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偏心给小女儿500万,女婿拒赡养,法官一句话令其当场崩溃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老丈人的钱已经给了小姨子500万,凭什么还要我们赡养?"面对法庭上妻子家人的质问,李明态度强硬。

谁能想到,这位在亲友面前一向光鲜亮丽的成功商人,为了逃避赡养义务竟不惜与岳父对簿公堂。

当法官出示那份关键证据时,他的面具终于被撕下。

一场因财产分配引发的家庭悲剧,最终如何以法律的名义得到解决?



01

陈国强今年68岁,是一名退休工程师,一生勤俭节约,靠着多年的工作和一些明智的投资,积累了约1000万的财产。

他的妻子在十五年前因病去世,留下他一人抚养两个女儿。

大女儿陈蓉今年43岁,在一家大型企业担任中层管理,性格直率甚至有些强势,做事雷厉风行。

陈蓉的丈夫李明比她大两岁,是一家私企的老板,生意时好时坏,但非常好面子,在外人面前总是一副成功人士的派头。

小女儿陈婷今年35岁,是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性格温和,做事细致耐心,对父亲十分孝顺。

陈婷的丈夫王健今年37岁,在一家普通公司上班,收入稳定但不高,为人谨慎,对金钱看得比较重。

陈国强退休前是国企的高级工程师,在单位口碑很好,退休后偶尔还会被邀请回去做顾问。

自从妻子去世后,他便一个人住在老房子里,靠着退休金和一些投资收益生活得还算舒适。

两个女儿虽然性格差异很大,但关系还算和睦,逢年过节都会一起回家看望父亲。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家庭聚会的频率逐渐降低,大女儿因为工作繁忙,来看望父亲的次数越来越少。

小女儿陈婷则保持着每周至少去看望父亲一次的习惯,经常带些父亲喜欢的饭菜或者生活用品。

陈国强对两个女儿都很疼爱,但他内心清楚,小女儿对他的照顾更多一些。

在陈国强68岁生日那天,两个女儿一家都回来为他庆生,餐桌上气氛融洽。

饭后,陈国强郑重地宣布他打算处理一部分财产事宜,这个消息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有些意外。

"我已经68岁了,虽然身体还硬朗,但总要未雨绸缪,把一些事情安排好。"陈国强神情严肃地说。

大女儿陈蓉和她丈夫李明交换了一个眼神,两人眼中都闪过一丝期待。

小女儿陈婷则显得有些担忧,"爸,您身体这么好,不用想这些事情。"

陈国强笑了笑,拍拍小女儿的手,"我身体是很好,但人总有老的一天,提前安排好总没错。"

生日聚会结束后,陈国强开始联系律师,准备正式处理自己的部分财产。

他考虑再三,决定先分配500万给小女儿陈婷,帮她改善住房条件。

这个决定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小女儿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二是这些年来她对自己的照顾确实更多。

陈国强特意强调,剩余的财产他会在遗嘱中公平对待两个女儿,这500万只是提前给小女儿的一部分。

律师帮他拟好了相关文件,陈国强在签字前又仔细考虑了一遍,最终还是决定按计划执行。

一周后,陈国强把两个女儿叫到家里,正式告知了自己的决定。

"我决定提前给婷婷500万,帮她换套大一点的房子,改善一下生活条件。"陈国强平静地说。

这个消息如同一颗炸弹,在大女儿陈蓉心中爆炸开来。

"爸,您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给婷婷500万?"陈蓉的声音带着明显的不满。

李明坐在一旁,面色阴沉,眼神中闪烁着愤怒和嫉妒。



陈婷显得有些尴尬,她没想到父亲会做出这样的决定,更没想到会当着姐姐的面宣布。

"蓉蓉,你和李明的经济条件比婷婷家好多了,他们还住在那个小房子里,孩子都上初中了,需要更好的学习环境。"陈国强解释道。

"那也不能这么分啊!您这不是明显偏心吗?"陈蓉激动地站了起来。

李明也按捺不住了,"岳父,您这样做不公平,我们家虽然条件可能比他们好一点,但也是靠我们自己努力得来的。"

