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 | 大卫
编辑 | 茶茶
近日,一则交通事故,又将小米汽车安全性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
10月13日凌晨,四川成都天府大道发生小米汽车交通事故,车辆碰撞后起火致驾驶员遇难,该事件引发全网关注。小米旗下直播平台随即涌入大量用户刷屏追问事故细节。
据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通报,13日凌晨3时18分许,邓某某驾驶小米汽车沿天府大道行驶时,与前方车辆碰撞后越过中央绿化带起火,驾驶员邓某某不幸身亡,经检测其涉嫌酒后驾驶,事故正进一步调查中。另据目击者行车记录仪显示,涉事车辆事发前曾摇摆不定、疑似超速,碰撞后翻滚起火,多名路人尝试砸窗、拉门救援均因无专业工具失败。“成都一车辆起火多人救援打不开门”“小米汽车门把手”等话题冲上热搜。
受此事件影响,10月13日,小米股价下挫,截至收盘每股报收于49.08港元,跌幅5.71%,总市值1.28万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17万亿元)。
01
为何电车车事故后永远“打不开”
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的警情通报称,本次事故驾驶人涉嫌酒后驾驶。不过,众人“拳打脚踢”打不开的车门似乎才是公众关注的重点。
据现场视频,多名路人参与救援,试图通过拉门和用脚踹门等方式打开车门,但未能成功。消防人员赶到后,用水枪压制火势,随后用工具才破拆车门。
现行的《汽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国标规定,车辆在碰撞发生后,至少应保证一扇车门能够打开;而将于明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乘用车后碰撞安全要求》标准明确要求,碰撞试验结束后,车门必须处于解锁状态。
包括小米SU7 Ultra在内,市场上在售的绝大多数新能源汽车,均采用的电子车锁装置,通过整车控制“大脑”,即车载中央计算单元控制自动上下锁和手机远程解锁等。
当车辆发生碰撞时,遍布车身的传感器会立即感知到冲击,并迅速将冲击信号传递至中央计算单元,后者随即向车门锁发出解锁指令。但是,如果发生严重碰撞造成中央计算单元、车身控制模块、通讯系统等控制回路受损,解锁信号可能无法传递到位,导致车门无法打开。
![]()
据小米SU7标准版车主表示,小米SU7车门内都应急机械拉手,可在断电状态下紧急打开车门。另外,小米产品手册也详细提供了从后备箱紧急逃生的方法。不过,应急机械锁拉手于车内,需要乘员保持状态清醒和具有一定行动能力才能顺利使用,对于车外救援人员来说,打开车门仍主要依赖传统的砸窗或拉动配有机械开门机构的方式。
不幸的是,此次事故车主涉嫌酒驾,知情人士称撞击后驾驶员已经处于意识不清状态,无法从车内配合操作。
但抛开酒驾,撞击造成驾驶员意识模糊不可避免会发生,那么这种门锁设计就存在不合理、不安全之处,车企加强逃生设计优化,已经是当务之急。
考虑到电子车锁的安全隐患,监管层已开始制定更严格的技术标准。今年9月24日,工信部发布《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要求每个车门的车门外把手也应具有机械冗余设计,保证事故断电后能在不借助外部工具情况下,可使用机械释放功能打开车门。
根据国标要求,近些年行业流行的全隐藏式门把手将退出历史舞台。标准征求意见稿提到,每个车门把手在任意状态时,应具备手部操作空间,且该操作空间不小于60mm×20mm×25mm。该标准旨在提升救援便利性,有望加速行业安全设计的规范化进程。
另外一个,电动汽车碰撞起火的问题也是老生常谈,撞击,起火,车门无法打开,自救和他救都无济于事,显然,新能源汽车在销量屡创新高的同时,应该多思考一下,如何提高品质和安全性,因为无论任何时候,人的生命安全都是第一位。
02
舆论风暴
今年一年,小米汽车高歌猛进,小米汽车今年的目标,是35万到40万辆的总销量。刚刚过去的9月,小米汽车以41948辆的成绩位列新势力品牌销量第二名,环比增长33%。
不过,伴随着暴涨的销量的,还有漫天的黑水。
“小米汽车发布后,成为全网被黑最惨的车企之一。”2025年9月25日晚,雷军在年度演讲后的媒体专访中,以近乎无奈的语气道出这一现实。
从“组装厂”质疑到“利润模式攻击”,从“首富争议”到“刹车失灵”,小米几乎经历了所有能想象的舆论围剿。
![]()
一有事故即上热搜,小米有庞大的粉丝群体,其产品天然具备话题属性。任何涉及品牌的事故都会迅速传播,形成破圈效应。小米用户构成亦是导致“热搜体质”高烧不退的原因,如小米SU7吸引了大批年轻的首购车主,他们对社交媒体的使用更为频繁,显然进一步扩大了事故传播范围。
今年以来,小米汽车已发生多起负面事件,这种“流量反噬”效应,让小米汽车的每一次失误都显得格外刺眼。
今年3月底,一辆小米SU7在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下,以116km/h的速度行驶,发生碰撞起火,三位女大学生当场殒命,当时针对“为何撞到护栏自燃”“为何车门会锁”等问题一度引起全民热议。事故发生后,雷军曾公开表示此事“对小米打击巨大”,承诺不回避责任。
紧接着,2025年5月,小米SU7 Ultra的“挖孔碳纤维机盖”争议,将小米汽车的“堆料营销”推向了荒诞的顶点。4.2万元的选装件,官方宣称具备“复刻纽北原型车空气动力学设计”、“提升下压力”、“优化散热”等赛道级功能,雷军本人更在直播中将其拔高到“内部结构完全改变”的技术突破。然而,首批车主实测发现,鼓风机吹不动纸巾,拆解后内部结构与普通铝制机盖无异,甚至第三方检测指出,其减重仅1.3公斤,成本不过1万元。
9月1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召回公告,小米汽车召回超过11万辆SU7标准版。原因直指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系统在极端场景下的碰撞风险。此次召回覆盖了近一半的已售SU7标准版。
10月9日凌晨,福建福州平潭县的澳前镇东澳渔人码头,一辆白色小米SU7坠海,又引发小米汽车刹车问题的舆论。
正如此次成都事故,尽管警方明确事故主因是酒驾,但小米汽车仍不得不面对强舆论关注。不过,舆论之外,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高端化”之路,究竟该走向何方,才是“小米汽车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注“摩斯商业”,设为⭐星标,进入有趣的商业世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