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资料来源:《礼记》《玉历宝钞》《易经》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纯属虚构,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人死之后,真的就一了百了吗?
千百年来,中国人对丧葬之事极为看重,从头七到下葬,从烧纸到祭祀,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规矩。这些规矩不是封建迷信,而是祖先们通过无数次的经验教训,总结出来的生死大道。
《礼记》云:"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焉。"对逝者的每一个细节都不敢怠慢,不仅是对死者的尊重,更关系到生者的祸福。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头七做错了,亡魂回不了家;烧纸烧错了,阴司收不到钱;下葬葬错了,子孙要遭殃。
这些说法是危言耸听,还是确有其事?阎王为何要对这三件事如此重视?一旦搞错,真的会牵连子孙吗?
![]()
明朝嘉靖年间,江南苏州府有个富商叫钱德厚,家财万贯,在当地是数一数二的富户。这钱德厚为人精明,做生意从不吃亏,但对父母却极为孝顺,在当地也算是个孝子。
嘉靖二十三年冬月,钱德厚的老父亲病重,延请了无数名医,花了上万两银子,依然回天乏术。临终前,老人家拉着钱德厚的手说:"我这一生没什么遗憾,就是担心你。你虽然孝顺,但做事太过精明算计,有些事情是不能算计的。我死后,一切照着祖宗规矩来,千万不要自作聪明。"
钱德厚连连答应。老父亲咽气后,他按照江南的规矩,请来了道士做法事,准备风风光光地把父亲送走。
可就在这时,出现了第一个问题。
道士掐算了日子,说老人的头七在七天后的子时。按规矩,头七这天,亡魂会回家看望家人,子孙要在家中摆好供桌,烧香点烛,静候亡魂归来。
但钱德厚一算账,发现头七那天正好是他一笔大买卖的交割日,如果不去,就会损失上千两银子。他心想:父亲都去世了,头七不过是个形式,我提前一天做不就行了?这样既尽了孝道,又不耽误生意。
家中的老管家是个懂规矩的人,听说钱德厚要改头七的日子,吓得脸色煞白:"老爷,这万万使不得啊!头七是阴司定的日子,黑白无常会在这天护送老太爷的魂魄回家。您要是改了日子,老太爷回来找不到家人,会以为子孙不孝,不愿意接他回来,那他在阴间可就惨了!"
钱德厚却不以为意:"这都是老说法了,哪有那么多讲究?我心里孝顺就行,早一天晚一天有什么关系?"
老管家苦劝无果,只能叹气。
头七前一天晚上,钱府张灯结彩,摆上了供桌。钱德厚烧香磕头,做足了样子,然后就去睡了。第二天一早,他就赶去做生意,把真正的头七给忘在了脑后。
可就在真正的头七那天夜里,钱府发生了怪事。
子时刚过,守夜的下人突然听见大门口传来敲门声,一下又一下,沉闷而有节奏。下人壮着胆子去开门,门外却空无一人。正纳闷时,又听见后院传来脚步声,像是有人在走动。
下人们吓坏了,赶紧去叫钱德厚。钱德厚醒来后,拿着灯笼四处查看,什么也没发现。正要回房睡觉,却看见老父亲的灵堂里,供桌上的香炉自己翻倒了,香烛全都灭了。
老管家看到这一幕,脸色苍白地说:"完了,完了。老太爷昨天回来,没见到后人守灵,生气了。"
钱德厚听了心里发慌,但嘴上还是不服:"胡说八道,肯定是风吹的。"
可接下来发生的事,让他再也硬不起来。
从那天起,钱府接连出事。先是家里的大儿子突然发高烧,怎么也退不下去。接着做生意连连亏损,之前谈好的几笔买卖,莫名其妙就黄了。钱德厚自己也开始做噩梦,每晚都梦见父亲站在门外,一脸哀怨地看着他,却始终不进门。
钱德厚这才慌了神,赶紧请来一位有名的道士。道士看了看钱府的情况,摇头叹息:"你改了头七的日子,老太爷回来找不到后人,以为子孙不愿意接他,现在他的魂魄在阴阳之间飘荡,进不了阴间,也回不了阳世。这种状态在阴司叫'游魂野鬼',最是凄惨。"
"那该怎么办?"钱德厚急得额头冒汗。
道士说:"现在只能做补救。你要重新设坛,诚心忏悔,请老太爷原谅。但能不能有效,还得看阴司怎么判。"
钱德厚连忙照办,重新摆了供桌,跪在灵前三天三夜。到了第三天夜里,他恍惚间看见父亲的身影出现在灵堂前,依然是那副哀怨的表情,只是站了片刻就消失了。
![]()
从那以后,钱府的怪事是少了,但家道却一日不如一日。钱德厚的生意越做越差,几年后就败光了家产。当地人都说,这是他改了头七的日子,得罪了阴司,所以才招来了祸事。
可头七只是第一关,更严重的问题出在烧纸上。
按照规矩,给亡者烧纸是有讲究的。民间流传,人死后在阴间也要花钱,后人烧的纸钱就是他们在阴间的生活费。但这烧纸可不是随便烧的,要按照固定的日子烧,要烧特定数量,还要在特定的地方烧。
钱德厚在父亲去世后的第三个七日,也就是"三七",要烧第一次纸钱。道士告诉他,三七要烧"路费钱",因为亡魂这时候正在前往阴曹地府的路上,需要钱财打通关卡。
可钱德厚又动了小心思。他想:反正都是烧纸,多烧少烧有什么关系?与其分批烧,不如一次性多烧点,省得麻烦。
他让下人准备了大量的纸钱,不按规矩在三七烧,而是提前都烧了。老管家又来劝阻,说这样做不合规矩,阴间有阴间的规矩,不能乱来。
钱德厚却说:"我多烧点,父亲在阴间不是能过得更好吗?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我这是一片孝心。"
谁知道这一烧,又闯了大祸。
那天夜里,钱德厚又做了一个梦。梦里,他看见父亲被两个穿着差役服装的人押着,旁边还站着一位头戴高帽、脸色铁青的官员。那官员厉声说:"钱德厚,你可知罪?"
