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中旬,埃及沙姆沙伊赫的加沙未来全球峰会上,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还在对着近36国领导人宣称“中东终于迎来和平”,可峰会落幕还没满72小时,以色列就对加沙北部区域发起突袭,打破了峰会后短暂的平静态势。
一边是高调宣扬的“和平新篇章”,一边是骤然重启的冲突炮火,特朗普这场被寄予厚望的和平计划,为何转眼就陷入“打脸”尴尬,中国外交部紧随其后发出的“局势即将失控”警告,又藏着怎样的现实考量?
![]()
这场加沙未来全球峰会,本是特朗普中东旋风之行的“重头戏”,此前他刚在以色列议会发表演讲,庆祝自己斡旋达成的停火协议,随后便马不停蹄赶往埃及,与埃及总统塞西共同主持这场峰会。
从表面看,峰会的“排面”足够亮眼: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来了,阿塞拜疆、伊拉克、英国、德国等近36个国家的元首或代表也到场,会议开始前,各国领导人还排队与特朗普合影,镜头里的特朗普面带微笑,不时向摄影师竖起大拇指,一派“和平推动者”的姿态。
![]()
特朗普在峰会上多次强调,当下是中东抛弃深仇旧怨、实现持久和平的“千载难逢之机”,他提到2020年自己第一任期内促成的《亚伯拉罕协议》,称该协议让以色列与多个阿拉伯国家实现关系正常化,而此次峰会正是要推动更多国家加入这一协议。
为了凸显“成果”,他还与塞西、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卡塔尔埃米尔阿勒萨尼共同签署了一份文件,宣称这份文件将“详细规定各项规则、条例”,还两次强调“文件会经得起考验”,只是这份被寄予厚望的文件,自始至终没有对外公开任何内容。
![]()
埃及总统办公室也配合发声,称此次峰会旨在“结束加沙战争”,并“根据特朗普的愿景开启和平与地区稳定的新篇章”。
特朗普更是在发言中不断渲染“历史性突破”,说“这是该地区乃至全世界人民长期努力、追求、期盼和祈祷的日子”,还提到“人质已经归来,进一步的工作仍在继续”,甚至直言“我们一起实现了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的事”。
![]()
可这些充满乐观色彩的表述,从一开始就藏着难以忽视的裂痕,最明显的矛盾来自以色列方面,作为中东和平议题的核心参与方之一,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最后一刻收到峰会邀请,却以“峰会时间与周一晚间开始的‘妥拉节’过于接近”为由拒绝出席。
更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在以色列议会时曾公开赞扬内塔尼亚胡“结束了战争”,还多次宣称以哈战争已经结束,但以色列政府自始至终没有正式确认这一说法。这种“单边宣告”与“官方沉默”的反差,早已为后续的冲突埋下伏笔。
![]()
峰会期间被提及的印尼总统苏比安托,同样带来了“反转剧情”,据消息人士透露,苏比安托原本计划在2025年10月15日对以色列进行历史性访问,这对于与以色列没有正式外交关系的全球最大穆斯林国家而言,本是推动地区关系缓和的重要信号。
可就在峰会前后,印尼外交部却突然否认了这一访以计划,有知情人士解释,苏比安托此前在联合国大会期间确实表达过“希望与以色列关系更密切”的想法,也向对话者透露过访以意愿。
![]()
但最终因担心国内穆斯林群体的反弹,选择退缩并否认行程,试图挽回舆论影响,这些暗藏的裂痕,在以色列突袭加沙后彻底暴露,峰会落幕不久,以色列军方就对加沙北部难民营及周边区域发起空袭。
尽管目前尚无官方发布的具体伤亡数据,但当地媒体报道显示,此次突袭导致多名平民被迫撤离,原本因停火协议恢复的基本生活秩序再次被打乱。
![]()
这一行动直接戳破了特朗普“和平已经到来”的说法,如果停火真的稳固,为何峰会刚结束,冲突就再度升级,如果和平计划真的“经得起考验”,为何以色列的行动与峰会愿景背道而驰?
面对这一局势,中国外交部迅速作出回应,明确指出“加沙局势正滑向失控边缘”,呼吁各方“立即停火止战,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
![]()
中国的警告并非空穴来风,从2023年以哈战争爆发至今,两年时间里,类似的“短暂停火—冲突重启”循环已多次上演,每次停火协议的达成,往往只停留在“纸面上”,未能真正解决巴以之间的核心矛盾。
特朗普推动的《亚伯拉罕协议》扩容计划,本质上更侧重“国家间关系正常化”,却对巴勒斯坦民众的生存诉求、耶路撒冷地位、定居点等关键议题避而不谈,这样的“和平计划”,注定难以根基稳固。
![]()
回顾特朗普在峰会上的表述,他曾提到“现在我们没有借口(拒绝加入协议)了,我们既没有加沙问题,也没有伊朗问题作为借口”,显然指的是2025年6月为期12天的以伊战争,当时美国打击了伊朗的核设施,特朗普还宣称已将其“彻底摧毁”。
可现实是,伊朗问题的根源并未解决,加沙局势更是在突袭中重回紧张,这些被刻意淡化的“借口”,恰恰是中东和平无法绕开的障碍,特朗普在峰会上还感谢了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包括埃及总统塞西、卡塔尔埃米尔阿勒萨尼,以及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
![]()
他特别提到埃尔多安“在我需要时总是在那里”,却刻意回避了埃尔多安长期以来对以色列的激烈批评,以及其对哈马斯的支持立场。
这种“选择性忽视矛盾”的做法,让所谓的“和平联盟”显得格外脆弱,除此之外,他还提到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沙特、阿联酋、约旦和巴基斯坦的领导人,试图营造“多方支持”的氛围。
![]()
但从以色列突袭后的反应来看,这些“支持”并未转化为约束地区冲突的实际力量,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中东地区的和平从来不是靠一场峰会、一份未公开的文件就能实现的。
过去几年,《亚伯拉罕协议》确实让以色列与阿联酋、巴林、摩洛哥等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但这些国家“财富水平各不相同”,利益诉求也存在差异,协议的实际效果更多停留在经济合作层面,未能触及地区安全的核心症结。
![]()
特朗普试图通过“扩容协议”塑造自己的“和平功绩”,却忽视了中东局势的复杂性,没有对历史恩怨的正视,没有对弱势群体诉求的回应,没有多方参与的平等对话,任何和平计划都可能沦为“昙花一现”的政治表演。
如今,以色列突袭加沙让特朗普的和平计划遭遇“打脸”,中国的警告则为国际社会敲响了警钟,中东局势的失控,不仅会导致更多平民伤亡,还可能引发地区连锁反应,影响全球能源安全与经济稳定。
![]()
对于特朗普而言,这场峰会或许是其政治议程中的“加分项”,但对于生活在加沙的民众来说,他们需要的不是镜头前的微笑与口号,而是真正能保障生命安全、恢复正常生活的切实行动。
未来,中东局势会否如中国警告那般“失控”,取决于各方是否愿意放下政治算计,回到谈判桌前解决分歧,而特朗普的和平计划究竟是“历史性突破”,还是“短暂幻象”,时间终将给出答案。
但眼下可以确定的是,任何脱离现实、回避矛盾的和平努力,都难以逃脱“被打脸”的命运,唯有正视问题本质、凝聚多方共识,才能为中东和平找到真正的出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