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记得我刚记事的时候,那会儿还住在老屋子里,泥巴墙,泥巴地面,屋顶也是泥瓦搭建的。
楼顶使用木头和柱子铺成的,我们那里的农村俗称“楼枕”,以前的树木很粗很结实,用了上百年的“楼枕”依然很坚固。
我们小时候经常跑到上面玩,捉迷藏,或者站在二楼的隔间往外看,实业也会开阔不少。
当然,“楼枕”主要的功能还是存放东西,玉米啊,土豆啊,大蒜,南瓜什么的。但凡需要敞开晾晒的东西,收获以后放到二楼就不会长霉,也不会坏,因为通风好,特别适合保存。
当然,今天要说的不是这些老古董,毕竟我对这些老古董也不感兴趣,只是童年的很多记忆,都在这里发生,每每想起,自然会关联到这些旧东西。
只可惜旧房子拆的时候,我在上班,也没有回去看一眼,甚至照片都没有拍一张。那时候手机的像素还是不错的,为什么没拍呢?
既觉得羞耻——别人都在城市住高层了,我们老家还是土胚子,实在是不好意思;又觉得稀松平常,没什么好拍的。
但真正拆掉以后才发现,小时候很多事都在这里发生,还是有记忆有感情的。后来振兴乡村、脱贫的时候,农村那些土疙瘩基本上都改善了,至少外面都粉上了一层白石灰,所以小时候那种各色各样的旧建筑,基本上再也见不到了。
我小时候,应该读小学的样子,有一次家里来人,是个住在我们下边的远房关联亲戚,吃饭期间夸我说,这小孩以后有出息。
他说,三岁看老,小孩子长大后有没有出息,从小就能看出来。
我不知道他怎么看出来我长大以后有出息的,至少这一点他是看走眼了,我都三四十岁了,依然漂泊在外,做城市的潜伏者,这叫啥出息?
在外面不提自己的老师是谁,自己老家是哪里的,就当是出息了——至少不要给家乡抹黑,不给老师丢脸。
但是他说,小孩三岁看到老,这句话我记得非常清楚,如今自己有小孩了,就更加经常去思考这句话。应该还是有道理的。尤其是三岁左右,小孩子的性格是什么样的,长大以后大概率会过成什么样子,还是能有个大概的感官。
当然了,如果中途遇贵人,或者天降洪福,比如景德镇的鸡排哥,即使是炸鸡排,也能炸成世界名人,那就另当别论了。
但是普通人的一生,其实是有迹可循的,没有那么多大起大落,也没有那么多的意外。
我们人生旅途最大的意外,或许就是生老病死。随着年岁的增加,见到生死之事也增多,再过几十年,应该会更多,所以,我们大多数人的一生,其实就是普通的一生。很多时候甚至觉得,自己是在虚度光阴,会觉得突然找不到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多读几本书?多看一些风景?
或者多认识一些人......
可那又怎样呢?老了的时候,不照样要尘归尘、土归土吗?人的欲望总是无穷无尽的,可有时候,人又会有一种万念俱灰的感觉,突然觉得在做的事情,没有太多的意义。
我们起早贪黑,为了一份工作,能拿几千块钱,夜以继日,在老板、同事、客户、上下级......
之间像个小丑一样,疲于应付,有没有想过,如果跳出去,会怎么样呢?这些年没去公司上班,应该是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吧,我已经脱离了职场的组织。
如今想要回去,也变得更艰难。就这样四五年也过来了,发现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难道是我真的老了?
昨天大学同学杨科长打语音,从他的话语中,我明显能感觉,他也有自己的苦衷。
我原以为这些年,他过得应该很幸福。
事业有成,老婆是隔壁大学的武当美女,小孩上学了,又是男孩子,家在美丽富饶的江南之地,夫复何求?
可是说起当下的境况,依然有些不满。看来,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只魔兽,只不过,大家都会用理性去封印它,大多数时候,都在积极地,努力的向前。其实也谈不上说是虚度,毕竟很多人稀里糊涂的一生。
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尽量去做一些更独特,自己没有尝试过的事,去多一些挑战,让生活多一点意外之喜。
生命也就有了更多的可能,这或许就是最简单的意义吧。那么,多看点书,多看一些不一样的风景,多接触一些不同的风情,也就变得有意义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