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ETF炼金师)
在经历了9月的持续调整后,债市票息资产的性价比显著提升。国庆假期前后,市场修复行情随之开启,信用债的修复程度呈现出期限分化的特征,其中短端修复力度尤其突出。
根据近期数据显示,从2025年9月28日至10月11日,1年、2年、3年、4年及5年的国债到期收益率分别下行了1.3BP、3.0BP、3.7BP、4.0BP和4.4BP。而同期限的AAA中票收益率则分别下行了7.7BP、5.7BP、4.2BP、3.0BP和4.4BP,AA+中票的收益率也有类似表现。这一数据反映出短期债务工具的相对强劲表现。
然而,超长期限的信用债修复力度相对较弱,部分品种仍在调整之中,整体表现不及同期限的利率债。例如,AAA和AA+10年期中票的收益率分别下行了3.59BP和0.59BP。通过对曲线形态的分析,可以看到低等级3-5年的陡峭程度较高,这表明投资者偏好的转变正在发生。
从久期偏好来看,自8月市场连续调整以来,短久期策略明显占据优势。短期票息资产能够有效覆盖资本利得的损失,近期的持有抗跌能力亦较强。根据统计,自2025年8月8日至10月11日,1年期的信用债品种表现最佳,其票息收入足以弥补资本利得的亏损。根据10月11日的估值收益率情况,1年期的品种在持有1个月内,基本能够抵御15个基点以内的市场调整。
从市场参与者的行为来看,公募基金自8月中旬以来对信用债的抛售力度显著加大,合计卖出470亿的3至5年期二级资本债。与此同时,银行理财产品在8月以来对信用债的周度净买入规模保持稳定,表明在此轮调整过程中,理财的负债端保持较为稳定,尽管增量配置需求并不强劲。
值得注意的是,保险资金在市场调整期间表现出相对更强的增持意愿,尽管整体配置需求并不算强劲。此外,信用债ETF产品的表现未能如预期,信用做市ETF的规模和净值均出现明显下滑。科创ETF方面,9月下旬第二批产品上市对市场短期情绪有所提振,但未能维持持续性。
整体来看,债市在9月下旬的调整后,票息资产的性价比不断上升,国庆假期前后修复行情的开启为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然而,期限的分化依然显著,短久期资产更为受青睐。当前市场上估值在2.2%-2.6%的普通信用债占比较高,投资者可在此过程中寻找到多样的投资机会。在策略方面,流动性依然是关注的重点,3-5年期的银行二级资本债经过调整后值得参与,而1-3年期的弱资质城投债也可继续考量。尽管超长期限的收益率性价比有所提升,但近期市场的不确定性较高,故超长久期策略仅适合部分配置资金的考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