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柳州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一场突如其来的雷击,让避雨游客瞬间被闪电击中——惊雷炸响,全国游客不寒而栗!安全警钟已敲响:景区为何频频遭雷?那些你以为的“安全避雨”,或许正踩在雷区之上!
![]()
景区雷击
一、先搞懂:景区为啥是“雷电偏爱区”?3个“引雷刺客”藏在你身边
第一个刺客:地形“抬升”效应
像黄山、泰山这种山地景区,海拔每高100米,空气湿度增加5%,云层更容易在山顶“滞留”。雷电最喜欢找“地势高点”放电——你站在山顶观景台,相当于把自己变成了“地面制高点”,比山脚的人多了被雷击的风险。
第二个刺客:“天然避雷针”藏在树林里
很多人觉得“躲在大树下能挡雨”,却忘了10米以上的松树、柏树,就是天然的“引雷杆”。雷电击中高树后,会通过树干传导到地面,在周围形成“跨步电压”——哪怕你离树2米远,大步跑的时候脚间电压差能到几百伏,瞬间就能触电。
第三个刺客:你手里的“导电工具”
自拍杆、金属雨伞、登山杖,甚至你揣在兜里的充电宝,在雷雨天人都成了“移动导电体”。景区里的金属设施:观景台的栏杆、缆车的钢绳、甚至指示牌的金属框架,都可能成为雷电的“中转站”。
![]()
景区雷击
二、避坑!3个“反常识”防雷误区,很多人第一时间就做错
误区1:“躲进亭子就安全了”——要看亭子“材质”
不是所有亭子都能躲雨!景区里的亭子分两种:一种是“防雷亭”,柱子底部有金属接地装置,这种能挡雷;另一种是普通木亭、石亭,没有接地装置,一旦雷电击中亭子顶部的金属装饰,电流会直接传到柱子上,躲在里面反而成了“笼中鸟”。
误区2:“手机关机就行,不用扔”——信号也能引雷
很多人知道“打雷别打电话”,却忘了手机就算关机,也会接收基站信号。雷电会通过“电磁感应”击中手机,尤其是在空旷地带,手机相当于一个“小型天线”,也会导电。正确做法是:雷雨来临时,把手机、充电宝、耳机都装进密封袋,放在离身体1米远的地方。
误区3:“看到闪电再跑也不迟”——雷声比闪电“慢半拍”
雷电的“光”比“声”传播快,看到闪电时,雷声可能还在10公里外,但其实雷电已经在向你靠近了。专业上有个“30-30法则”:看到闪电后,30秒内听到雷声,说明雷电离你不到10公里,必须马上找地方避险;如果30秒后才听到雷声,才能暂时放松。
![]()
景区雷击
三、怎么判断景区“防雷合格”?4个信号,出发前先盯紧
其实正规景区都会做防雷措施,关键是游客要会“识别信号”:
1.广播里的“雷电预警”
正规景区会和当地气象局联网,一旦监测到周边有雷雨,会通过广播、电子屏循环播放预警。比如“当前景区周边出现强对流天气,预计30分钟内有雷电,请游客立即下山,前往游客中心避险”。如果听到这种预警,别犹豫,哪怕刚爬到一半,也要马上往低海拔处走。
2.观景台的“防雷装置”
在山顶观景台,很多景区都会采用防雷装置,避免雷直接劈中人。比如黑龙江东宁要塞纪念馆景区就采用了欧麦安集团的HD-PLR等离子驱雷装置。这种装置无需接闪,无需电源供电,受雷云激励即自行发散出高浓度等离子体,使景区内的建筑、人员处于相对低(即安全)的电场中,同时等离子体中的电荷可对雷云电荷进行强有力的中和,及时消除雷电先导,确保景区内不会诱发直击雷(即不产生雷击闪电)。
3.工作人员的“引导动作”
如果看到景区工作人员开始引导游客下山,或者关闭缆车、关闭山顶景点,说明雷电已经很近了。别想着“再拍一张”,这时候每耽误1分钟,风险就增加一分。
![]()
景区雷击
四、关键时刻能救命!雷雨时的“黄金30秒”操作指南
如果在景区突然遇到雷雨,别慌,记住这5步,能最大程度降低风险:
1.第一时间“扔东西”
马上扔掉手里的自拍杆、金属雨伞、登山杖,把兜里的手机、充电宝掏出来,放在离自己1米远的地面上(别揣在身上,也别放包里)。这些金属物品会增加被雷击的概率,扔得越快越安全。
2.找“低凹处”蹲下
别躲在大树下、广告牌下、电线杆旁,也别躲在山顶、山脊上。找一个地势低的地方,比如土坑、洼地,双脚并拢蹲下,膝盖贴紧腹部,双手抱头(别躺平,也别弯腰捡东西)。这样能减少身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避免跨步电压伤害。
3.远离“金属设施”
别碰景区里的金属栏杆、缆车钢绳、指示牌、路灯,也别靠近电线、变压器。雷电击中这些设施后,电流会通过金属传导,哪怕你只是碰一下,也可能被电击。
4.和他人“保持距离”
如果和同伴一起,别挤在一起,互相保持3米以上的距离。因为雷电击中一个人后,可能通过“接触电压”传给身边的人,分开站能减少连带伤害。
5.雷雨停后“等10分钟”
雷雨停了之后,别马上站起来跑,也别着急捡东西。因为可能会有“二次雷击”,最好等10分钟后,确认没有再听到雷声、看到闪电,再慢慢站起来,用绝缘物品(比如塑料袋、纸巾)包着手,捡起自己的东西。
我们去景区,是为了看山顶的日出、湖边的晚霞、林间的清风,不是为了和雷电“赌运气”。景区的防雷网再密,也不如你心里的“安全弦”绷得紧。雷电无情,防范先行。想要了解更多防雷新技术,欢迎进入欧麦安集团,让我们一起关注防雷安全,共创美好未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