陈国强没有退缩,"我知道你们靠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成就,这点我很欣慰。"

"但婷婷这些年对我的照顾你们也看在眼里,而且剩下的财产我会在遗嘱里公平分配,这500万只是我现在想给婷婷的一部分。"

陈蓉听完父亲的话,眼中含着泪水,"原来在您心里,我就是个不孝顺的女儿。"

说完,她拉着李明的手准备离开,李明临走前冷冷地说:"岳父,您偏心可以,但别怪我们寒心。"

陈婷试图劝阻姐姐,但陈蓉根本不愿意听,直接摔门而去。

陈婷对父亲说:"爸,您真的不用给我这么多钱,我和王健虽然条件一般,但日子过得还行。"

陈国强叹了口气,"婷婷,这是爸爸的心意,你姐姐她会理解的,给她一点时间。"

接下来的日子,陈蓉几乎断绝了与父亲的联系,电话不接,信息不回。

李明更是在亲友面前公开批评岳父的"偏心"行为,说什么"一家人不该厚此薄彼"之类的话。

陈婷夹在中间非常难做,她多次尝试与姐姐沟通,但陈蓉总是冷言冷语,甚至说出"你满意了吧"这样的话。

王健对这笔意外之财既高兴又担忧,他担心这会彻底破坏两家的关系。

02

半年过去了,陈蓉一家与陈国强的关系没有任何缓和的迹象。

即使在春节这样的重要节日,陈蓉一家也只是象征性地露面,送个礼物就匆匆离开。

陈国强对大女儿的行为感到失望,但他没有主动去解释或道歉,因为他认为自己的决定没有错。

小女儿陈婷用那500万在市区买了一套稍大一些的房子,离父亲家和孩子学校都近了许多。

她依然坚持每周去看望父亲,但家庭聚会的气氛再也不像从前那样融洽。

命运往往在人最不设防的时候降临考验。

一个普通的周二早晨,正在做早饭的陈国强突然感到一阵眩晕,右侧身体瞬间失去知觉,随后倒在了厨房的地板上。

幸好那天陈婷恰好提前来看望父亲,发现他倒在地上,立即拨打了120。

医院的诊断结果是中度脑梗塞,需要立即住院治疗,并且之后可能需要长期的康复护理。

陈婷第一时间通知了姐姐陈蓉,尽管两人关系紧张,但父亲生病这样的大事必须让她知道。

陈蓉接到电话后立即赶到医院,看到躺在病床上的父亲,强势如她也忍不住落泪。

"医生说爸爸这次脑梗不算特别严重,但需要住院至少一个月,之后还需要长期康复治疗。"陈婷向姐姐说明情况。

陈蓉点点头,"需要我做什么就说,爸爸毕竟是我爸爸。"

最初的几天,两姐妹似乎因为父亲的病情暂时放下了芥蒂,轮流在医院照顾。

但随着治疗的深入,高昂的医疗费用和未来漫长的康复期护理费用问题开始浮出水面。

陈国强虽有医保,但特殊的治疗药物和后续的康复护理大多需要自费,每月至少需要两万元。

陈婷主动提出自己来安排父亲的护理事宜,但希望姐姐家能分担一部分费用。

"姐,爸爸的治疗和护理费用很高,我和王健的工资有限,希望你们能分担一些。"陈婷小心翼翼地提出请求。

陈蓉犹豫了一下,"我需要和李明商量一下,毕竟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当晚,陈蓉把情况告诉了丈夫李明,没想到他的反应异常强烈。

"凭什么我们要出钱?你父亲不是已经给了你妹妹500万吗?让她出呗!"李明几乎是吼着说出这句话。

陈蓉被丈夫的态度吓了一跳,"李明,那是爸爸给婷婷买房的钱,现在爸爸生病了,我们作为子女难道不应该尽一份力吗?"

