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 OpenAI 的硬件订单砸向立讯精密时,资本市场用连续涨停给出了最直接的回应 —— 这家曾因苹果订单依赖、股价腰斩的 “果链一哥”,不仅市值突破 5000 亿元创下历史新高,更站在了 AI 硬件赛道的关键入口。从被质疑 “过度绑定单一客户”,到成为 OpenAI、英伟达等科技巨头的合作伙伴,立讯精密的逆袭,藏着高端制造业在技术浪潮中破局的密码。
一场合作引爆市值:OpenAI 为何选择立讯?
PART1
2025 年 9 月,一则 “OpenAI 与立讯精密签署 AI 硬件开发协议” 的消息,让立讯精密股价在两个交易日内连续涨停。根据协议,立讯将负责至少一款消费级 AI 设备的组装,产品可能涵盖智能音箱、可穿戴设备等,预计 2026 年末至 2027 年初发布。这是 OpenAI 首次涉足硬件领域,而选择立讯精密,并非偶然。
![]()
作为苹果 Vision Pro 的独家代工厂,立讯精密早已用技术实力证明了自己。在 Vision Pro 项目中,它不仅满足了苹果对精密制造的严苛要求,更展现出快速响应设计调整的能力 —— 这种 “能啃硬骨头” 的特质,恰好契合 OpenAI 对首款硬件产品的期待。更关键的是,OpenAI 硬件团队核心成员多来自苹果,其中首席硬件长 Tang Tan 拥有 25 年苹果工作经验,对 “果链” 企业的制造能力、成本控制水平极为熟悉。而立讯作为苹果 AirPods、iPhone 的核心供应商,其在声学、光学、精密组装领域的积累,正是 OpenAI 所需的 “底气”。
对 OpenAI 而言,牵手立讯也是必然选择。截至 2025 年 3 月,OpenAI 月活用户近 11 亿,但 2025 年上半年净亏损高达 135 亿美元,“流量变现” 迫在眉睫。发力硬件既能拓宽用户触达渠道,又能通过环境感知、动作识别等功能,突破大语言模型仅靠语言交互的局限。此前收购前苹果设计师乔纳森・艾维创办的 io Products,已显露其硬件野心,而立讯的加入,让这份野心有了落地的可能。
从 “腰斩” 到 “新高”:立讯的基本面逆袭
PART2
OpenAI 的订单是市值狂欢的催化剂,但立讯精密的反弹,早在半年前就已埋下伏笔。2025 年 4 月,中美贸易战加剧叠加苹果供应链外迁担忧,立讯股价 5 个交易日暴跌近 30%,市值跌破 2000 亿元,较 2020 年的高点近乎腰斩。彼时,外界质疑声四起:过度依赖苹果(营收占比超 70%)、海外市场风险高、新业务增长乏力。
但立讯用半年报给出了反击:2025 年上半年营收 1245.03 亿元,同比增长 20.18%;归母净利润 66.44 亿元,同比增长 23.13%。更关键的是,其 “三驾马车” 业务均实现增长:消费电子作为基本盘,营收 977.99 亿元,同比增长 14.32%,证明苹果订单并未如市场担忧般流失;通信业务营收 110.98 亿元,同比增长 48.65%,受益于 AI 驱动的数据中心高速互联需求,高速铜缆、光模块等产品出货激增;汽车业务更是交出 82.07% 的同比增速,营收 86.58 亿元,其 Tier1 业务已获多家主流车企定点,智能座舱、底盘电子等产品逐渐起量。
![]()
到 2025 年 Q3,立讯势头不减,预计归母净利润 42.5 亿 - 47 亿元,同比增长 15.4%-27.7%。这份 “弱预期下的强现实”,让股价在半年报发布后开启上涨通道,而 OpenAI 的合作消息,只是将其推向了新高峰。正如市场分析所言:“OpenAI 订单是锦上添花,扎实的业绩才是立讯股价走强的根本。”
不止于 “代工厂”:立讯的长期野心
PART3
“与凤凰同飞,必是俊鸟。” 面对 “苹果代工厂” 的标签,立讯创始人王来春的回应,道出了企业的长期追求。早在 2021 年,立讯就已意识到单一业务的风险,开始布局通信、汽车两大新赛道,目标是用 20 年让 30% 的细分产品进入行业 “无人区”。
如今,AI 浪潮让这份野心有了更清晰的落地路径。除了 OpenAI,立讯还切入了英伟达产业链,拿下 GB200 机架连接组件订单,更参与 GB300 机架背板铜连接器认证,测试结果良好。要知道,工业富联正是凭借与英伟达的合作,实现了业绩与股价的双重爆发,而立讯在精密连接、模组集成领域的积累,有望在 AI 服务器赛道复制这一成功。
![]()
对消费电子巨头而言,AI 硬件是下一个万亿级战场。Meta 的 Ray-Ban Meta 智能眼镜已抢占先机,苹果、谷歌也在暗中布局,而立讯凭借与 OpenAI 的合作,提前卡位这一赛道。更重要的是,通过参与 AI 硬件从 0 到 1 的开发,立讯有望从 “代工组装者” 升级为 “核心制造商”,掌握更多产品定义权 —— 这才是比短期订单更宝贵的长期价值。
![]()
从 5000 亿市值的狂欢中冷静下来,立讯精密的故事,本质是一家高端制造企业的生存哲学:既要靠过硬的技术绑定 “凤凰”(苹果、OpenAI、英伟达),也要靠前瞻性布局开辟新赛道。当 AI 硬件的风口来临,立讯已证明自己不仅能接住订单,更能抓住重塑产业格局的机会。对中国制造业而言,这样的 “逆袭”,或许才是真正的 “俊鸟” 姿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