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下订单”的订货模式看似便捷,却可能成为职务犯罪的温床。近日,随着平度市检察院提起公诉的一起职务侵占案尘埃落定,被告人董某因利用企业“代下订单”管理漏洞,7年间侵占公司财物超1800万元,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0年并处罚金30万元。而更值得关注的是,平度市检察院通过两次“案后回访”,不仅精准指控犯罪,更帮助涉案的重点民营企业堵住了管理漏洞,以司法护航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信任背后藏风险: 老会计的“赌瘾”窟窿
作为当地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A集团公司依托地理标志农产品优势深耕深加工领域,带动50余万亩农作物种植、30余万户群众增收。2008年入职的董某,凭借勤恳工作逐步获得企业信任,于2015年被派至公司潍坊办事处负责订单审核、出库单制作、货款催收等核心工作,手握代收货款、汇总订单等重要权限。
转折始于2017年,董某开始挪用代收货款购买体育彩票,初期通过“拆东墙补西墙”掩盖亏空,累计投入390万元,净亏284万元。2019年企业升级财会系统、禁止会计代收货款后,收入仅4500元/月的董某已深陷赌瘾,又转向网络赌球,短短数年支出达591.6万元。董某说:“一般人到这,应该打住了。但当时我已经完全是赌徒心态了,金钱观也都被摧毁了,因为几分钟就会输掉我几个月的工资,但仍还想着只要赢了,一注亏空可能就补回来了。”
为填补窟窿,熟悉财会业务的董某盯上了企业管理漏洞:A集团实行单一权限管理,办事处会计成为订单流通的关键节点,连接业务员、商超与物流公司。董某由此疯狂作案:通过系统伪造退货单抵消真实出库单,使企业账面“一进一退”平衡……7年间,其通过6种方式累计侵占公司财物达1823.4万元,多用于赌球、购房及消费。
精准办案+靶向治理:检察履职延伸至“案后”
2023年11月,A集团公司财务部门发现潍坊办事处销售数据异常,便找董某核实情况。一开始,他用验收单未收回等理由搪塞公司内部调查。因为应收款数目过大,董某只得承认了3笔共计1605箱价值53.7万元的货款问题,并赔偿了一笔19万元的货款,以期拖延调查。至此,董某的犯罪行为逐渐暴露。A集团公司组织了内部审计,并与潍坊地区6家较大的商超对账,发现董某通过3种方式更改、捏造销售出库单,侵占公司货款数额高达1100余万元,随后案发。2024年4月,董某因涉嫌职务侵占罪被批准逮捕。
案件审查阶段,平度市检察院发现侦查机关指控的犯罪数额虽巨大,但证据链尚不完整,仅能证实18.9万元犯罪事实。为确保精准指控,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建议对董某账目进行电子数据勘验,针对性讯问作案细节,排查其与客户的其他经济往来,并赴多地向经销商取证,最终查明全部犯罪事实,涉案金额锁定为1823.4万元。
考虑到A集团的行业龙头地位及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2024年5月,平度市检察院创新建立“检察+商会”双向联络机制,在该企业设立联络点,由检察长担任企业检察官顾问,将“案后回访”纳入必选动作。一方面,引导企业全面审计董某任职期间账目、核实损失;另一方面,同步推进侦查机关固定赃款去向,依法查扣涉案资金与房产。2024年12月,检察机关以职务侵占罪对董某提起公诉,法院最终作出上述判决,董某当庭认罪。
两次回访堵漏洞:从个案办理到生态护航
“案件办结不是终点,护航企业健康发展才是目标。”2025年3月,平度市检察院检察长带队开展案后回访,针对办案中发现的“代下订单”模式存在的权限过于集中、中间环节监管缺失等问题,向A集团提出“优化流程、推广智能化订货系统”的整改建议。
时隔5个月,好消息传来:A集团成功招标引进电子化订货系统,实现全国1万余家合作商超自主下单,彻底打破“一人代订”的管理盲区,同时该企业再次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从个案办理堵住一个漏洞,到制度完善筑牢一片防线,平度市检察院以“司法+服务”的双重举措,将检察职能延伸至企业治理末梢,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重点民企发展撑起了法治“保护伞”。(来源:青岛市人民检察院)
转发、周知、关注青岛平度人
智慧平度人,传播正能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