钱德厚吓得跪在地上:"我、我做错了什么?"
那官员冷笑:"你改了头七日子,已是大不孝。现在又不按规矩烧纸,你以为多烧就是孝顺吗?阴司有阴司的法度,你提前烧的那些纸钱,根本就送不到你父亲手里,反而被孤魂野鬼抢走了。你父亲在阴间身无分文,被欺负得很惨。"
钱德厚这才明白,原来烧纸也有时辰、有规矩。提前烧或者延后烧,阴司都收不到账,只会便宜了那些游荡的孤魂野鬼。
他在梦里苦苦哀求:"求大人开恩,我真的不知道啊!"
那官员冷哼一声:"不知道就不是错了?你父亲临终前特意嘱咐你照规矩办事,你却自作聪明。现在你父亲在阴间受苦,这笔账要记在你头上。不仅如此,你将来百年之后,也要因为这些事受罚。"
说完,那官员一拂袖子,钱德厚就惊醒了,浑身冷汗。
他这才意识到事态严重,赶紧请道士来想办法。道士说必须按照正确的日子重新烧纸,而且要加倍奉还,补偿之前的错误。钱德厚照做了,但家里的运势已经每况愈下。
更要命的是,下葬的日子也出了问题。
按照江南的规矩,下葬要选黄道吉日,要请风水先生看墓地,要按照固定的时辰入土。这些规矩代代相传,没人敢违背。
可钱德厚已经被前面两次的失误搞得有些破罐子破摔了。道士算出来的下葬吉日,正好撞上了他一个债主上门讨债的日子。他心想:都已经错了两次了,再错一次也无所谓了。
他擅自把下葬的日子提前了三天。
出殡那天,天气突变,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乌云密布,刮起了怪风。抬棺材的人莫名其妙地滑倒,棺材险些掉在地上。好不容易到了墓地,挖好的墓穴里竟然渗出了血红色的水。
围观的乡亲们都说不吉利,劝钱德厚改日再葬。可钱德厚已经骑虎难下,硬着头皮把父亲下葬了。
棺材刚入土,天空就炸响了一声惊雷,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老管家当场就跪下了,嘴里念叨着:"老天爷怒了,老天爷怒了......"
从父亲下葬之后,钱家的灾难就没停过。
先是钱德厚的大儿子得了怪病,整日昏睡不醒。接着二儿子出门做生意,遇到土匪,不仅货物被劫,人也受了重伤。钱德厚自己的生意更是一败涂地,不到两年,昔日的富商变成了穷光蛋。
最可怕的是,这些灾难不仅降临在钱德厚身上,还影响到了他的子孙。他的大儿子婚后多年无子,二儿子虽然有了孩子,但孩子体弱多病,三儿子更是英年早逝。
当地人都在背后议论,说钱家祖坟风水有问题,是因为钱德厚当初没按规矩下葬,惹怒了阴司。
钱德厚晚年凄凉,临终前对儿孙们说:"我这一生最大的错,就是自作聪明,不遵规矩。你们记住,头七、烧纸、下葬,这三件事万万不能错。我错了,害了自己,也害了你们......"
说完这话,他就闭上了眼睛。
钱家的故事在苏州府传了几十年,成了警示后人的典型案例。可是,为什么这三件事如此重要?如果真的做错了,到底会发生什么?
![]()
钱德厚去世后三年,苏州府来了一位高人。此人姓张,是龙虎山的道长,云游到此。听说了钱家的故事后,张道长叹息不已。
有人问他:"张道长,这头七、烧纸、下葬,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为什么钱家会遭遇这么多灾难?"
张道长捋着胡须,沉吟片刻说:"这三件事,关系到阴阳两界的规矩,关系到亡者在阴间的处境,更关系到后人的福祸。钱德厚错就错在,他把阴司的规矩当成了人间的买卖,以为可以随意变通。殊不知......"
话说到这里,张道长突然停住了,看了看围观的众人,摇头道:"天机不可泄露。这其中的道理,涉及到阴司的律法,不是随便能说的。"
众人追问,张道长却闭口不言,只说了一句:"若想知道详情,去看《玉历宝钞》和《阴律无情》,自会明白。"
说完,张道长飘然离去。
那么,这头七、烧纸、下葬,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阴司秘密?一旦做错,为什么会牵连子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