对饮食业的外劳输入计划,从下个月(9月)开始,想申请引入初级外劳(像是侍应、初级厨师等)的餐饮企业,必须先完成“两步走”的本地招聘流程。
![]()
来源:大公文汇
第一步是传统的“4周记名式招聘”,第二步则是必须前往劳工处就业中心进行现场招聘——而且不是建议,是强制。
也就是说,必须真的摆摊设位、安排人面试,而且如果有合适的求职者,企业必须录用,否则外劳申请将被视为无效。
这一招被认为是针对“假招聘、真申请”的问题下重药,意思很明确:你要外劳,先证明你真的找不到本地人。
这个实地招聘的新安排,有点像给企业装上了“测谎仪”。你不能再口头说“本地请不到人”,你得在现场、在公众眼前尝试招聘,让整个流程“有图有真相”,否则申请不批。
![]()
来源:点新闻
对此,一向关注劳工权益的立法会议员周小松拍手叫好。
他认为,这有助于遏止那些只是走过场、不认真招本地人的企业,“假招聘”现象也会被逼出水面。
不过他也不忘补一句:“要执行到位,唔好得个讲字。”一句话说出不少打工人的心声。
但他的担忧也不是没有根据的。因为政府早前放宽了26个工种的外劳申请限制,不少行业特别是餐饮与建造业,已经申请了大量配额。
周小松估计,目前只来港的外劳数量为1.4万人,但配额总数远高于这个数字,未来如果所有申请落地,可能带来进一步冲击。
他建议政府在高失业行业暂停再批新外劳名额,并对续签设上限,以免失控。
![]()
来源:点新闻
对于这些建议,孙玉菡则表示,政府已定下节奏:
目前批出的配额为期两年,计划将在2026年上半年重新检视,届时再决定是否延续或调整。
也就是说,现在的政策会继续执行到明年初才再作判断,不会马上叫停。
总的来说,一边是14.5万人失业,一边是企业仍不断申请外劳配额,这样的矛盾不可能长期并存不出问题。
要真正回应民间的焦虑,港府必须拿出实招,把“优先本地就业”这六个字,真正落到实处。
![]()
来源:信报
就目前情况看,实地招聘的机制虽然来得稍晚,但终归是个向前的动作——至少让“请外劳”这件事不再只是填表、打勾、盖章那么轻松。
对僱主来说,是一种责任;对求职者来说,是一次机会。
希望它别只是短期应急,而是真正推动本地就业市场更加公平、透明的一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