李明冷笑一声,"哦,所以在你父亲心里,给钱的时候只想着你妹妹,需要照顾的时候就想起有我们这个大女儿了?"

陈蓉无言以对,她知道丈夫一直对岳父的"偏心"耿耿于怀。

第二天,陈蓉支支吾吾地告诉妹妹,她和李明最近资金周转有些困难,暂时无法分担父亲的医疗费用。

陈婷虽然失望,但也没多说什么,只能自己想办法筹措资金。

随着陈国强病情的稳定,他被转入普通病房,不久后就可以出院在家休养。

出院前,医生特别叮嘱需要请专业护工照料,并且要进行定期的康复治疗,否则可能会落下严重后遗症。

这意味着未来至少一年内,陈国强的医疗和护理费用都会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陈婷再次找到姐姐,希望能商量一个长期的费用分担方案。



这一次,李明直接出面拒绝了,"你们已经得到了500万,那就是赡养费,我们一分不欠!"

陈蓉站在丈夫身后,虽然表情痛苦,但最终没有反对丈夫的决定。

李明甚至在亲友面前公开表示,"岳父既然认为小女儿最孝顺,那就该由她来负责照顾,我们不会出一分钱。"

这样的言论很快传到了陈国强的耳中,尽管他没有表现出来,但内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陈婷和王健省吃俭用,勉强维持着父亲的治疗和护理费用,但经济压力越来越大。

王健虽然心疼妻子,但也开始抱怨这样下去他们家的积蓄很快就会耗尽。

"你姐姐家条件那么好,凭什么全部推给我们?那500万是用来改善我们生活的,不是用来付医疗费的。"王健忍不住发牢骚。

陈婷一边要照顾父亲,一边要安抚丈夫,还要兼顾工作和孩子的学习,身心俱疲。

她多次尝试与姐姐沟通,希望能够理性地解决赡养问题,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社区调解员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上门协调,但李明态度强硬,坚持认为500万已经抵消了他们家的赡养义务。

调解无果,陈婷在万般无奈之下,决定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

陈婷以父亲的名义,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起诉姐姐一家不履行赡养义务。

这个决定她思考了很久,既担心彻底撕破与姐姐的关系,又担心父亲知道后会不高兴。

但面对越来越沉重的经济压力和姐姐家的无动于衷,她别无选择。

案件正式立案后,当地媒体开始关注这起家庭赡养纠纷,毕竟"富二代"拒绝赡养老人的新闻总是能引起公众强烈反响。

一些报道甚至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将李明描述成"贪得无厌的女婿",这让李明非常恼火。

李明聘请了一位知名律师,打算在法庭上据理力争,为自己"正名"。

03

开庭前,李明信心满满,他认为自己有充分的理由证明陈国强的"偏心"行为已经免除了他们的赡养义务。

"500万足够支付十年以上的护理费用,凭什么还要我们出钱?"这是他的核心论点。

庭审当天,法院内座无虚席,许多媒体记者和围观群众都来关注这起引人关注的家庭纠纷案。

陈婷一家坐在原告席,陈蓉一家坐在被告席,曾经亲密的两个家庭,如今隔着法庭的距离。

陈国强被安排在旁听席,他坚持要亲自出庭,尽管医生建议他多休息。

法官首先请双方陈述基本情况和诉讼请求。

陈婷的律师表示,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且这种义务不因父母的财产分配方式而免除。

