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张晚璐 通讯员 陈曼 牛合保
“有李所长在,咱心里就踏实!”在河南省淇县高村镇的早市上,拎着菜篮子的王大妈笑容淳朴,她口中的“李所长”,正是高村派出所所长李强,一位在基层摸爬滚打19年的老民警,被乡亲们亲切的称呼为“李钉子”——他就像一颗牢牢的钉子,深深“钉”在这片土地,更“钉”进了老百姓心坎里。
![]()
每天天刚亮,李强总会先推开派出所大门,看着悠闲逛早市的大爷大妈、蹦跳着去学校的孩子、田埂上扛着锄头哼着小曲的老乡,他的眼角总会不自觉泛起暖意:“这就是咱老百姓最踏实的日子,也是我们要拼尽全力守住的风景。”
然而,时间拨回到2022年,他刚到高村镇时,面对的却是另一番景象:镇域边界的矛盾纠纷、村道上的剐蹭争执、邻居间的宅基地冲突,三天两头就能接到报警,“就像打地鼠,按下葫芦浮起瓢”,李强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仍记忆犹新。他知道,靠派出所单打独斗解决不了问题,必须找到一把“金钥匙”。
凭着兼任高村镇副镇长的优势,李强一头扎进党建引领的基层治理探索中,琢磨出“党建+网格+大数据+警网融合”的新模式。说干就干,高村镇在全县率先建起“空地一体化联勤指挥中心”,那些24小时亮着的监控探头,像星星一样守着镇子的安宁。2023年夏天的一个深夜,思德村养殖场老板急得团团转——6头牛跑丢了,他拨通指挥中心电话时声音都在抖。李强立刻分两组行动,一组盯着监控找线索,一组打着手电在田埂上深一脚浅一脚地搜,黑夜里蚊虫围着人转,他们却顾不上拍。两个小时后,终于在107国道高村段找到了正啃草的牛群,老板拉着李强的手连喊“活菩萨”。
不光有“高科技”,李强还带着团队把全镇划成87个网格,110名网格员穿上“红黄蓝”马甲:红马甲的党员冲在前头,黄马甲的调解员走村串户,蓝马甲的志愿者守在街头。如今在高村镇,只要看到这些马甲,老乡们就会说“踏实”。而让这份“踏实”更有温度的,是李强推出的“五心”调解法——耐心倾听、公心说理、交心沟通、诚心化解、尽心回访。他总说:“把群众当家人,才能解好家里事。”辖区有两户人家因宅基地吵得翻了脸,李强带着调解员跑了三趟,摆情理、讲法律,最后两家人不仅握手言和,还互相道歉:“都是街坊,以前太较真了。”近两年来,高村派出所化解土地纠纷、家庭矛盾等隐患140余起,调解成功率超98%。
![]()
今年8月21日深夜,辖区一村民发现车里给孩子交学费的500元现金被盗,急得直搓手。李强听说后心里“咯噔”一下:“老百姓的血汗钱不能丢!”他带着民警连夜走访,凭着对村里情况的熟稔,仅用三小时就抓到嫌疑人,把钱一分不少追了回来。车主握着李强的手直哆嗦:“你们比亲人还亲!”这样的故事,在李强19年从警生涯里还有很多——寒夜里送迷路老人回家,暴雨中帮农户抢收粮食,烈日下调解邻里矛盾……而这些付出,最终化作了实实在在的平安:2025年高村镇刑事案件同比下降六成,治安案件减少四分之一,破案率始终保持在九成以上。
“自己站直了,队伍才能走正了;荣誉是大家的,人心才能聚起来。”这是李强带队伍的“秘诀”。在高村派出所,“带头干、跟我干、我先干”是不成文的规矩,他总是冲在最前面:深夜巡逻他走在最外侧,复杂调解他先坐下来听,危险任务他第一个上。这些年,高村派出所两次获省公安厅集体二等功,三名民警、四名辅警获个人表彰,可李强总说:“荣誉是大家的,咱们守好老百姓的日子才最重要。”
如今,40多岁的“李钉子”仍旧牢牢“钉”在这片土地的平安版图上,静静守护着这平凡而珍贵的岁月绵长。有人问他,19年守基层累不累?他笑着指向街头的烟火气:“基层工作没多少高光时刻,净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可这些小事连着老百姓的心啊!我这颗‘钉子’,只要还能钉一天,就得牢牢钉在这儿,让乡亲们的日子更安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