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说,一不小心,孩子就长大了。
是哪一个阶段,让你瞬间觉得,孩子“长大”了呢?
一般来说,是12岁左右。
孩子进入青春期,你突然觉得,站在你眼前的这个孩子,他是一个真正独立的“人”了。
他不再围着你转,也不像小时候那样跟在你身后“妈妈”“妈妈”地喊,他也不再你去哪就跟去哪。
他会跟同学嘻嘻哈哈聊个没完,但跟你一天说话超不过3句;
他会要自己的“私人空间”,房门紧闭,没事不准你乱入;
他宁愿一个人在家或者约同学出去玩,也不愿跟你走无聊的亲戚。
那一瞬间,你发现,孩子真的“长大”了,他不再是个小孩了。
你也会发现,你的“权威”对他的影响,很小很小了。
中国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张锦庭曾说:
“父母对孩子教育,是有‘有效期’的。
3岁前,最有效;
6岁前,有效;
10岁前,次有效。
等到了12-13岁,父母的权威,基本就‘失效’了。”
而3岁、6岁、10岁,父母都会有3次角色的转变,对孩子影响至关重要,你一定要跟上。
![]()
一:3岁前,建立“依恋”关系
布妞几个月大时,我跟她说话、朝她笑,她也会目不转睛看着我。
我笑,她跟着笑;我说话,她也跟着“哦”“哦”地回应。
当时有一位亲人去世,我得知消息时,忍不住大哭起来。本还在我怀里安静的她,听到我哭,也跟着哇哇大哭起来。
我赶紧收住眼泪,轻声哄她,感受到我平静下来,她也才慢慢止住眼泪。
你看,我们对3岁前的孩子,影响就是这么大。
他从妈妈肚子里出来,什么都做不了,可以说,他对这个世界,是充满恐惧的。
因为一旦照顾他的那个人离开,他可能就有危险,甚至能不能活下去都是问题。
所以这时候,他要与妈妈建立紧密的依恋关系。
3岁前,他要确保自己能一直呆在妈妈身边,妈妈去哪,他就去哪。
如果一回头,妈妈不见了,他会非常害怕,拼命地喊妈妈、找妈妈,直到再次回到妈妈身边,他才能放下心来。
孩子一生的安全感,可以说,来自于3岁前。
如果我们能和孩子建立好的依恋关系,他哭的时候及时回应他、抱抱他、哄他,他饿的时候给他吃的,他不舒服的时候陪他好起来。
那他内心,就会充满安全感,并且相信:“这个世界是安全的,我是安全的。”
这种安全感,会伴随他一生。
但如果,我们对孩子不理不睬,他哭闹也不管他,任由他自己在那哭。他累了、不舒服了,我们也不理他。
平时带他也总是朝他大吼大叫,打骂他。
那他就会觉得:“这个世界不可靠,我是不安全的。”
那他内心,就会一直莫名害怕、紧张、对别人冷漠。
我们常说,3岁看老。
这个“老”,不是说他将来聪不聪明,会不会升官发财,而是指的他的人生底色。
他未来会是一个温暖、有爱、易感受幸福的人,还是一个冷漠、不安、经常情绪失控的人。
孩子3岁前,是我们对他影响最大的时候,这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
多陪他,
陪他,
陪他。
![]()
二:6岁,做好榜样
3岁以后的孩子,开始交朋友了。上学后,他大部分时间都跟老师同学在一起。
他的人生里,会走进来很多人。他需要和他们打交道、处理与他们的冲突、矛盾。
那怎么处理呢?运用什么方式呢?
运用的,是他在家里学习到的方式。
孩子6岁前,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就是“模仿”。
如果我们在家里,遇到问题就开始骂:“你是猪脑子吗?”
那孩子跟小伙伴玩时,一看到别人没做好,他大概率也是一句:“你是猪脑子吗?”
如果孩子做错事,我们直接一巴掌呼过去。
那他跟小朋友玩时,如果别人不小心踩到他,他大概率也是一拳呼过去。
不然,他还能怎么办呢?
他学习到的,只有这种方式啊,没人教他用别的方式啊。
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在3-12岁时,自己先成为他的榜样。
如果想要孩子对读书感兴趣、爱阅读。那我们自己,就放下手机、关掉电视,陪他读读绘本、看看书。
你自己刷手机看得哈哈大笑,却想要孩子在旁努力、认真、刻苦、专注地学习,
很难很难的。
3-6岁,孩子更多的,是看我们做什么,然后模仿我们的样子去面对世界。
这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成为他最好的榜样。
![]()
三:12岁以后
12岁以后,你对孩子的影响,可能是你叫他做一件事情,得从180度的嗓音,提高到360度。
从说3遍,到说5遍、10遍、100遍。
然而,他回应你的,还可能是一句:“烦死了!”或者“你别管我!”
如果这时候,你还想像小时候那样,他不听你就骂,他可能跟你对骂。他不听你就打,惹急了,他跟你对打。
他在用行动告诉你:“我已经长大了,请你把我当成一个独立的‘人’。”
我们怎么与一个“人”相处呢?
那就是,尊重他,温和而坚定地引导他。
跟青春期的孩子相处,最好把他当朋友。
怎么和“朋友”相处呢?
首先看到他的情绪,然后才是事情。
一位妈妈分享说,她儿子进入青春期后,开始追求个性。穿得不伦不类,头发也弄得像街溜子,嘴上各种流行用语。
宝妈实在受不了,说了儿子好多次,甚至还把他那些衣服扔了。
儿子跟她大吵了几次,两人关系降到冰点。
后来,妈妈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也了解到,青春期的孩子,需要通过尝试不一样,来探索“我是谁”。
她便跟儿子商量说:
“妈妈知道,你身边很多朋友都在追求这种酷酷的感觉,你也很好奇,觉得这个有意思。
妈妈觉得,探索不一样的风格,是好事,妈妈不反对。”
儿子从不耐烦,转向奇怪:“真的?”
妈妈说:
“当然是真的,同时,妈妈觉得,你现在还是学生,在上学期间,你还是得遵守学校的规定。该怎样就怎样。平时休息日,你可以探索自己喜欢的风格。
你觉得呢?”
![]()
儿子想了想,点点头。
就这样,妈妈退一步,坚守自己的底线。儿子也在追求自我的同时,愿意配合妈妈的感受。
孩子到了青春期,最明显的,就是他觉得“自己长大了”。
而我们那套打骂、威胁、恐吓、命令,已经不管用了。他需要的,是我们的理解、尊重和接纳。
当我们把孩子当朋友来相处,并且温和地设定界限,允许他表达自我,才能帮他顺利度过这段时期。
为人父母,我们有3次角色的转变。
相信终有一日,我们会迎来花开花落、果熟蒂落的涅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