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车的出现,成了不少网约车司机的心头愁 —— 原本能撑起收入大头的长途单越来越少,看着手机上弹出的低价顺风车单越来越多,这种 “抢单” 不仅让订单量缩水,更直接拉低了到手收入。
![]()
最直观的冲击来自低价策略。同样是 200 公里的跨城单,网约车定价通常在 350-400 元;而顺风车凭借 “分摊成本” 的名义,定价往往只有网约车的一半,司机到手甚至不足 200 元。对价格敏感的乘客自然更倾向选顺风车,尤其是节假日,比如国庆期间,跨城顺风车单量能翻倍,可网约车司机的长途单量却要降近两成,以前靠长假跑长途冲收入的计划,现在常落空。
![]()
更让司机不满的是平台的 “订单包装” 操作。有时司机接到的 “独享顺风车单”,实际是平台把原本的网约车单改了标签 —— 用户下单时以为是专车服务,车主以为自己是顺路带带;有时乘客下的是顺风车独享,网约车司机接单后发现按顺风车价结算,到手收入比正常网约车单少了两成。
长途单的结构性流失最致命。对网约车司机来说,长途单不仅单价高,还能减少市区里频繁接单的损耗,以前一天接 2-3 个长途单,今天流水就能稳了;现在长途单被顺风车分走,很多乘客二三十公里的路程也要打顺风车,导致很多网约车司机一天都很难接到 1 个中长途的单,只能靠市区短途单凑数,可短途单单价低、订单密度也不如以前,流水不知不觉就降了。
![]()
有司机算过,现在跑长途的收入,比两年前少了近三成,明明跑的路没少,赚的钱却越来越少,顺风车不仅自己内卷,还间接导致网约车内卷,让不少人觉得难以为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