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贝似乎从不会放过任何一次热点。
始祖鸟“烟花秀”炸翻全网,西贝靠温情意林文学扳回一城;
眼瞅着娃哈哈品牌动荡,娃小宗,娃小智,沪小娃四个“娃”凑成一桌麻将“开杠”,西贝也不甘示弱,愣是搭上了这波改名潮,再次回归C位。
![]()
西贝“草原皮肤”来了
最近,有网友发现,北京石景山万达最近上演了一出"品牌变装秀":
西贝门店的红白招牌一夜之间换成白绿配色,沿用多年的“西贝莜面村”变成了“西贝 XIBEI”,旁边还多了行亮眼的注解 ——“我从草原来”。
![]()
●图源:小红书网友
在这个节点突然换门头,网友的质疑声随之而来:
“老招牌玩砸了,换个马甲再来?”
![]()
●图源:小红书网友
对此,贾国龙回应“只是小范围尝试”,态度显得淡定从容。
说起来,西贝的更名史,堪称一部餐饮品牌的定位摇摆录。
要是品牌定位有KPI,贾国龙怕是早就超额完成任务了。
“西贝”二字,本就藏着创始人的姓氏密码——“贾”字拆开,便是“西贝”。而“莜面村”三个字,却成了贾国龙心中永远的痛。
“十个顾客里,八个不会读‘莜’字。”“有人叫‘西贝筱面’,有人直接喊‘西贝小面’。”
![]()
●图源:西贝XIBEI
这绝非笑话。在大众点评上,至今还能找到“西贝筱面村”的评论。一个字难倒一批消费者,贾国龙怎能不焦虑?
于是,西贝开启了漫长的“改名之旅”:
2010年,豪掷400万请来定位大师,变身“西贝西北民间菜”;
一年后,觉得不够大气,改为“西贝西北菜”;
2012年,聚焦单品,推出“中国烹羊专家”;
2013年,发现路子走偏,回归“西贝莜面村”
2024年,转型“家庭欢乐餐厅”,标识焕新为“西贝XIBEI”...
![]()
●图源:西贝XIBEI
从"西北民间菜"到"莜面村",再到"西贝",这已经是西贝十年间第五次改名。
难怪网友调侃:“西贝的改名频率,快赶上时尚杂志换封面了。”
![]()
走不出的“信任阴影”
频繁改名背后,是西贝更深层的经营危机。
今年九月,一场突如其来的“预制菜风波”让西贝措手不及。罗永浩公开质疑:“西贝几乎全都是预制菜。”
![]()
●图源:交个朋友直播间
贾国龙的第一反应是硬刚:“宁可生意不做,也要干到底!”接受媒体采访情绪异常激动,“我们一道预制菜都没有!”
![]()
●图源:中国新闻周刊
但消费者用钱包投票,给了西贝沉重一击。
风波期间,西贝单日营收最高下跌300万元。有店长透露:“那几天,服务员比顾客还多。”
尽管西贝随后道歉,承认“生产工艺与顾客期望存在差距”,但品牌信任的裂痕已经产生。
这背后,是消费者对“贵价预制菜”的普遍反感。
一位美食博主直言:“我能接受人均50的预制菜,但不能接受人均150的预制菜还打着‘新鲜现做’的旗号。”
![]()
贾国龙的自救“三板斧”
面对危机,西贝祭出了组合拳。
第一斧:降价发券。
烤鱼从89降到79,手撕鸡从63砍到46,还推出“花100送100”的狠招。
这不再是促销,而是价格体系的重新锚定。
小红书上的“薅羊毛攻略”层出不穷,有消费者甚至晒出“0元晚餐”截图,配文:“感谢贾总请客”。
![]()
●图源:小红书网友
第二斧:改名换姓。
“我从草原来”不仅是个新口号,更是品牌叙事的彻底重构。它试图用草原意象,重塑消费者对食材天然的认知。
“草原意味着天然、放养、无添加,这是在回应预制菜风波,告诉消费者:我们的食材来自草原,够天然。”
第三斧:聚焦家庭赛道。
西贝副总裁宋宣公开表示,已转型“家庭欢乐餐厅”。
数据显示,西贝儿童餐累计卖出超4000万份,这个细分市场,西贝确实做到了行业第一。
![]()
●图源:大众点评
![]()
西贝还能“翻盘”吗?
西贝的困境,折射出整个中式正餐的普遍焦虑。
在快餐和外卖的双重挤压下,传统正餐的生存空间日益收窄。西贝人均150元的价格,在当下显得格外突兀。
“改名易,改命难。”
一位餐饮观察家指出,“消费者最终认可的不是名字,而是价值感。西贝要解决的不是品牌定位问题,而是‘为什么这么贵’的价值质疑。”
对比同样经历过危机的海底捞,其通过服务创造独特价值体验的策略,或许值得西贝借鉴。海底捞也贵,但消费者觉得“值”。
![]()
●图源:小红书网友
而西贝的挑战在于,如何让顾客觉得“这钱花得值”。
新口号“我从草原来”如能辅以真正的食材升级和体验创新,或许是一条出路。
可以说,西贝的翻身之战,才刚刚开始。
贾国龙以星巴克为例,表示新标识可能只在少数门店使用,类似星巴克的黑标店。
这种差异化思路正确,但力度可能不够。
如今的餐饮市场,已不再是十年前那个粗放增长的时代。
北京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北京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67%。
这不是短期波动,而是行业进入薄利时代的明确信号。
在这样的背景下,西贝的转型显得尤为紧迫。新门店、新口号、新价格,都是必要的尝试。
但最终,西贝需要回答一个核心问题:在新的消费环境下,西贝的不可替代性到底是什么?
是草原食材?是儿童餐?还是某种尚未被发现的价值点?
![]()
●图源:西贝XIBEI
这个问题,或许连贾国龙都需要思考很久。
西贝用35年成长为餐饮巨头,却可能在35天的危机中伤筋动骨。频繁改名如同不断化妆,难掩品牌的内在焦虑。
毕竟,换个门头容易,换个脑袋难。当补贴结束、新装褪色,消费者还会为什么样的西贝买单?
这个问题,决定着西贝下一个35年的命运。
希望贾国龙这次是真的想通了,别再折腾名字了,把菜做好才是正经事。
消费者可能一时被"草原风"吸引,但最终会用舌尖投票。
当新鲜感褪去,留在碗里的,终究还是那个需要用心烹制的莜面。
*编排 | 黄家俊 审核 | 黄家俊
行业资讯、案例资料、运营干货,精彩不停
![]()
2000万品牌经理人内参!
聚焦头部与标杆,助力品牌高端化。
品牌专访微信:jiangnan254(备注:专访)
百万品牌经理人都在看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