李明的律师则强调,陈国强已经提前给予小女儿500万财产,这种明显偏心的行为损害了大女儿家庭的感情和利益。

"我们的诉求很简单,要么取消这500万的'偏心'分配,要么免除我们的赡养义务。"律师掷地有声地说。

法庭出示了近五年来两个女儿探望父亲的记录,小女儿陈婷的探望次数是大女儿的十几倍。

这些记录来自于陈国强所住小区的门禁系统和监控视频,客观真实,不容辩驳。

李明的律师试图淡化这个证据的重要性,强调"探望次数多少与赡养义务无关"。

法庭还出示了陈国强的详细医疗记录和康复需求评估,证明他确实需要长期专业护理和治疗。

当审判长询问李明是否了解岳父的具体病情和护理需求时,他支支吾吾,显然并不清楚这些细节。

庭审进行到一半,法官请陈国强发表意见,这是他第一次在公开场合谈及财产分配的原因。

"我给小女儿500万是有原因的。"陈国强声音虽然有些虚弱,但语气坚定。

"蓉蓉结婚的时候,我出资300万帮她买了婚房,还给了100万作为她和李明创业的启动资金。"

这个信息如同一记重锤,砸在在场所有人头上,包括一直被蒙在鼓里的陈婷。

"婷婷结婚时,我的经济条件不如现在,只给了10万彩礼钱,所以这500万其实是一种'迟到的公平'。"

法庭上一片哗然,陈蓉低下了头,不敢与任何人对视。

李明的脸色变得难看至极,他没想到岳父会在法庭上揭露这些往事。

陈婷也是第一次听说这些细节,眼中泛起泪光,原来父亲一直记挂着这份"不平等"。

法官继续询问李明的经济状况,要求他提供公司的财务报表和个人收入证明。

李明提供的材料显示,他的公司近年来业绩良好,他个人名下有多处房产和豪车。

但当法官进一步追问具体数据时,李明变得吞吞吐吐,这引起了法官的警觉。



法庭决定对李明的公司进行财务调查,结果发现公司实际上面临严重的财务问题,负债累累。

这与李明之前声称的"公司业绩良好"大相径庭,法官对李明的诚信产生了质疑。

调查还发现,李明虽然表面光鲜,但私底下已经变卖了多处资产,似乎在为某种财务危机做准备。

庭审进入尾声,陈国强突然请求发言,他颤颤巍巍地站起来,目光扫过两个女儿的脸。

"我不求你们回报,只希望这个家能和睦相处。"说完,老人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这一幕让在场许多人动容,陈蓉也低下头擦拭眼角的泪水。

法官宣布休庭,案件将在一周后继续审理,同时要求李明提供更详细的财务资料。

离开法庭时,陈婷试图与姐姐交谈,但李明强行拉着陈蓉离开,不给她们沟通的机会。

一周后,案件继续审理,这次法庭上的气氛更加紧张。

法官首先公布了对李明公司的财务调查结果,证实公司确实存在严重财务问题,甚至面临破产风险。

这个结果让陈蓉大吃一惊,她显然对丈夫公司的真实状况并不知情。

李明辩解说公司只是暂时遇到困难,很快就会好转,但他闪烁其词的态度让人难以信服。

法官继续出示证据,李明名下的豪车大多是租赁的,看似豪华的生活背后其实是一座负债的空中楼阁。

陈蓉坐在被告席上,脸色苍白,她开始怀疑自己对丈夫的了解到底有多少。

此时,法庭出示了一份五年前的财产公证文件,是陈国强早年就做好的财产规划。

文件详细记录了他对两个女儿的财产分配计划,包括已经给予大女儿的400万资助。

更关键的是,这份文件上有李明的签字,证明他当时是知情并认可这一安排的。

李明看到这份文件,顿时哑口无言,他没想到岳父早就做好了如此周密的安排。

陈蓉转头质问丈夫为什么从未告诉过她这份文件的存在,李明支支吾吾无法回答。

就在气氛凝重之际,法官拿出了一份视频证据,这是案件的关键转折点。

法庭上的大屏幕亮起,播放了一段视频画面。

画面中,李明西装革履,在一个高档餐厅的酒桌上与几个商人推杯换盏,神情得意。

他举起酒杯,口若悬河地说着什么,表情轻蔑又狂妄。在场的人都惊呆了,尤其是陈蓉,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丈夫竟然在酒桌上说出这样的话: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